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本需求的生态建筑理念分析

2014-08-22徐坤

中华建设科技 2014年7期
关键词:生态建筑

徐坤

【摘 要】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探析人性化与生态建筑的联系和交叉,重点分析生态建筑的最终目的,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探询人性化意义上的“建筑生态”,从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层面,提出合理地最大满足人的心理和实用需求也应该是生态建筑的一个发展方向这样一个新的观点,并在该方向作“生态建筑的人本需求”的初步探讨,力求能够为今后生态建筑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生态建筑;人本需求;终极目的;创作导向

【Abstract】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e and ecological building linkages and cross,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analysis focused on eco-building, people-oriented thinking from starting probing "ecological building" humane sense, from anthropology, psychology, sociology and other aspects, to the maximum reasonable and practical to meet the psychological needs should also be a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of such a new perspective, and to explore "human ecology building the demand" as the direction for the future and strive to be able to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Eco-building;Person of the demand;Ultimate purpose;Creation guide

1. 前言

(1)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对象包含两个方面的关系:生物之间的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而生态建筑的定义为,以尊重生态为原则的、运用生态技术方法设计的建筑。其主要特点是采用可再回收、再利用的建筑材料,最大限度地无设备污染,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将建筑融入良性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中。由此可见,生态建筑的研究范畴对应的是生态研究中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这一对象,确切地说,是以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为主要目标的科学。

(2)随着人类需求的提高,对于建筑的规模、形态、空间要求都有质的飞跃,同时,人类对于自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关注也上升到了新的层次,客观现实是全球性的“人口、环境、资源”三大问题日益尖锐,城市建设和建筑环境设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生态建筑以及生态建筑技术在建筑界也得到了相当的重视和发展,建筑师科学家和环境学家都在努力,试图创造真正的生态建筑,真正符合生态的要求。文章从另外一个角度的探讨生态建筑的概念和设计导向。

2. 对生态建筑提出多层次要求

毫无疑问,建筑本来就是人造物,作为由人的劳动创造的事物具有了很多认为的属性,并且这些属性是贯穿于建筑的创造、使用和评判,乃至毁灭的始终。首先,建筑本身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这是人从一般动物当中独立出来之后,所有劳动成果的共同属性,生态建筑也是如此,人类努力探索更好的生态建筑模式,归根结底都是功利性驱使。也就是说,人类在这一课题上的努力和探索乃至实验付出的代价都是为了使自身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所有关于生态建筑的尝试都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那么,生态建筑的终极目的就变的非常明显直白——让人过的更好。从这一根本目的出发,并且暂时排除技术的因素,再建筑设计理念上就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1)首先,人是消费空间的动物,这里指的空间是人造空间,不是自然空间。二者的区别在于,人造空间虽然包含在自然空间中,但必须是经过了改造和重新划分的。人类自从动物中脱胎出来就具备了改造和划分自然空间的能力,即使在建筑还未诞生的历史阶段,人们穴居的时候,能够在洞穴里引入篝火,那么就在洞穴这样的自然空间里引进了照明设备和取暖设备,也就对这个自然空间进行了人为的改造。建筑被创造出来就是提供空间让人类消费,人类对于建筑空间的消费是多种多样的,从卧室扩张到厨房,再扩张到客厅,乃至公共空间,正是这种欲望的不断扩张,从而推动了人类建筑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从消费的角度来讨论建筑的发展,生态建筑概念就具有了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意义,消费在经济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想要维持高水平的投资,必须使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但是要能使得消费得到满足,必须要有循环的足够的消费对象的产生,生态建筑就是探寻在有限资源的状况下能够有循环的、足够的消费对象产生。

(2)把建筑作为一种消费品,不可避免地要对消费品的质量进行研究和改善,并且还要对消费品的生产进行考虑。在经济学中,贯穿其中的是消费心理学;在建筑活动中,贯穿其中的应该是建筑环境心理学。随着人对于自身的关注日益细致以至于上升到了科学的高度,人们对于和自身发生密切联系的事物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这种对于周围事物的关注是必要的,所有和人相联系的事物中,尺度范围最大的是环境,并且人和环境之间的特殊性还在于二者从来没有分开过,建筑空间作为环境的部分对于人类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人们对建筑环境的依赖和改造都显得理所当然,因为建筑对于人而言,意味的内涵实在是太丰富了。

3. 人的综合需求使“生态建筑”理念更加丰满

(1)人具有自身一系列的特性和需求,当人们从这些需求出发创造出供自身消费使用的建筑物时,在排除了技术条件的因素下,首先会对建筑物产生一种幻想,这种单向意愿趋于完美和理想化,所以,从生态的意义上说,建筑被创造出来开始投入使用的那一刻开始,人和建筑这一系统就形成了,并且在系统内部开始了相互的联系和信息循环。要使这个系统内部达到和谐,必须使各个个体之间相互适应,相辅相成地发展。值得提出的是,由于建筑物属于创造客体,它与自己的创造主体(人) 之间要形成和谐的共生关系,必须要求客体( 建筑) 本身要很大程度上满足主体(人)的需求,尽管这些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涵盖了物质和精神的需求等多个复杂的层面。endprint

(2)例如: 高层建筑的建设上,生态的概念是不完全的,至少在现阶段是不完全的。首先,生态建筑必须符合相应的生态、低碳概念。诸如: 运用生态技术方法设计; 采用可再回收、再利用的建筑材料; 最大限度地无设备污染; 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 将建筑融入良性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中等。目前的高层建筑设计即使实现了其中的一点或者几点,但是在人性化意义上却很容易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根本目的。

(3)例如: 人们进入高层建筑物的方式——从地面到达相当的高度本身是一件并不“生态”的事情( 耗能、存在安全隐患) ,人类并没有上升到那样的高度的本质必要,所以说,高层建筑除了节约用地之外,在人性化意义上,并没有显示出生态的意义。

(4)人类对建筑的情感最明显地表现在人居环境心理上,安全感、归宿感、归属感、私秘性、崇尚自然、邻里效应、接近疏远心理、色彩印象等都对建筑提出了情感要求,因此,倘若不能满足这些要求的建筑在人性化意义上讲是并不生态的,因为它没有能够使人和建筑之间达到和谐,也许在自然生态系统内部存在着生物个体对环境的逐渐适应而进化这样一个环节,但是建筑不同于自然环境,它本身就是人的目的劳动使然。也就是说,生态概念对于人创造建筑的要求更加严格,技术上如此,人性化意义上也是如此。

4. 四维概念引入生态建筑的“生命”过程

4.1 建筑应该是一个“四维”的概念,除了三维空间以外,还应该纳入时间这一维度,也就是说建筑是有生命的,建筑的生命来自于建筑师理性与情感的亲合。其中,建筑师的理性是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或思维活动,这些特定的思维形式或思维活动不同于建筑文化中的理性主义,但是它们对建立在理性主义

4.2 基础上的现代建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且,建筑师的理性在生态建筑的研究和探索上也存在以下特点: (1) 注重科学性,讲究功能的便利与效率; (2)注重技术性,讲究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性能特点; (3) 注重经济性、逻辑性、时代性和整体性。可见,人与建筑之间的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都离不开建筑师的理性。

4.3 而对于建筑活动中情感的作用和把握是对于建筑理性思维的必要补充,因为人的精神本身就是理性和非理性共同存在的,所以人所创造出来的建筑也必然是矛盾和复杂的综合体,作为人的精神中非理性成分之一的情感,“由高度灵敏的非理性意识从现实情景、事件中抽象出来”并运用在建筑创作中,情感可以转化为想象力,并且与建筑创作时的心境、激情紧密相连,情感的作用从广义上贯穿建筑创作的始终,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建筑作品也具有了情感,当建筑的情感与人的情感发生共鸣时,建筑在人性化意义上的生态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作为人类的建筑赋予了建筑的生命,反过来,的生命又由人类去体验和经历。

4.4 需要强调的是,所有的人性化生态建筑绝对不是排除了生态科学和生态技术的空谈理论或者提倡玄虚甚至享乐主义的感性思维,而是从建筑的根本目的出发,探寻真正的生态建筑正确而丰满的意义涵盖,由此倡导在进行生态建筑研究和创作的过程中,正确地把握生态的深层次内涵和追求目标。

5. 结语

不管从技术的发展和建筑思维的进步上来说,必须要承认,对人的需求能够方便的满足,是生态建筑发展的最终回归点,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的主要特征和努力方向,必然地,随着建造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社会的进步,生态建筑的技术和指标体系都会发生不断的更新和变化,但是生态建筑的人本需求却是一个不变的主题,将会以持续的生命力一直引领生态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清基.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M].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2] 常怀生.建筑环境心理学[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3] ( 美) 阿摩斯·拉普卜特.建成环境的意义[M].黄兰谷,等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4] 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 建筑结合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新成就[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 赵鑫珊.建筑是首哲理诗[M].北京: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文章编号]1619-2737(2014)07-12-610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建筑
综合楼建筑设计探析
生态建筑的发展研究
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要点分析
浅谈生态建筑结构设计的要点
刍议生态建筑设计: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基于绿色理念的城市综合体技术应用研究
生态建筑理念和“包豪斯”理念漫谈
建筑生态化
屋顶绿化相关概念的辨析及生态建筑的构想
谈如何将生态建筑融入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