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法隐喻及其科技语篇作用探究

2014-08-24程晓龙彭家海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韩礼德隐喻语篇

程晓龙, 彭家海

(1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2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语法隐喻及其科技语篇作用探究

程晓龙1, 彭家海2

(1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2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为了强调语法隐喻和揭示其对科技语篇的价值,在介绍语法隐喻及其产生动因的基础上,分析了语法隐喻在科技语篇中的作用,进一步发现其对于科技语篇十分重要。

语法隐喻; 语法隐喻的发展; 产生动因; 科技语篇分析

隐喻是意义表达的“变异”,这种变异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而且体现在语法层[1],因为与语言学的其他流派不同,功能语言学倾向于把词汇和语法视为一个整体即词汇语法(lexicogrammar)。功能语言学中既有词汇隐喻也有语法隐喻。韩礼德[1]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但对语篇隐喻持模糊态度。一种意义可以有多种形式来体现,这就产生了一致式(congruent form)和隐喻式(metaphorical form)。一致式是语言直接反映客观世界的结构,而隐喻式是语言对客观世界的扭曲反映,这种不一致的关系是语言单位间的隐喻过程。本文对语法隐喻及其发展做简单地介绍,探讨其产生的动因和机制,最后研究语法隐喻在科技语篇中的重要作用。

1 语法隐喻及其发展简介

功能语言学中的隐喻不仅在语言结构上发生变化,更会对意义产生变化。语法隐喻既是一种形式变体也是一种意义变体[2]。在1985和1994两个版本的《功能语法导论》中,韩礼德提出了语法隐喻的概念。胡壮麟[3]认为语法隐喻既可从纯理功能(metafunction)也可从语言的层次(stratification)方面进行划分:就纯理功能而言可分为概念隐喻,人际隐喻和语篇隐喻;从语言的层次方面看,语法隐喻可分为语义隐喻、词汇语法隐喻和音系隐喻。

语法隐喻的正式诞生是以韩礼德的经典著作《功能语法导论》(1985)的出版为标志的。在书中,韩礼德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将人际隐喻又细分为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但韩礼德始终没有正面提出语篇隐喻,而其他的功能语言学者认为语法隐喻应该也要包括语篇隐喻[4-5]。在他的第三版《功能语法导论》中,韩礼德[6]指出概念隐喻是强大的人际和语篇资源,可以构建篇章和进行人际间的交流。所以,他认为概念隐喻包含了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是不同的:词汇隐喻是自下而上研究的,是某一特定表达形式的不同意义;而语法隐喻是自上而下关注的,是某一特定意义的不同表达形式,为隐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1996年,韩礼德继续完善他的语法隐喻理论,提出了“语法隐喻综合征”的概念(syndromes of grammatical metaphor)。这个概念突破了1985年对语法隐喻的两分法即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将语法隐喻进行了重新的定义和分类,不再简单地将语法隐喻看成是一致式和隐喻式间的变化,认为在最为直白的表达方式和最为隐喻的表达方式间还有中间值。根据语法范畴对世界具化的不同程度,将语法隐喻分为13种类型。语法隐喻涉及了所有的级转移现象,包括低级阶的语法隐喻综合征如名词化(nominalization)和高级阶的语法隐喻综合征如从小句组合到小句到词组或短语。“语法隐喻综合征”的概念改变了原来对语法隐喻的划分标准,使得语法隐喻理论更加的完备。朱永生等[7]认为在语法隐喻综合征中韩礼德将与时态和情态相关的隐喻表达形式和其他语法隐喻现象放在一起讨论,表明韩礼德试图对原有的理论作根本性的变革,摒弃“人际隐喻”。因此,在1996年模式中,韩礼德也并未提出语篇隐喻并且淡化了人际隐喻,说明他将所有的级转移和类转移都囊括到13种语法隐喻类型中[5](表1),不再与三大纯理功能相对应。

表1 13种语法隐喻类型

2 语法隐喻产生的动因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与意义相关的可供人们不断选择的若干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又称为“意义潜势”(meaning potential)。意义的体现要通过选择系统中的形式来实现。选择是有意义的,而形式就是意义的体现,所以选择什么样的形式就可以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一致式和隐喻式作为表达意义的两种方式,都向人们传递着不同的意义。因此,语法隐喻并不是简单地重新选择表达方式来表达同一个意义。在语言系统中存在着语法范畴与语义范畴的映射(mapping)和再映射(remapping)。这也就是说,不同的语法形式如语音、词汇、句法等有不同意义的对应形式。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对应为一一对应,但在具体的语境中并不总是这么简单,人们为了某种交际目的会采用非一致式的表达,就会产生不是一一对应的情况,这也会导致语法范畴和语义范畴的再映射。这种映射和再映射体现在词汇语法层和语义层就是一致式和隐喻式的表达形式。当某个特定的意义被非常规(非一致式)的语言形式表达时就会出现隐喻式。当语言使用者要表达某一特殊意义时,往往就会选择隐喻的表达方式。

语义表达的需要是语法隐喻产生的重要动因[8],因为说话者的语言表达形式主要由语义和交际意图决定的。当说话者想要表达某一意义时,他会首选已在语言系统中存在的一致式的表达方式即词汇语法层和语义层的一一对应。但当语言使用者发现常规的表达方式不能满足他的交际目的时,说话人会创造新的表达方式或是对已经在语言系统中存在的一致式表达进行改造。事实上,人们由于经验和认知的制约,产生新的表达方式不太常见。绝大部分时候,人们会偏向于扩展系统中已存在的表达方式。这比较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和语言使用的经济原则,避免出现大量的语言符号。而这种扩展方式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语法隐喻,语法隐喻可以把人们熟悉的概念映射到陌生的概念上。从这个角度上,语法隐喻具有重新构造人们经验的功能,为人们更好地了解世界提供了新的途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语义的表达和满足交际目的是语法隐喻产生的重要动机。我们可以用语法隐喻中的语气隐喻来举例说明。一般来说,命令语气由祈使句来实现如“Open the door.”这就是一致式的表达形式,是词汇语法层和语义层的常规映射。但在具体的语境中,说话人既为了表达“关门”的语义又为了增加礼貌这个新的语义色彩往往会用隐喻式如“Would you please open the door?”这就是语气隐喻,它打破了语法范畴和语义范畴的常规映射而是做了再映射(将祈使语气变为疑问语气)。在完成了表现既定的语义上还增加了委婉的人际效果。所以,隐喻在词汇语法层的变异,会导致语义层的变化,从而增加了一致式所没有的新意义。

3 语法隐喻对科技语篇的作用

科技的不断发展带来许多新鲜事物。为了了解这些新事物,人们一般会诉诸于已熟悉的概念或经验,并将它们间的相似性联系起来。隐喻正好是一座桥梁,沟通了新事物和熟知的概念,因为隐喻可以产生相似性。隐喻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是概念隐喻化的反映或表达形式。语法隐喻就是将一种常规的语言表达形式隐喻为另一种表达形式的过程,它是词汇语法层上的变异,而这种变异也势必会引起语义层面的变化,所选择语法隐喻必定会对科技语篇产生影响。

3.1语法隐喻在科技语篇中的种类分析

Text1

Text 2

(FromGettingtheBalanceWrong,7 March,2008

从上述的语法隐喻种类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科技语篇中,最常见的语法隐喻类型是第13种和第2种,在text 1中第二种语法隐喻类型有7次,第13种类型有11次;在text2中第二种语法隐喻类型有10次,第13类型有9次。而第2种语法隐喻类型就是名词化现象。名词化的高频使用表明了它在科技语篇中的主导地位,也证实了韩礼德的结论“科技语篇中的所谓的语法隐喻其实就是名词化”[5]。

3.2名词化

语法隐喻是科技语篇的强大资源,而科技语篇中的语法隐喻主要靠名词化(nominalization)来实现。名词化使得科技语篇高度抽象,因为它将语篇中的简单小句打包(packing)成名词词组,使得信息高度浓缩,加强了语篇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这也体现出了科技语篇专业性强、精炼、正式等特点。所以,在阅读科技语篇时往往会感到晦涩难懂,人们会将语法隐喻拆析(unpacking)使其变成一致式的表达,这也是意义本土化(localized)。如the production of a more uniform and completely satisfactory product→a uniform and satisfactory product was produced; a legal limit of no more than 200 milligrams of residual nitrite→the law limits the residual nitrite to no more than 200 milligrams.

名词化是语法隐喻的核心资源,也是科技语篇中常见的表达结构。名词化的过程属于非限定性结构,这些结构没有受制于任何说话时间,因而失去了时间和情态成分[4]。这从上述的举例中也可体现,隐喻式中丢失了参与者和环境成分使得过程客观化,也使得名词化过程变得不可协商。这也正好体现了科技语篇公正客观的特点。其实名词化中客观和中立的效果就是语法隐喻的评价意义。

3.3名词化的双重语义意义

选择语法隐喻是有意义的选择,因为它可以增加新的语义意义,在隐喻式中,一种语法范畴可以体现两种语义特征,对于名词化来说,名词化是代表着双重语义意义的结合即参与者和过程,举例如下

1)form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color

2)to form the characteristic color

很明显,句1)中有名词化结构属于隐喻式而句2)是一致式。在前句中,form被名词化成了formation,有双重的语义特点:它不仅有实体特征反映参与语义而且它也是事件特征反映过程语义,而在一致式中一种语法范畴只能体现一种语义特点,因而后句中的form只能反映过程,即事件特征。

4 结论

本文将语法隐喻及其发展轨迹做了简单的介绍,并探究了语法隐喻产生的重要动因,最后将语法隐喻在科技语篇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研究。语法隐喻并不是简单的语言表达形式上的转换,并不是简单地措辞(wording),因为语法隐喻具有重新构建人们经验的功能,因而也就赋予了语言系统新的意义。语法隐喻虽是在词汇语法层面上的变异,但也会对语义层面造成影响,会增加新的语义色彩,对语言潜势进行了扩展。如果隐喻式仅仅是区别于一致式外对于相同意义的另一种表达形式,那就体现不出语法隐喻对语义和语篇产生的效果。总之,语法隐喻具有重塑人类经验的功能,为隐喻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这也是功能语言流派对隐喻研究的重大贡献。

[1] 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edition)[M].London: Edward Arnold, 1994:340-367.

[2] 何 伟.语法隐喻:形式变体和意义变体[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1(03):1-6.

[3] 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79-180.

[4] Geoffrey. Thompson.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 Edward Arnold, 1996:176-178.

[5]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97-315.

[6] M A K Halliday. Christian matthiessen.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3rdedition) [M].London: Edward Arnold, 2004:646-647.

[7] 朱永生,严世清,苗兴伟.功能语言学导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36-237.

[8] 林正军,杨 忠.语法隐喻的语义关系与转级向度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2(06):403-411.

[责任编校:张岩芳]

Researchongrammaticalmetaphoranditsscientifictextualfunction

CHENG Xiaolong1, PENG Jiahai2

(1SchoolofForeignLanguages,WuhanUniv.ofTech.,Wuhan, 430070,China; 2SchoolofForeignLanguages,HubeiUniv.ofTech.,Wuhan430068,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grammatical metaphor and the agents for it, the analysis of its functions in scientific discourse has been made in order to emphasize grammatical metaphor and reveal its implications in scientific discours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cientific discourse.

grammatical metaphor;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ammatical metaphor;agents for grammatical metaphor;scientific textual analysis

1003-4684(2014)03-0078-04

H313

: A

2013-10-23

程晓龙(1989-), 男, 湖北武汉人,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韩礼德隐喻语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日语听力语料库建设研究
系统功能语法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从人际功能的角度来研究《伊芙琳》和《死者》
Halliday and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