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古都旅游资源优势与旅游发展研究

2014-08-22李长秋

关键词:古都安阳河南

李长秋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科研外事处,河南 郑州 450009)

河南作为北宋以前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在我国著名的“八大古都”中,河南就占据了其中的四个,即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古都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在特殊时空发展阶段的产物,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是高品质的旅游资源。河南的古都旅游资源非常丰厚,而河南旅游却没能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关于河南的古都旅游研究,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述。沈祖祥、林弈言对八大古都的文化旅游提出了发展战略,其中谈到了河南的郑州、洛阳、开封和安阳;尹得举、叶苹提出了洛阳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策略[1~3];孙刘伟从旅游线路、旅游产品的转型、旅游营销及行业管理等方面探讨了郑州和开封旅游资源的整合;程遂营提出了在郑汴一体化的背景下,明确开封城市定位,重塑开封形象;于正松在对安阳形象驱动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将安阳定位于“殷都”;[4~6]杨丽对郑州作为古都的发展历史作了阐述;张慧茹提出了郑州“大古都”的概念,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杜俊义提出了郑州的形象定位,即古都郑州、魅力商城。张卫星等提出了对商丘旅游业发展的定位,即短途旅游中心或地域性旅游中心;程东东等对许昌市旅游发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发展的相应对策。[7~8]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多数学者只对单一的古都进行分析,很少有学者将河南古都进行综合研究,笔者把河南古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探讨河南古都旅游资源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方向,为制定河南旅游发展的政策和市场营销提供依据。

一、河南古都旅游资源优势分析

河南地处中原,古称中州,乃九州之中,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物产富饶,交通便利,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法,古代帝王多选择在此建都。自夏朝起,先后有九个王朝在洛阳建都,历时三四千年,积淀了以五大都城为代表的古城遗址,以龙门石窟、白马寺为代表的佛教胜迹,以北邙山为核心的贵族基地,以传统文化为内涵的名人故居等。开封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有“七朝古都”之称。开封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极具特色的民俗风情,灿若繁星的古建筑以及秀丽的北方水城风景而闻名。安阳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在此建都254年,历史源远流长,人文景观众多。郑州是我国第一座有城垣和规划的城市,早在3600多年前,商汤就在这里建都,成为我国现已考证最早的都城。

除了洛阳、开封、安阳和郑州这四大古都外,河南还有其他古都,比如,商丘就是商王朝的发源地,成汤灭夏而立商,定都于南亳(商丘南),西周成王封微子启于商丘,称宋国。西汉时为梁国,北宋称为陪都南京,金朝亦称南京。许昌为东汉末年、曹魏初期的都城,三国时期的遗迹很多,被称为“中国三国文化之乡”。详见表1。

表1 各古都旅游资源对比分析

这些古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而稀缺的旅游资源,显赫的城市名片,挖掘潜力很大。

(一)底蕴深厚,深刻的文化内涵

古都的魅力,一是其历史特别悠久,底蕴特别深厚。郑州、商丘、洛阳的建都历史都四五千年,河南的古都作为古都累积的年代也比较长,洛阳是885年,开封366年,安阳351年,郑州355年。这些古都,既是中国历史上的大王朝,也是当时甚至是一定时期的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二是其文化的高度集聚,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一个古都就是一部文化史,就是一个特色集聚的文化体,如开封的宋文化,安阳的殷商文化,许昌的三国文化都是无可替代的,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

(二)丰富而稀缺的旅游资源

古都经历了历史沧桑和现代变迁的历程,每个古都城市都留下了叹为观止的资源和景观。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是洛阳最大的亮点,观赏性极强,国色牡丹也给洛阳增色不少;宋都御街、清明上河园、大相国寺、包公祠与包公湖、龙亭、铁塔湖交相辉映,使开封宋文化形象更加突出;世界文化遗产甲骨文和殷墟遗址在文化史和旅游资源上具有世界垄断意义,文化旅游资源多、高、全、古构成了安阳文化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郑州的商城遗址是夏商时期规模最大、最发达,现在地面保存最好的都城;许昌作为曹魏都城,三国文化是其最突出的特色,河南省列入三国名胜古迹景点有20个,其中许昌独占14个。商丘的归德古城距今已有490年历史,保存完好。永城芒砀山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不仅在中国为稀世珍宝,而且在世界上也引起轰动,这样的例子很多,无法一一赘述。

(三)声名远播,独有的城市旅游名片

古都是一张超级浓缩的城市名片,融合了古今,浓缩了历史和文化,具有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作为中国八大古都的洛阳、开封、安阳和郑州都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特有的文化享誉海内外,三国文化的影响力使许昌的知名度超过了同类城市。

二、河南古都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河南的古都尤其是大古都打着古都的招牌发展自己的旅游业,旅游业成为其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产业地位不断提升,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增长,古都旅游成为城市产业的重要支撑点,并且建立了一批以文化为背景的旅游景点。河南古都旅游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离北京、西安等古都的发展还有很大差距,旅游发展中还遇到许多问题和矛盾,需要加以研究解决。

(一)河南古都旅游资源开发缺乏合理规划,开发力度不够

古都旅游在发展初期很少进行全面、系统的旅游规划,通常是边发展边开发,由于不同时期的规划理念不同,旅游者的兴趣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造成旅游资源和设施的盲目发展,古都旅游的发展显得比较混乱。如九朝古都洛阳,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其开发利用程度还较低。除几个重点景区(点),如龙门石窟外,其他大部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旅游开发经营处于自发状态,资源未能充分利用,不同程度地受到破坏,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文化是古都旅游的精髓和灵魂,古都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其在文化方面的价值远大于旅游方面的价值。河南许多古都由于年代久远,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实物遗存不多,可视性较差。如安阳的一些文化价值较高的旅游资源没有充分开发,殷商文化、原始文化、周易文化等,只限于专家学者考察。

(二)古都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内容单调

河南古都旅游产品开发的深度和广度都很欠缺,产品类型偏重于物质类产品,而对非物质类的隐性文化产品重视不够,且产品开发属于初级阶段,即观光游览型。目前河南古都旅游产品大部分以文物观光为主,缺少参与性、体验性和享受性的旅游产品。产品种类单一,特色不足,没有精品,历史文化价值未能得到充分的展示,没能成为不可替代的垄断性旅游产品,不能适应现代旅游发展的需要。如郑州,作为古都最大的资本——商城遗址,无论在可视性还是参与性方面都比较差。

(三)河南古都城市形象不够鲜明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各地区域文化的漠视和对城市历史文脉继承不重视,导致了大多数古都已没有完整的古都风貌,与其他城市的形象越来越雷同,可识别性越来越差。同时,河南的多数古都没有把“古都”作为其城市定位的主形象或显形象,洛阳市的城市定位是“现代化工业城市和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依托的优秀旅游城市”,开封市的城市定位是“河南省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胜地”,安阳是“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郑州,是“现代商贸城”或“区域性城市中心”,许昌是“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商丘是“区域中心城市”。河南古都旅游形象不鲜明,宣传口径不统一,缺乏系统、完善的旅游形象设计,旅游品牌的影响、传播及其驱动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如郑州是典型的经济驱动型综合性城市。这造成了它目前在人们心目中的旅游形象不鲜明,它跻身八大古都在旅游业引起了一些反响,但只是“波澜微起”,甚至很多郑州人对此还毫无所知。缺乏独特鲜明的旅游形象成为郑州旅游业发展的一大障碍。许昌的旅游形象定位是:曹魏故都。随着“园林城市”、“森森城市”的创建,不够鲜明的旅游形象给旅游者造成认知上的混淆。

(四)保护古都的认识存在偏差

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古都已经变得非常脆弱,所以对古都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就显得格外重要。目前还存在着许多片面的认识,认为保护古都就是恢复古建重建老街,拆了真古董造假古董,热衷于盖庙修塔,建传统特色商业街,搞得古都面貌一新,失去了原有的历史文化氛围。还有人认为开发古都就是为了发展旅游业,获取经济回报,追求利益最大化。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对保护历史遗址极为不利。如许昌的汉张公祠是一处重要的三国文化古迹,祠前有一棵三姓柏,树上可以同时长出柏枝、松枝和桂枝,据说是刘、关、张的拴马树,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但由于没有加强保护,三姓柏已经枯干,祠内建筑也破败了。

三、河南古都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一)突出鲜明的古都形象

我国大部分城市都有个性,河南的古都历史更为悠长,其个性也更为突出。由于这些古都具有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背景,在人们心目中有较为固定的感知形象,如洛阳,九朝古都和龙门石窟;开封,七朝古都和包公祠、清明上河园。然而人们心目中的感知形象并不能完全反映古都的整体形象,因此要求旅游开发者通过对地方文脉、游客感受和市场竞争全面深入分析,对古都的旅游形象进行准确定位,形成独特鲜明而富有感召力的旅游形象。如洛阳在中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建都史最长,文化底蕴深厚,在我国5000年文明发展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应树立“千年帝都”的形象,突出其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开封作为七朝古都,旅游景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开封的核心旅游资源就是其所特有的以“宋都”文化为核心的人文资源,“七朝古都、中国宋都”概括了开封的历史和特色,这一定位更加独特和鲜明。安阳拥有丰厚的以殷商文明为代表的人文资源,但没有明确的城市定位,目前只是在努力打造“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而这张名片远没有“八大古都”更加响亮,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安阳旅游知名度的提高。殷都,才是安阳独一无二的品牌,殷商文化是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以此来整合安阳的旅游资源,树立起殷都的形象。

(二)深入挖掘古都的文化内涵

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古都的优势资源,而历史文化只有借助一定载体展现出来,才能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河南许多古都的名胜古迹,“有说头、有听头、没看头、没玩头”,观赏性不强。为了更好地展现河南的古都文化,一方面要加强对古都现存文物古迹的保护。古都现有的文物古迹是古都历史丰厚的体现,也是古都文化的活化石。这些文物古迹,也成了古都的象征,是古都有形的文化实体。如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开封的铁塔、清明上河园,郑州的商城遗址,安阳的殷墟、甲骨文等;另一方面加大对古都风貌的保护,挖掘古都的人文积淀。加强对历史传统街区的保护,以及与古都相关的传说、典故、民俗风情、饮食习惯、特定的文化活动以及人文气质的保护,这些才是古都精神的体现。古都的文化展现和传承需要以特定的文化活动为载体,或以文化节会形式,以传统街区为模式,进行文化的展示与真实的再现,或举办古都文化节、古都文化论坛,以此传播历史文化,带动古都城市水准的提高。

(三)加强古都旅游的整合发展,优化旅游产品类型结构

随着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的竞争日益加强,区域联合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整合发展既包括旅游产品组合也包括旅游营销组合,通过对河南的古都进行整合,实现不同行政区域之间资源的优势互补,进一步增强河南旅游经济竞争力,而且能促进形成统一的旅游经济圈,增强河南古都旅游整体形象的影响力。我国的历史上下五千年,悠久灿烂,古都见证了我国发展的各个时期。河南的各个古都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明和文化,开发以不同文化为基调的文化旅游产品,形成一条河南古都旅游线路,并将这些产品进行整合营销,打造河南古都的整体形象,突出河南文化旅游大省的特色。

针对古都大多为传统单一的产品结构,根据游客需求的多样性,逐渐由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型、保健型、益智型、会展型、商务型旅游转变,形成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产品体系。如许昌推出三大旅游品牌,即中原花博会、三国文化周和钧瓷文化节,以此为平台,展示旅游产品,扩大影响。旅游产品组合既包含各个古都不同类型旅游产品的组合,也包括旅游各个组成要素的组合。古都长期以来以观光旅游为主,旅游六要素中,食、住、娱、购的比例太低,严重影响了消费水平,旅游业的效益就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旅游的各个要素均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有效手段,如古都多年形成的地方小吃、独具特色的建筑作为宾馆、别具匠心的交通工具或者道路、非同一般的游览经历、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以及惊险刺激的娱乐项目等。这些产品的组合,就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

(四)科学制定旅游规划,解决古都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由于古都旅游资源具有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因此发展古都旅游,科学的规划显得尤为迫切。古都要根据各自的特点科学制定旅游规划,要突出古都传统文化特色,努力建设成融古都和现代旅游为一体的旅游城市,着眼于形成大旅游的发展格局,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在旅游产业开发、旅游商品生产、旅游设施投入、旅游企业发展及旅游管理、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也要有具体的措施和办法。同时,必须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有效保护是发展古都旅游的前提,合理利用是发展古都旅游的根本目的,加强管理是实现古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新斌.论中国古都文化的展示与利用[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2).

[2]高洪涛.许昌三国文化旅游线路的整合开发[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杜莹莹,吴小根,张健.中国古都旅游资源优势与发展态势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11).

[4]沈祖祥,林弈言.我国“八大古都”古都文化旅游发展战略思考[J].旅游科学,2006(3).

[5]翟代清.中国八大古都旅游业发展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5.

[6]牛海燕.开封市旅游形象营销研究[D].河南大学,2010.

[7]尹得举,叶苹.洛阳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探析[J].科技信息,2008(14).

[8]程遂营.郑汴一体化背景下开封旅游业发展研究[J].人文地理,2006(2).

猜你喜欢

古都安阳河南
奇特的沙漠古都——统万城
安阳之旅
重现水清岸绿的古都风景线
安阳:以最严密的法治向大气污染宣战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安阳有个“花木兰”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寻根探源访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