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检测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分析

2014-08-25李桂霞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感染性儿科计数

李桂霞

(菏泽市立医院 检验科 山东 菏泽274031)

小儿细菌性感染是目前儿科的多发病、常见病,是最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1]。及时诊断是阻断感染性疾病进一步发展成为重症感染的重要手段,为尽早采取合理有效治疗从而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临床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很多疾病症状已不典型,增大了鉴别诊断和分析难度,易出现漏诊。血清PA是一种负急性时相蛋白,在正常人的血清中含量甚微,而在细菌感染时,其含量可成倍变化,两者水平变化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作为炎症标志物的应用备受广泛关注[2]。为此,笔者通过检测细菌性感染患儿和健康体检儿童的血清PA水平变化,同全血细胞计数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旨在探讨血清PA水平变化对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诊疗前后的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样本资料实验组为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在急诊、门诊和住院病房患肺炎、肠炎、泌尿系统感染、脑膜炎等细菌感染性疾病,并经痰液、尿液或脑脊液培养被确定为细菌感染的90例患儿。其中男72例,女18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54±0.78岁。正常组为健康体检者86例,其中男67例,女19例,年龄2-6岁,平均年龄2.94±1.01岁。其年龄、性别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样本收集入选儿童次日清晨由专职护士抽取一侧肘静脉血4 ml。其中2.0 ml注入血常规管(EDTA-Na2抗凝),2.0 ml注入常规生化管(无抗凝剂)。全血样本采血注入后颠倒混匀即可,立即送检。常规生化管血样本经转速为3 500 r/min,匀速离心10 min,收集血清立即送检。所采集的样本均已排除溶血、黄疸和脂血。

1.3试剂PA测定试剂盒及其配套校准品和质控品均由四川省新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PA校准品定值已溯源企业标准。PA的室内质控检测均在控。WBC计数采用的试剂和质控品为希森美康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该仪器在参加省内室间质评活动中获得良好级。

1.4方法及仪器PA试剂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试剂参数设置均严格遵照试剂盒说明书规定进行。仪器操作严格按照罗氏 COBAS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SOP进行,校准及检测由罗氏 COBAS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WBC计数检测由希森美康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完成。

1.5治疗一般性感染的患儿选择以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素+安美汀等青霉素类药物治疗为主,严重感染患儿以头孢唑啉、头孢噻肟等头孢类药物治疗为主。

1.6阳性结果判断血清PA检测结果低于151 mg/L,WBC计数超过10.0×109/L的血清样本判断为阳性。

2 结果

2.1两组所检测的血清PA以及WBC计数的结果比较由表1可见,实验组血清WBC结果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清PA水平低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实验组与正常组检测hs-CRP、PA和WBC计数的结果比较

2.2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治疗前后PA和WBC结果的比较由表2可见,实验组90例患儿经1个疗程治疗后PA明显升高,WBC降低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表2 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治疗前后PA和WBC结果的比较

注:与正常组比较aP<0.01,bP<0.05。

3 讨论

感染性疾病最常用的实验室依据是血常规,以WBC计数及其分类观察是作为感染性疾病主要的检测指标。细菌感染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体温升高、WBC升高、粒细胞比率升高等,WBC的计数和分类易受体质、情绪、高温、寒冷、饱餐、不同感染类型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其结果对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参考价值[3]。加之小儿机体免疫力低下,应激机制不够完善以及对感染的反应能力差等限制,使得一些常规检查的应用受到局限[4]。单纯WBC计数及分类有时候并不能真正反应患儿的病情变化,依靠WBC计数及分类来鉴别疾病感染的类型就存在一定难度,不能给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提供具有实际价值的信息。近年来,血清PA的检测在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引起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PA是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为非特异性宿主防御物质,具有消除感染过程中释放于循环中的有毒代谢产物的功能[5]。是细菌感染性疾病中较为敏感的负急性时相蛋白[6],即炎症后6-8 h血液中PA水平迅速降低,其下降程度与病情轻重呈负相关[7]。本实验组所检测血清PA水平低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PA对早期预测炎症的发生,参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临床上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时,采用PA检测已成为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病情监控的重要手段[8]。两者广泛应用在临床儿科疾病诊断范围,在一些领域较常规检查更敏感、特异性更高,特别在细菌与非细菌感染间的鉴别方面应用较多[9]。对判断组织炎症或损伤的程度也比较突出的作用,有利于观察患儿对治疗的反应及疗效的监测。由于两者的半衰期都较短,若患儿经有效治疗后血清中两者水平均逐渐恢复正常,且比其他急性时相蛋白更快[10]。如果感染未得以控制,血液中而PA持续低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90例患儿经1个疗程治疗后PA明显升高,WBC降低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故血清hs-CRP和PA水平的动态监测有助于患儿的病情变化和应用抗生素的疗效监测。

综上所述,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血清PA检测有助于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对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鉴别诊断、疗效观察、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均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简介:李桂霞(1968-),女,山东菏泽人,硕士,主要从事临床检验研究。

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2.

[2]Santolaya ME,Cofre J,Beresi V,et al.C-reactive protein: a valu-ble aid for the management of febrile children with cancerand neutropenia [J].Clin Infect Dis,2008,18: 589.

[3]娄秀梅,陈虹,黄 静.前白蛋白、白细胞计数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相关性[J].检验医学,2010,25(9):727.

[4]沈国森,徐致远.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检验与临床,2013,51(9):97.

[5]张 杰.C-反应蛋白在儿科感染性疾病的意义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5):12.

[6]杨惠聪,原 敏,杨彩娥.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9,20(5):268.

[7]谢 军,潘永军,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J].西部医学,2009:21(1):119.

[8] 沈红红,袁秀丽,陈斌斌.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血清C-反应蛋白和前白蛋白检测意义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44.

[9]刘 峰.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科炎症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96):717.

[10]杨 琼,俞文评,张 艳.血清前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0):2233.

猜你喜欢

感染性儿科计数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古人计数
《思考心电图之177》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