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脉介入术后血脂、脂联素和炎性因子的影响研究

2014-08-25张博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脂联素性反应阿托

张博雅

(天津市南开医院 心内科, 天津 30010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但术后会引起炎性反应,如不能很好地控制炎性反应,后期可能会导致支架内再狭窄,诱发不良心血管事件。因此,PCI术后患者的抗炎治疗目前受到了广泛重视。脂联素是一种沉积于受损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细胞因子,具有抑制炎性反应、防止内膜增生的作用。阿托伐他汀是临床常用的调节血脂药物,同时还具有抗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现已广泛用于PCI术后抗炎治疗。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PCI术后患者血脂、脂联素和炎性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心内科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行PCI术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6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随机平均分为三组:A组42例,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34-73岁,平均年龄(55.2±6.7)岁,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17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16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9例;B组42例,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5.9±7.3)岁,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19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17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6例;C组42例,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56.1±7.4)岁,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18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18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6例。近期患有感染性疾病、近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病等疾病的患者均已排除在外。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B组和C组患者均行PCI术治疗,术后均给予抗凝剂、硝酸酯类、ACEI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第2天开始,A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B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口服,C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口服,1次/d,临睡前服用。治疗期间注意休息,不要熬夜,戒烟、戒酒,忌辛辣、油腻等食物。

1.3 检测指标

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1周和4周测定3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联素、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血脂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脂联素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试剂盒由美国Linco公司提供;CRP、TNF-α及IL-6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试剂盒由瑞士ROCHE公司提供。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3组患者用药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3组患者用药后血脂水平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B组患者较A组改善更明显,而C组患者较B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用药前后血脂水平对比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A组患者比较,#P<0.05;与B组患者比较,▲P<0.05

2.2 3组患者用药前后脂联素和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3组患者用药后脂联素水平均较用药前明显升高, CRP、TNF-α及IL-6水平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B组患者较A组改善更明显,而C组患者较B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3组患者用药前后脂联素和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A组患者比较,#P<0.05;与B组患者比较,▲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ACS是冠心病较严重的临床类型,PCI术是治疗ACS的重要手段。多项研究证实,慢性炎性反应与ACS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PCI术虽然解决了心肌组织细胞缺血缺氧的问题,但在术后短时间内会加剧炎性反应,如果不能抑制炎性反应,远期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仍然很高[1]。CRP是由肝脏产生的急性时相蛋白,是反应机体炎性反应的敏感指标。近年研究证明,粥样硬化斑块和损伤的血管内皮是PCI术后CRP迅速增高的主要来源,动态观察CRP水平可以评估PCI术后炎性反应及抗炎疗效[2]。TNF-α是体内促进炎性反应的主要炎性因子,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TNF-α可以诱导血小板黏附,增强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趋化作用,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同时还能够直接损伤内皮细胞,促进脂质沉积,诱导泡沫细胞生成。研究证实,冠心病患者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其在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IL-6能够诱导血栓形成,促进氧自由基大量释放,从而造成心肌细胞损伤。控制PCI术后炎性反应对于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至关重要[4]。

他汀类是临床常用的调节血脂药物,但近年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还有抑制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等作用,而这些作用对于预防心肌损伤、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重要意义[5,6]。本研究结果显示,3组患者用药后CRP、TNF-α及IL-6水平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但C组患者改善更明显。提示阿托伐他汀能够抑制PCI术后炎性反应,并呈剂量依赖性。

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血浆蛋白,其在预防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炎性因子刺激血管内皮,导致内皮细胞损伤时脂联素可以聚集于动脉内膜受损处,抑制TNF-α介导的单核细胞聚集及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的表达;其球形结构域可以激活NO合酶产生NO,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血管内皮,从而减少内皮细胞增生[7,8]。另外,脂联素还可以调节CRP表达,降低CRP浓度,发挥抗炎、保护内皮功能的作用;同时还能抑制血小板黏附于血管壁,减少血栓性事件的发生[9]。研究证实,冠心病患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群,提高脂联素水平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用药后脂联素水平均较用药前明显升高,但C组患者改善更明显,提示阿托伐他汀能够提高脂联素水平,并呈剂量依赖性,说明PCI术后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够获得更多的益处。

总之,阿托伐他汀不仅能够调节血脂,还可以升高脂联素水平,减轻PCI术后患者的炎性反应,并呈剂量依赖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Alfonso F,Angiolillo DJ.Targeting p-selectin during coronary interventions:the elusive link between inflammation and platelets to prevent myocardial damage[J].J Am Coll Cardiol,2013,61(20):2056.

[2]Sezer M,Akdeniz C,Aslanger E,et al.Role of C-reactive protein in determining microvascula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Am J Cardiol,2013,111(12):1734.

[3]Delhaye C,Kpogbemabou N,Modine T,et al.Long-term prognostic value of preprocedural adiponectin level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Int J Cardiol,2013,168(5):4921.

[4]吴文利,梅 霞,罗羽慧,等.老年ACS患者PCI围手术期强化他汀治疗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和安全性[J].重庆医学,2010,39(20):2759.

[5]文伟明,苏 强,王江友,等.强化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围术期CD4+淋巴细胞Sprouty1表达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8):891.

[6]Prasad A,Pratim Datta P,Roy R,et al.Comparative study of ezetimibe and atorvastatin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on lipid profile in rats[J].Mater Sociomed,2013,25(3):192.

[7]于兴隆,边培敏,葛志明,等.强化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选择性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2(12):1077.

[8]Maciejak A,Leszczynska A,Warchol I,et al.The effects of statins on the mevalonic acid pathway in recombinant yeast strains expressing human HMG-CoA reductase[J].BMC Biotechnol,2013,13(1):68.

[9]陈 晓,刘松.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行PCI后血清Hs-CRP和Copeptin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0,50(5):49.

[10]Holm NR,Kim WY,Maeng M,et al.Coronary edema demonstrated by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in patients with peri-stent inflammation and aneurysm formation after treatment by drug-eluting stents[J].Circ Cardiovasc Imaging,2013,6(2):352.

猜你喜欢

脂联素性反应阿托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脂联素及其受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的研究进展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对比分析
自噬与脂联素诱导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关系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脂联素、瘦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microRNAs在炎性反应与肿瘤关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