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RP、脂蛋白a水平的关系

2014-08-25马少玲余永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不稳定性颈动脉硬化

马少玲,余永平

(1.榆林市星元医院 神经内科,陕西 榆林719000;2.榆林市第二医院 神经内科 )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具有起病突然、进展迅速的特点,我国人群的ACI发病率近年来逐年上升,多数患者会留有一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患者的病死率较高。多种机体内外环境因素都与ACI的发病密切相关,其中主要包括颈动脉斑块或狭窄、高LDL-C水平、高血压、糖尿病等[1]。有研究已证实,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ACI的发病、病情进展和预后都具有相关性,可作为ACI发病的指示指标和ACI病情的预测依据[2,3]。脂蛋白a[Lipoprotein a,Lp(a)]是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密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致病机制十分复杂,已成为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4]。本研究针对ACI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与其血清CRP、血浆Lp(a)水平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现将研究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ACI患者167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并均经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ACI,排除近期有危重创伤、接受过手术的患者,排除心肝肾等重要器官有器质性病变的患者,排除合并有感染、风心病、结核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患者,排除服用过降脂药物或降纤药物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98例,女性患者69例,年龄为35至78岁,平均年龄为(63.8±8.2)岁,病程均为9小时至3天。对所有纳入患者进行颈部血管多普勒彩超检查,以频率为8-12 MHz的探头依次对纳入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外动脉颅外段等部位进行检查,当硬化斑块为扁平斑或硬斑时,列为稳定性斑块,当硬化斑块为软斑或溃疡斑时,列为不稳定性斑块,根据颈动脉斑块情况将患者分为稳定性斑块组、不稳定性斑块组、无斑块组等三组,分别纳入42例、89例和36例患者。三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病程及合并基础性疾病等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观察指标和检测方法

于入院次日采集三组患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样本,应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对样本的血清CRP水平进行检测(试剂盒购自强生公司),应用颗粒增强型免疫透射比浊法对样本的血浆Lp(a)水平进行检测(试剂盒购自德赛公司),针对以上标本的预处理和检测流程均严格按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3.0 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 标准差的形式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经检测,不稳定性斑块组患者的血清CRP和血浆Lp(a)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性斑块组(P<0.05),稳定性斑块组患者的血清CRP和血浆Lp(a)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3组患者血清CRP、LP(a)水平的比较

注:与稳定性斑块组比较,①P<0.05;与不稳定性斑块组比较,②P<0.05

3 讨论

ACI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也给患者家属和社会带来的沉重的负担,ACI不仅可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严重的损伤,而且也可引发心肌损伤、心电图异常、心律失常等不良心脏事件以及感染、应激性溃疡、梗死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其导致的死亡病例也不在少数[5]。相关研究证实,年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白蛋白水平等多种因素均可对ACI患者的近期预后产生影响[6]。学术界普遍认为,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脱落是引发ACI的基本病理改变[7],而颈动脉系统则是颅内血栓的最主要来源,颈动脉系统的血栓多产生于血液缓慢的颈总动脉分叉处[8]。

多普勒超声检查是针对浅表组织器官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由于颈动脉系统脱落的动脉硬化斑块是颅内血栓的最重要来源,而颈动脉血管的位置又比较表浅,有利于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其血流及硬化斑块的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9],因此,临床上常依据超声检查结果来评价颈动脉斑块情况,从而衡量机体动脉硬化病情的进展程度和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本研究显示,不稳定性斑块组患者的血清CRP和血浆Lp(a)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性斑块组(P<0.05),稳定性斑块组患者的血清CRP和血浆Lp(a)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5),说明较高的血清CRP和血浆Lp(a)水平可能是与ACI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及向不稳定性方向发展相关的危险因素,因此,有望作为评价ACI发病风险和病情进展的辅助指标,但尚需进一步的大样本及多元回归研究予以证实。

参考文献:

[1]张 艳.缺血性脑卒中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超声影像学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5):25.

[2]黄汉宁,黄丹丹,邓耀芳,等.急性缺血性卒中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3):5.

[3]王光胜,王元伟,陈孝东,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及其与近期预后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6):538.

[4]张晓磊,冯 玥,安星兰,等.脂蛋白(a)异质性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2,30(6):564.

[5]何 跃,王 苏.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猝死的预测因素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1):96.

[6]石玉芝,王春雪,李菁晶,等.高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内科杂志,2012,51(5):343.

[7]易婷玉,张梅芳,蔡若蔚.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像学新进展[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30(6):564.

[8]陈道存,陈 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脑梗塞的相关性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6):618.

[9]王向英.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8):944.

猜你喜欢

不稳定性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桃红四物汤治疗心绞痛(不稳定性)疗效观察
继电保护不稳定性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