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常见肾脏疾病尿电导率的变化分析

2014-08-25卢丽萍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肾炎电导率肾小球

高 丹,单 莹,卢丽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检验科,辽宁 沈阳110004)

尿液分析是肾脏疾病的常规检查项目,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采用电阻抗的方法,除了对尿中各项有形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外,还能检测尿液的导电性能,得出电导率的数值。尿电导率可反映尿渗透压水平,而尿渗透压能确切地反映肾脏的浓缩能力,因此利用尿电导率可以间接反映尿渗透量的变化,可作为评价尿液浓缩功能的重要参考指标[1,2]。目前,有关尿电导率在成人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报道很多[1],但尚无对小儿肾脏疾病中尿电导率的变化的分析报道。本文通过对小儿常见肾脏疾病尿电导率变化进行分析,探讨该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小儿肾脏内科住院的病人986例(除外复诊病人),男525例,女461例,年龄3岁-13岁,平均年龄6岁。其中肾病综合征417例,肾小球肾炎209例,肾功能不全53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286例,狼疮性肾炎21例;其中进行肾脏穿刺活检患儿216例,男129例,女87例,年龄5岁-13岁,平均年龄9岁,其中病理诊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47例,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5例,膜性肾病16例,IgA肾病39例,IgM肾病24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53例,狼疮性肾炎12例。选择健康体检儿童350例为对照组,男188例,女162例,年龄3岁-13岁,平均年龄8岁。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相似、留取标本的方式相同,具有可比性。

1.2仪器与试剂日本Sysmex公司的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配套试剂。

1.3方法分别收集健康体检儿童,小儿肾脏内科首次住院病人晨起首次清洁中段尿,所有儿童留取标本前均无过量饮水、限制饮水或服用利尿剂等药物史。用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测定尿液电导率,所有实验均在取样后1 h内完成。

1.4质量控制仪器每天用配套的尿沉渣质控物进行监控。

2 结果

2.1不同肾脏疾病患儿尿电导率的比较见表1。

表1 不同肾脏疾病患儿尿电导率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从表1可见,肾病综合征组、肾小球肾炎组、肾功能不全组、紫癜性肾炎组、狼疮性肾炎组的尿电导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同病理诊断的肾脏疾病患儿尿电导率的比较见表2。

表2 不同病理诊断的肾脏疾病患儿尿电导率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从表2可见,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膜性肾病组、IgA肾病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组和狼疮性肾炎组的尿电导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M肾病组的尿电导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电导率代表溶液中溶质的质点电荷,与质点的种类、大小无关,主要反映的是标本的离子浓度在电解质溶液中导电的能力强弱,与溶解在尿中的固体物质的总溶解度有关[3]。尿渗透量代表溶液中溶质的质点数量,与质点的种类、大小及所带电荷无关,是反映肾脏浓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尿渗透量测定需特殊仪器测定且方法准确度不高,又易受葡萄糖、蛋白质等非电解质的影响。而尿电导率只与尿液中离子浓度相关,尿中葡萄糖、蛋白质的存在对电导率无明显影响[4];同时有研究表明,尿中红细胞对电导率也无明显影响[5]。既然尿电导率与渗透量有良好相关性[1],且仪器测定简单方便准确,所以,可以用尿电导率替代渗透量反映肾脏浓缩功能变化情况。

本实验主要针对小儿这一特殊群体,对小儿常见肾脏疾病尿电导率的结果进行分析。由于婴幼儿因肾脏浓缩稀释功能发育不全及饮食种类的关系,肾脏排泄功能明显比成人低,故电导率明显低于成人,到3岁时,电导率接近健康成人水平。因此,这一年龄段的患儿不在本研究范围内,其电导率的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的患儿年龄范围在3岁至13岁,在其所患肾脏疾病中,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组患儿的尿电导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主要原因可能为肾病时,肾小球滤过率会减少,原尿滤过减少,且通过肾小管的时间延长,回收增加。此外肾脏炎症会引起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压力下降,从而促使肾小管充分回收原尿中的水和钠,引起少尿及水、钠潴留,尿钠下降,尿中离子浓度下降,导致尿电导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此结果与成人常见肾脏疾病尿电导率的变化相一致[6]。

本实验进一步分析了病理诊断肾脏疾病的患儿尿电导率变化,结果表明除IgM肾病组的尿电导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外,其他各病理诊断组的尿电导率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因此可以推断这些患儿肾脏损伤的程度不仅在于肾小球的损伤,而且已经影响了肾脏浓缩滤过功能。在本研究的216例肾穿刺活检患儿中,诊断为IgM肾病的仅有24例,其电导率变化仍需继续收集大量病例进行研究分析,以排除抽样误差等因素的干扰。在尿常规检验中,尿电导率结果容易获取,但其临床意义往往易被医生所忽视。本实验结果表明尿电导率在小儿肾脏疾病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反映小儿肾脏功能及尿液的浓缩稀释功能变化。

作者简介:高丹(1984-),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检验科技师,在职研究生,主要从事临床体液检验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孙子涵.常见肾脏疾病尿电导率的探讨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0,17(4):262.

[2]江明华,李宝青,张信良.尿液电导率、渗透量及比重三者之间关系的初探[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2,32(4):269.

[3]Y.M.Fazil Marichar.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total dissovlved solids in urine[J].Urol Res,2010,38:233.

[4]Manoni F,Fornasierol,Ercolinm,et al.Laboratory diagnosis of renal failure:urine conductivity and tubular function[J].Minerva Urol Nefrol,2009,61(1):17.

[5]陈 松,杨永刚.尿液电导率与肾脏远曲小管功能的相关关系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12(8):716-717.

[6]张丽君,林宝顺 ,王德春,等.尿电导率在常见肾病中的临床意义[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8,9(3):226-227.

猜你喜欢

肾炎电导率肾小球
野外管线输送3号喷气燃料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赵振昌教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掺钙铬酸镧-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研究①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肾炎康复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铝电解复杂电解质体系电导率研究
基于比较测量法的冷却循环水系统电导率检测仪研究
缬沙坦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效果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