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组反式交接班在产科病房的实施与效果

2014-08-25境,伟,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20期
关键词:交接班晨间反式

孙 境, 张 伟, 张 丽, 张 娣

(江苏省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 产科, 江苏 连云港, 222006)

护理交接班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保证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优质护理的深入开展,要求责任护士对分管患者的病情应全面了解,若采用以往的交接班模式,责任护士主要听交班人员的陈述,是以被动的方式了解患者病情,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2]。本病区于2013年5月采用分组反式交接班模式,由责任护士汇报病情,并在交接班环节充分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开展护理评估工作[2],收到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核定床位45张,月平均收治患者148例。护士16人,护士长1人,年龄21~48岁;本科学历4人,大专9人,中专1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4人,护士6人;N3级3人,N2级5人,N1级5人。实施小组责任制整体护理,每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不超过8例患者。

1.2 交接班方法

1.2.1 传统交接班方法:责任护士7:30到岗完成晨间护理,8:00全体医护人员参加晨间集体交接班,听取夜班医护人员交班报告后,护士长带领护理人员共同巡视病房,对危重、手术、分娩、新入院、特殊患者进行床旁交接。

1.2.2 分组反式交接班方法:①责任护士7:30到岗,根据护士长当日排班分2个责任组完成晨间护理[3],同时了解各自所负责分管患者的情况,对患者进行评估。②问候患者,进行自我介绍,调换病房内责任护士的姓名标牌,了解所负责患者前1 d的情况。包括患者主诉、病情变化、治疗护理、饮食、睡眠、活动、心理状态、健康教育以及手术患者的切口敷料、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各种管道的标记、通畅与否,全身皮肤、床单位清洁度,产妇乳汁分泌、母乳喂养情况,新生儿面色、呼吸、大小便及吸吮能力、次数,待产妇的胎心胎动次数、产兆、宫口扩张情况等[4],梳理出患者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问题,拟定相关护理措施。③8:00全体医护人员参加晨间集体交接班,听取夜班医护人员交班报告后,护士长分组带领夜班护士、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对所分管的危重、手术、分娩、新入院、特殊患者进行床旁交接。④责任护士汇报所分管需交接患者的信息,内容包括患者的床号、姓名、年龄、诊断、病情、阳性结果、心理状态、治疗、护理措施。⑤夜班护士补充责任护士病情汇报的不足与遗漏部分,责任组长补充本组患者需重点注意的事项,引起责任护士的高度重视[5]。⑥护士长有侧重地进行点评,评价前1 d针对护理问题采取措施后的效果;针对交接班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1]。

1.3 评价方法

①评价患者病情信息知晓度掌握情况[6],随机抽查实施前后责任护士对其分管患者九知道、治疗、护理方案、潜在风险及护理需求掌握情况。掌握程度分为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3个级别。②根据交接班制度,采用自制交接班质量评价表,护士长负责进行质量评价。评价内容:交接班是否规范,流程执行情况,手卫生依从性,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质量;护理评估是否全面,护理问题是否准确,护理措施有无针对性,是否落实;交接班过程有无护患沟通,是否体现人文关怀。③自制年轻护士临床实践能力评价表,内容包括护士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综合分析和观察判断能力、运用护理程序工作方法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专科护理能力。评价实施分组反式交接班前后N1、N2级护士综合能力。④采用护理部下发的护理满意度测评表,评价实施分组反式交接班前后3个月的满意度,每月随机抽查40名出院患者调查满意度,计算月平均满意度分值。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实施分组反式交接班前后责任护士掌握患者病情信息知晓度比较

见表1。实施分组反式交接班后责任护士掌握患者病情信息知晓度较实施前显著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实施分组反式交接班前后责任护士掌握患者病情信息情况比较[n(%)]

与实施前比较,*P<0.01。

2.2 交接班质量

连续评价实施前后连续3个月的交接班质量,计算月平均分值。实施分组反式交接班后交接班质量考核平均分值由92.25分提高至96.86分。

2.3 年轻护士临床实践能力

实施分组反式交接班前后采用自制年轻护士实践能力考核表,分别抽考3~10年的年轻护士20人次,实施前合格13人次,不合格7人次;实施后考核合格18人次,不合格2人次。分组反式交接班实施后合格率由实施前的65%提高至90%。

2.4 满意度

实施分组反式交接班后,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3.32%提高至98.07%。

3 讨 论

传统交接班中责任护士因被动接受交接班内容,致使其对所分管患者的信息等掌握不全,对病情变化不能做到动态评估[7]。反式交接班的实施使责任护士每日对自己负责的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而护士长、责任组长的及时点评与指导[8],培养了护士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综合分析和观察判断能力,有利于年轻护士养成用护理程序处理问题的思维,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责任组长的补充、评价、考核,使责任组长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9],从而使患者得到认真负责的专业护理,从深层次上提升了护理水平,极大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10]。责任护士每天清晨问候、自我介绍,主动了解患者主诉、病情变化、治疗护理、饮食、睡眠、活动、心理状态、健康教育等需求,对一些特殊情况如产后尿潴留、子宫收缩痛、乳头凹陷母乳喂养困难者等及时给予帮助和关爱,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由于弹性排班、分管患者的不固定以及年轻护士较多,个别护理人员综合能力不强,存在护理隐患。而分组反式交接班的实施,充分加强了护士间的协作,此外责任组长也对组内责任护士及时协助、指导和督查,从而有效减少了护理隐患及纠纷的发生,保证了护理安全。传统交接班由病区护士长带领护理人员共同巡视病房,对危重、手术、分娩、新入院、特殊患者进行床旁交接,而产科是一个护理任务重、患者周转快、入院出院频繁的科室,因此交接班耗时较长。采用分组反式交接班,可使参加交接班的人员工作更加合理科学,责任明确,减少了夜班护士拖班时间[11]及护理人员被占用的时间,从而节约了护理人力资源。

[1] 危华玲.两种护理晨会交接班模式的住院病人满意度的对比[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0, 19(21): 198.

[2] 杜静, 秦震声, 杨瑛, 等.护士反式交接班的实施与效果[J].护理学杂志, 2012, 27(21): 16.

[3] 蒋争艳.分组交接班模式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36): 76.

[4] 郝安平.改革交接班模式在妇产科病房的应用体会[J].当代护士: 学术版, 2013, 21(5): 169.

[5] 肖平, 韩爱华, 陈先飞, 等.护士晨间交接班模式的改革与应用[J].当代护士: 学术版, 2011, 19(4): 185.

[6] 魏娟, 杨晓华, 陈玉平. 责任小组整体护理模式中交接班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 2012, 27(3): 1.

[7] 谢琳娜. 护理交接班质量与不同职称护士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3(9): 77.

[8] 秦静静. 年轻护士护理程序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2012, 14(3): 343.

[9] 肖毅, 汪志美, 徐灵莉. 晨间交接班质量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 2003, 19(10): 1346.

[10] 李卫林. 规范交接班流程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 2009, 30(18): 2186.

[11] 陈巧玲, 全小明. APN排班模式下晨间交接班质量探讨[J].全科护理, 2011, 9(1): 59.

猜你喜欢

交接班晨间反式
幼儿园小班晨间户外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研究
开展小微园混龄晨间游戏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医师信息化ISBAR交接班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世卫组织建议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摄入
糊涂的我
浅谈网络交接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全反式虾青素对环磷酰胺诱发小鼠睾丸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论晨间谈话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