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折患者监测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血小板指标的意义

2014-08-25孟昭军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纤溶二聚体血小板

孟昭军

(广饶县人民医院 检验科,山东 广饶257300)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骨折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可表现为局部肿胀、深部触痛及活动时疼痛等,血栓栓子脱落可导致严重肺栓塞等,可危及生命[1,2]。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以及血小板(Platelet,PLT)均能够良好的反映机体凝血及纤溶过程,属于良好的凝血及纤溶的重要标记物[3]。为了探讨上述3项指标监测在骨折患者病情变化中的意义,笔者回顾性分析了186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于2011年9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新鲜骨折患者186例作为骨折组,其中男性118例,女性68例,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52.2±16.5)岁。所有患者均为外伤导致骨折,且均非脊柱骨折。其中车祸伤94例,高空坠落伤52例,摔倒跌伤35例,其他原因导致外伤5例;股骨骨折69例,髋部骨折46例,胫骨骨折54例,上肢骨折17例,均于伤后24 h内急诊入院。所有患者均无肿瘤病史,除外血栓性疾病,无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病史,无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病史。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男62例,女38例,年龄36-66岁,平均年龄(51.4±15.7)岁,体检结果均正常。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1.2.1 DVT诊断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24 h内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于术前3 d及术后7 d分别行第2、3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3次检查期间出现DVT表现者及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1.2.2 血液标本采集及检测 所有研究对象血液标本采集均于检测当日抽取肘静脉血3-5 ml于含有EDTA-K2的Vastama真空采血抗凝管内,并颠倒混匀,于采集后2 h内完成检测。

1.2.3 血液学指标检查 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FIB、DD及PLT检测,骨折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 d、7 d进行检测。检测方法:FIB及DD检测均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提供的贝克曼ACL7000型全自动血凝仪以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FIB检测采用设备配套的进口克劳斯检测试剂盒,DD检测则采用配套的增强型乳胶免疫分析定量检测试剂盒,标准血浆由设备提供商提供, PLT检测则使用日本Sysmex公司提供的SE-9000型血细胞分析仪及其提供的配套试剂,所有仪器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DVT发生率

186例骨折患者中,经上述检查诊断为DVT32例,发生率为17.2%。

2.2 FIB、DD及PLT检测结果比较

见表1。

2.3 骨折组有无DVT患者血液学检测结果比较

见表2。

表1 FIB、DD及PLT检测结果比较

注:与骨折组3个时点比较,*P<0.01;与术前比较,aP<0.01,与术后3 d比较,bP<0.01.

表2 骨折组有无DVT患者血液学检测结果比较

注:与DVT组同时点比较,*P<0.01;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1;与本组术后3 d比较,bP<0.01.

3 讨论

纤维蛋白原(FIB)是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大分子蛋白,FIB的短期增高可造成凝血及纤溶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血小板功能活化、聚集,血液粘稠度增高,引起血栓形成。该状态长时间持续时可导致肺栓塞或DVT的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4]。而D-二聚体(DD)是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同时也是继发性纤溶亢进及血液高凝状态的分子标志物[5]。血小板(PLT)在凝血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已众所周知,血小板的增高,同样可导致血栓形成几率的增高,引起血液高凝状态,血栓形成等不良并发症。因此,监测骨折患者FIB、DD及PLT对于DVT的预测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故笔者回顾性分析了186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上述3项指标的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人员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骨折患者术前FIB、DD及PLT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骨折患者FIB、DD、PLT均于术后3 d显著增高(P<0.01),术后7 d再次显著增高(P<0.01)。该结果说明,骨折后患者纤溶、凝血系统功能已失去平衡,血液已呈现出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可能性已明显增高。为了探讨上述3项指标对于DVT的预测价值,笔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186例骨折患者根据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与非DVT组,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经上述检查诊断为DVT32例,发生率为17.2%。DVT患者与无DVT患者术前FIB、DD及PL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能与本组患者入院较为及时有关,骨折后血液指标尚未反应,从而导致DVT患者与非DVT患者在术前的检查结果上无统计学差异;DVT组术后3 d 3项指标均显著增高(P<0.01),且术后7 d时再次显著增高(P<0.01),且术后3 d、术后7 d时DVT患者检测值均显著高于无DVT组(P<0.01);无DVT患者PLT术后3 d显著增高(P<0.01),术后7 d时再次显著增高(P<0.01),而FIB及DD均未见显著变化(P>0.05)。上述3项指标的监测中,DVT组患者3项指标均呈现出持续增高趋势,可能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持续有关,可利用上述3项指标对骨折患者进行DVT预测[6,7]。而在非DVT组患者中,PLT同样呈现出持续增高趋势。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加速凝血与促进止血,另外还具有对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维护功能,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也可能起着重要作用[8,9]。

参考文献:

[1]唐 颖,郭庆山,赵玉峰,等.创伤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10,26(12):1122.

[2]伍 凯,王秋根.髋部周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0,12(12):1104.

[3]王 莉.骨折患者监测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2):1500.

[4]崔 庆.骨折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碱性磷酸酶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6):489.

[5]靳 毅,邢 辉,王晓蓓.D-二聚体测定在血栓性疾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2):2278.

[6]徐方艳.骨折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44.

[7]侍冬成,吴 蔚,赵 钢,等.D-二聚体峰值变化与下肢骨折、骨盆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关系研究[J].重庆医学,2011,40(13):1291.

[8]薛冰蓉,张亚梅,刘 琳,等.骨折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J].华西医学,2008,23(4):803.

[9]但 刚,吴艾霖,刘 媛,等.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9):950.

猜你喜欢

纤溶二聚体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手工浓缩与单采血小板在急诊患者中输注的疗效比较
骨折患者术前凝血及纤溶功能对术后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测
肌动蛋白清除系统与凝血—纤溶系统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