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镜联合钡剂造影检查在胃癌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评价

2014-08-25李素英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贲门癌胃镜造影

李素英

(北京交通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101500)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引起死亡的肿瘤中为居第2位,其发病高峰年龄为50-70岁[1]。因此,实现胃癌“定位、定量、定期”的及早诊治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胃镜检查是目前首选的胃癌诊断方法,特别是对于胃癌早期的诊断,其检查图像清晰,能够直接观察到患者胃黏膜的病变,特别是膨胀、隆起、溃疡型的病变,但对胃黏膜下层浸润的检查欠佳[2]。钡剂造影是一种临床常用的胃肠道造影方法,其显著优势是对胃癌病灶的定位、定量[3]。本研究旨在探讨胃镜联合钡剂造影检查在胃癌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指导选择胃癌患者手术方式提供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4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胃癌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96例胃癌患者为研究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进行胃镜检查,研究组患者进行胃镜联合钡剂造影检查。对浸及≥2个病变部位的肿瘤以主要浸及部位进行归类。检测结果由2名放射科专家进行双评,确定患者肿瘤的位置及大小。将检测结果与手术实情进行比较,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及手术方式预测的准确性。

1.3统计学处理

检测所得数据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肿瘤位置诊断情况比较研究组对于贲门癌和胃体癌的诊断准确率均为100%,对于胃窦癌的诊断准确率为97.78%;对照组对于贲门癌的诊断准确率为100%,对于胃体癌和胃窦癌的诊断准确率为84.62%和97.37%。 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肿瘤位置诊断正确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肿瘤位置诊断正确率比较(%)

注:括号内的数为该组该病的病例数。下同。

2.2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肿瘤大小诊断情况比较研究组对于贲门癌、胃体癌、胃窦癌肿瘤大小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6.11%、93.75%、88.89%,对照组对于贲门癌、胃体癌、胃窦癌肿瘤大小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7.42%、84.62%、84.21%,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肿瘤大小诊断正确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肿瘤大小诊断正确率比较(%)

2.3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食管受累情况判断结果比较

对照组31例贲门癌患者中,浸及食管下端13例,术中探查食管浸润的长度为0.51-8.23 cm,平均为(3.69±1.44)cm;检测报告为1.12-6.45 cm,平均为(2.79±1.61)cm,对食管浸润长度的判断准确率为53.85%(7/13)。研究组36例贲门癌患者中,浸及食管下端17例,术中探查食管浸润的长度为0.53-8.18 cm,平均为(3.79±1.38)cm;检测报告为1.07-7.95 cm,平均为(3.58±1.40)cm,对食管浸润长度的判断准确率为94.12%(16/17)。两组患者食管受累情况的判断准确率有显著性差异(χ2=6.679,P=0.025<0.05)。

2.4两种检查方法对手术入路预测符合率比较

累及食管的贲门癌患者均接受经腹手术。对照组食管受累的18例患者中有10例行胸腹联合手术,8例行单纯的经腹手术,经胃镜检测预测手术入路相符率为50.00%(9/18)。研究组食管受累的19例患者中有12例行胸腹联合手术,7例行单纯的经腹手术,经胃镜联合钡剂造影检查预测手术入路相符率为84.21%(16/19)。两组手术入路预测符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937,P=0.038<0.05)。

3 讨论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高致死率消化道恶性肿瘤。因此,应用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实现胃癌的“定位、定量、定期”诊断,准确预测手术入路,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胃镜检查、钡剂造影检查是目前常用的胃癌诊断方法。胃镜检查胃肠的病变部位图像清晰,能够直观地显示胃黏膜病变,但对胃黏膜下层浸润的检查效果欠佳[4]。钡剂造影是一种临床常用的胃肠道造影方法,其显著优势是对于胃癌病灶的定位、定量[5,6]。对于胃镜不能通过的狭窄病变部位,应用钡剂造影能够更好地反映胃狭窄部位的内部病变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本文采用两种诊断法并用的实验手段,旨在寻找一种更加完整的胃癌术前评估方法。

贲门解剖学位置位于食管与胃的交界处,而胃窦有幽门及角切迹为参照,因此,对于贲门癌、胃窦癌的诊断准确率高[7,8]。但有时会受肿瘤周围炎性水肿带的干扰而导致数据较实际值要大[9]。本研究显示,两种检查方法对贲门癌的诊断率均为100%,胃窦癌的诊断率均大于97%,且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胃体癌的手术需要根据其病灶的位置选择相应的近端或远端胃大部切除,所以需要在术前对病灶进行准确定位。 而胃体癌病灶部位靠近幽门或贲门,与胃窦、贲门部位无明显的分界,且胃镜检查对胃体部位缺少参照,容易迷失方向。特别是对于个体形状差异性较大的胃,如胃较长等,仅仅进行胃镜检查定位更加困难。本研究显示,单纯应用胃镜检查胃体癌位置、大小的准确率为84.62%、84.62%,而胃镜联合钡剂造影检查的准确率为100.00%、93.75%。可见,胃镜联合钡剂造影检查有利于胃体癌病灶的术前定性、定位。

贲门癌患者的食管受累长度是预测手术入路的一项重要参考因素[10,11]。胃镜检查能够实现对受累食管长度的测量,但是对于浸润型胃癌,患者食管黏膜面的病变长度会小于实际的浸润范围。利用钡剂造影检查能够直观地显示贲门癌食管浸润的全貌,准确地反映食管浸润长度[12],且有胶片记录。但是由于肿瘤组织周围常会伴有炎性水肿带,因此,常会出现干扰,导致检测数据有时会较实际值大。

本研究显示,胃镜联合钡剂造影检查对贲门癌患者食管浸润长度的判断准确率为94.12%,明显高于单纯胃镜检查的53.85%(P<0.05)。胃镜联合钡剂造影检查预测手术入路相符率为84.21%,明显高于单纯胃镜检查的50.00%(P<0.05)。可见,胃镜联合钡剂造影检查能够实现对食管受累长度的更精确的判断,从而准确地指导是否给予患者开胸手术。

总之,胃镜联合钡剂造影检查对胃癌患者的诊断价值突出,能够明确贲门癌患者食管受累长度,对手术入路的选择准确,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春卫,王道才,张安忠等.早期胃癌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与胃镜对照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10):1464.

[2]隋 海.53例胃癌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诊断总结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8):1531.

[3]纪 涛,徐 杰,李正华等.CT和钡剂造影在胃癌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2):155.

[4]申玉兰,陈克敏,刘 燕等.多排螺旋CT仿真胃镜在T1和T2分期胃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12):1748.

[5]王 寰,陈晓光,刘海峰.放大内镜联合智能电子分光技术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2,29(11):1541.

[6]郭 涛,陆星华,周炜洵等.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1,28(7):375.

[7]杨 平,彭 翔,邓建中等.腹腔镜与胃镜联合在胃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J]. 广东医学,2010,31(13):1709.

[8]赵梅莘,丁士刚,刘琳娜等.术前胃镜下胃黏膜活检组织TrkB、TRIM29表达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6):377.

[9] 汪长健,赵广法,李清国等.胃癌患者术前钡剂造影检查对诊断和制订手术方式的临床价值[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0,13(4):269.

[10]赵梅莘,丁士刚,刘琳娜等.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异同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8):876.

[11]林晓琳,慎睿哲,程时丹等.胃镜检出胃恶性病变3460例分析[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0,5(3):217.

[12]王思平,朱 艳.胃镜诊断胃癌1371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3):45.

猜你喜欢

贲门癌胃镜造影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有的癌症会引起打嗝
长期打嗝警惕贲门癌报警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输卵管二维超声造影与碘剂X线造影的临床研究
贲门癌灌注化疗及栓塞的个体化治疗临床分析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