APP下载

医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

2014-08-29薛士梅

河北医药 2014年3期
关键词:无菌医务人员抗生素

薛士梅

·调查研究·

医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

薛士梅

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医院内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内感染[1]。主要发生于呼吸、消化和泌尿系统。目前,在全球致死类疾病中,传染病位居第2位。医院是各种传染病、病原体最为集中的场所,容易造成医院内感染。另外抗生素的滥用及各种侵入性操作也提高了医院内感染的几率。医院内感染不仅危害患者、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对流行性疾病的控制带来不便,必须予以重视。医院感染是现代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体现。本文将我院住院病例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我院住院的2 4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1 500例,女900例;年龄28~89岁,平均年龄(61±12)岁。

1.2 院内感染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订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定诊断标准。

1.3 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查阅病案,记录相关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抗生素使用、住院时间、感染部位及原发病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染部位、感染率结果分析 本时期住院患者2400例,发生院内感染患者44例,感染率为1.83%,其中以上呼吸道所占比例最多,与其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44例院内感染患者感染部位分布情况

注:与上呼吸道比较,*P<0.05

2.2 医院内感染常见原因情况 对临床病例进行分析表明发生院内感染与患者个人因素、抗生素不合理使用、侵入性操作、医务人员原因及医院环境因素有关,以患者个人因素为主要原因,与其他原因百分比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44例住院患者院内感染情况与相关因素关系

注:与患者个人因素比较,*P<0.05

3 讨论

3.1 院内感染原因分析

3.1.1 患者个人因素:住院患者是最易发生医院内感染的人员。特别是呼吸科患者、老年患者及外科手术患者,其免疫防御功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和缺陷,免疫功能减退,加之医院内各种病菌较为集中,导致患者对病原体缺乏抵抗,而发生医院内感染,甚至加重原有病情。

3.1.2 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目前临床还存在着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问题,主要有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抗菌谱广、长时间应用及使用昂贵抗生素等。以上问题导致患者体内正常菌群失调,不仅使机体失去了抗病菌的能力,破坏了正常菌群内部各种微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造成微生物失衡情况,使正常状态下不致病的条件得到破坏,因此大量的繁殖,引发条件致病菌及真菌的双重感染或出现耐药菌[2],发生医院内感染。另外,还有些医生选药合理,但是给药方案不合理,也容易导致耐药性。

3.1.3 侵入性操作:随着留置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导尿管、胃管及术后引流管放置等操作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增加了医院内感染的几率。这些操作如在进行过程中未严格无菌进行,或器械消毒不彻底,就为病菌侵入人体提供了途径。

3.1.4 医务人员原因:医务人员对于院内感染管理的重视程度及消毒隔离措施的执行情况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此外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频繁接触各种患者、医疗器械及其环境,极易被病菌感染。在感染的同时,还可将病菌传染给其他患者及其接触的人员、医疗器械等。

3.1.5 医院环境因素:医院是各种病菌集中的场所。如医院布局不合理,治疗室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划分不明确,环境消毒不够彻底,卫生状况差,通风、通气条件不理想,消毒设施不完善,均可导致各种人员之间交叉感染。

3.1.6 医院管理机制不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和制度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及执行力度,分工不明确,责权不分明,直接影响着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3.2 医院内感染预防措施

3.2.1 健全医院内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成立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要求各科室制订详细的感染管理制度,如消毒隔离制度、病房管理制度、抗生素使用制度、病房管理制度等,并监督落实,并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制订相关的奖惩制度。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3.2.2 保护易感人群:身体虚弱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也要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以增加患者机体免疫力。特别是对于长期住院的呼吸科患者、肿瘤患者、外科手术患者及昏迷等重症患者的预防。减少探视人员,限制探视时间。患者病情稳定或痊愈后,要马上离开医院,以减少发生医院感染的机会。对一些慢性病患者,可嘱患者定期门诊进行治疗。

3.2.3 规范使用抗生素:医务人员要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根据临床及细菌学、药敏试验结果,患者感染部位及全身情况等,合理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要做到以病原学为基础,不要盲目追求好药、多药。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3.2.4 加强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医务人员要提高对医院内感染的认识,提高防范意识。在进行治疗、操作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及时按照要求规范洗手,减少交叉感染。进行侵入性操作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定期检查消毒的浓度和浸泡时间及无菌包的有效时间。消毒供应室人员对医疗器械严格消毒、包装,做到每锅消毒物品都有监测和登记,无菌物品经严格检查后方可发放、下送,保证无菌物品合格率达到100%[3]。

3.2.5 合理医院布局,加强病房管理:医院建筑要求设置布局合理,保证病区环境洁净。病房内要定时通风、换气,紫外线空气消毒。患者床单、被套、枕套要经常更换,每周1~2次,被血液或体液污染时要及时更换。治疗室、病房、厕所等清洁用具要标记明确,分开应用、清洗[4]。

医院内感染不仅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给医务人员带来危害[5]。控制医院内感染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也体现医院管理水平。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是清洁、消毒、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以上工作需要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和管理者的积极参与及执行方能达到,这不仅是一项医疗任务,也是一项社会责任。

1 张朝武.职业性感染与防护.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522-524.

2 刘香.浅析院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2011,19:422-442.

3 毛素祎,潘义英.谈浅医院感染与控制.现代医药卫生,2009,25:787.

4 花宝贺,石连仲,王新利,等.157例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519-520.

5 陈兆杰,谷玉敏,马成云.348例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17-518.

10.3969/j.issn.1002-7386.2014.03.051

300270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中医院

R 194

A

1002-7386(2014)03-0431-02

2013-06-10)

猜你喜欢

无菌医务人员抗生素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无菌空气在烤酸奶生产中的应用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生素的故事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猫抓病一例及抗生素治疗
提升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