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成功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新疆6个遗产地成为首批世界文化遗产

2014-08-21

新疆人文地理 2014年8期
关键词:故城遗产地石窟

在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例跨国合作申遗的典范,线路跨度近5000公里,沿线包括中心城镇遗迹、商贸城市、交通遗迹、宗教遗迹和关联遗迹等5类代表性遗迹共33处。

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与世界贯通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 作为线路文化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疆北庭故城、高昌故城、交河故城、苏巴什佛寺遗址、克孜尔石窟、克孜尔尕哈烽燧等6个遗产地成为新疆首批世界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又是中国与西方政治、文化、思想和技艺交流的重要通道,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桥梁,在世界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经济贸易上,中国的丝绸是东方输往西方的最重要的商品之一,当然还有其他种类繁多的货物,有从东方运往地中海的贵金属和宝石等,以及从西方贸易到东方的棉花、纺织品、玻璃、红酒等。除此以外,还有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出产的优良马匹也从此条线路销往东西方。

与此同时,佛教也沿着丝绸之路从印度传播到东方,甚至远达日本,以及西方的土库曼斯坦等地区。沿着丝绸之路传播的还有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从地中海、祆教和摩尼教从波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科学技术成就、医药知识、农作物种植等也沿着丝绸之路得以传播。

新疆首批6个遗产地获准进入世界遗产

“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是指“丝绸之路”东段由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独特性的遗址点串联而成、并具备突出普遍价值的跨国系列文化遗产,属文化线路类型。它作为“丝绸之路”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公元前2世纪至16世纪期间东亚古老文明中心的中国的“中原地区”和中亚区域性文明中心之一“七河地区”之间建立起直接的、长期的联系。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古代亚欧大陆间以丝绸为大宗贸易的、开展长距离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动脉,是东西方文明与文化的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以中国长安/洛阳为起点、经中亚向西到达地中海地区、向南延伸至南亚次大陆、南北宽约3000公里的区域内,是人类历史上交流内容最丰富、交通规模最大的洲际文化线路。在中国境内包括了分布于黄河中游地区,河西走廊和天山南北3个文化地理区域的交通路网。

丝绸之路东起西安(洛阳),经中亚、西亚直达欧洲,穿越27个国家,全长近8000公里,中国新疆段2600多公里,约占全长的三分之一。这次申遗项目涉及的新疆6个遗产地分布在天山南北,在历史不同时期都曾发挥过区域性重要作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高昌故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以东约30公里的三堡乡,北距火焰山南麓的木头沟沟口(胜金口)约6.5公里;东距鄯善县城55公里;北距阿斯塔那古墓群3公里;东北距胜金口石窟7.5公里。高昌故城是高昌历史上的政治、文化中心,曾是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西域最大的国际都会、宗教中心以及亚洲巨大的印刷中心之一,同时也是“东连东土、西通西域、南扼丝路、北控草原”的交通枢纽之地。作为中心首府的高昌城,是历史上政权交替、文化交融、中西交通、多教并存、商旅辐辏之重地。

故城遗址主要包括城墙与建筑基址,其中外城城墙相对完整,内城城墙大半缺失,城门遗址大都毁坏;现存地表可见的建筑遗迹占地面积约40公顷,为故城遗址面积的20%左右;基址保存状况普遍较差,仅少置基址保存了较完整的形状。外城城墙平面轮廓呈不规则方形。周长5440米,围合面积198公顷。残存的墙基厚9~12米,墙体最高约达10米余。墙体为夯筑和土坯垒砌,大多残缺,普遍存在裂隙,可见多次维修痕迹。墙体上留有上下数层纴木孔,孔内衬方形土坯或生土块。墙体外附墩台和马面。宫城(小城)位于内城城内北部,仅存南、西、北三面城墙。城内北部有一面积约900平方米土台。土台上有塔形建筑遗址。土台西侧有下沉式庭院遗址;南侧正中和西北角有台阶;南侧有大片建筑遗迹。

交河故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西10公里处的雅尔乃孜沟中的一座台地上。台地呈柳叶形,长1750米,最宽处300米,周长约4100米,面积为37.6万平方米,遗存的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台地高出沟底约30米,四周壁立陡峭的断崖就成了交河城天然的屏障,西南边缘残存有城墙遗迹,而在崖壁上开出的豁口,就成了交河城的城门。雅尔乃子沟的西面和北面台地上均有墓地,交河故城沟西墓地为晋、唐时期的平民家族墓葬群;沟北墓地为汉代车师国贵族墓地;雅尔湖石窟位于交河故城沟西黄土沉积地带的河谷西崖壁上,与交河故城遗址隔河谷相望相距仅0.8公里,雅尔湖石窟开凿于公元五世纪间,为交河故城所属寺院。

交河故城地处东西交通的要冲,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整座城市的建筑,利用自然地势,从原生土中或掏挖窑洞、或减地为墙,再辅以少量的版筑干打垒而建成,规模之宏伟,保存之完整,堪称世界之最。交河故城以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成为人类文明史、人类文化交流史上重要见证。

北庭故城遗址,位于新疆吉木萨尔县城以北12公里的冲积平原上,东临东河坝,西接西河坝。北庭故城遗址是唐代北庭大都护府遗址,分内外两重,平面均呈不规则的南北长方形。内城位于外城中部略偏东北。城的四角建有角楼,城墙外部筑有敌台和较密集的马面,外绕护城壕,外城之北还有羊马城。外出西侧有回鹘寺院遗址。北庭故城形制、布局和构筑特点除具有唐代中原和回鹘时期的风格外,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内外两重城,城外四面环水的布局,这种形制在新疆古城建造史上是非常独特的。

克孜尔尕哈烽燧,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县城西北11公里的盐水沟台地上,克孜尔尕哈是维吾尔语,“克孜尔”是红色,“尕哈”是哨卡,意为“红色哨卡”。烽燧残高13.5米,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6米,南北宽约4.5米。自下而上渐收,至顶残缺。南侧由于剥蚀,呈现一自上而下的尖凹面。北侧尚保存附属建筑坍塌后的土包堆积,原或许可以从此登临烽顶。

烽燧的构筑方式是库车古代土木建筑垒筑得最为古老的方法,四周围板夹之,然后层层夯筑,每层厚10~20厘米不等,每层中再夹以树干、枝杈或中或横以之为筋骨。它对研究古代历史、丝路交通、军事通讯、文化、建筑等学科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

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7千米木扎提河北岸明屋达格山断崖上,克孜尔千佛洞始凿于公元3世纪,经过公元4世纪中—5世纪末叶的发展,于公元6—7世纪达到繁盛,最后衰落于公元8—9世纪中叶。

石窟开凿在明屋达格山断崖上,自西向东绵延约3千米。洞窟按所处位置分为四个区域:谷西区、谷内区、谷东区和后山区。克孜尔石窟洞窟形制多样:禅修用的僧房窟,礼佛观像用的中心柱窟和大像窟,讲经说法用的方形窟。雕塑和壁画的主要集中在中心柱窟和大像窟。壁画题材内容丰富,主要是围绕释迦牟尼事迹的本生、因缘和佛传故事及弥勒兜率天宫说法等。本生和因缘故事均有100余种,佛传故事也有60多种,被誉为“故事画的海洋”。天相图、天宫伎乐、飞天和供养人也很有特色。克孜尔石窟壁画主要反映的是“惟礼释迦”的小乘佛教思想,晚期洞窟出现了“千佛”等大乘佛教内容。克孜尔千佛洞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晶,它作为丝绸之路在中国新疆境内公元3~9世纪时线路交流的产物,见证了龟兹石窟产生、发展、繁盛和衰落的过程。

苏巴什佛寺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阿格乡栏杆村南2千米,库车河(又称铜厂河)出却勒塔格山口的东、西两岸冲积台地上。两岸寺院遗址隔河相望,扼守山口,北依群山,南眺库车绿洲,形势险要。苏巴什佛寺遗址分为河东和河西两个区域,总面积20万平方米,分为东西两个部分。河西遗址,又称西寺,遗址呈南北向分布,南北长700余米,东西宽190余米。有佛殿、佛塔、僧房、洞窟等建筑分布其间,地面建筑均由土坯垒砌而成。河东遗址,又称东寺,分布于库车河东岸的山梁上。遗址总体南北方向分布,但很不规则。遗址南北长535米,东西宽146米。

苏巴什佛寺遗址于3—10世纪持续沿用,是西域地区保留至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佛教建筑群遗址。它是天山南麓古龟兹地区的重要佛教建筑群遗址,展现了丝绸之路上古龟兹地区长期作为西域佛教传播中心的历史。出土的丝织品、古钱币、器物和文书等遗存,见证了丝绸之路古龟兹地区灿烂的历史文化。

“丝绸之路”申遗历时9年

“丝绸之路”串联了一系列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引起了沿线许多国家的兴趣,国际组织积极的参与也促进了申遗工作的开展。由于社会发展、文化背景、经济形态等差异,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历经了一个相当长周折,长期的筹备过程磨合这些差异,使联合申报成为可能。

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了“对话之路:丝绸之路整体性研究”项目。该项目通过组织国际性科考、研讨会、会议等活动,采取跨学科手段以促进与丝绸之路研究相关的课题研究。1990年至1995年间,该项目组织了以丝绸之路为对象的5次国际科考活动,相关主流媒体深入参与了该项目的活动,并积极地向社会报道了活动情况。这一项目引发了世界范围对丝绸之路的浓厚兴趣,从而有人开始考虑将丝绸之路整体或部分地申报世界遗产。

2005年11月,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亚地区研讨会上,来自该地区的成员国会议代表一致通过了将丝绸之路中亚段作为线性遗产申报的计划。2006年8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推动下,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五国共同启动了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在吐鲁番市召开了丝绸之路申遗利益相关者国际协商会议。会议就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相关事宜进行磋商、协调,形成通过了《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吐鲁番行动计划》,正式启动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同年12月,丝绸之路、吐鲁番坎儿井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07年6月17日—19日,国家文物局在乌鲁木齐市召开了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工作会,与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有关的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6个省区代表出席会议,对丝绸之路联合的预备名单的认定初步达成一致。2007年8月,国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对新疆提交预备名单的遗产地进行实地考察,同年12月,国家文物局确定了丝绸之路沿线6个省区共有48处遗产地,新疆有12处遗产地正式列入预备名单(即: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及阿斯塔那墓地、台藏塔、苏巴什佛寺遗址、楼兰故城、尼雅遗址、克孜尔石窟、库木吐拉石窟、森木塞姆石窟、柏孜克里克石窟、吐峪沟石窟、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

与此同时,自治区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专人负责与新疆“申遗”相关的工作协调、资料收集和宣传工作。组织完成了各遗产地的文物保护规划编制、管理法规的修订颁布,开展了遗产地环境整治与基础设施,实施了遗产地的本体保护工程,以及遗产地人才培训、档案建设、申遗宣传等大量的工作,为新疆丝绸之路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国内紧锣密鼓的开展工作的同时,中亚对丝绸之路申遗有兴趣的国家也在联合国的框架下进行了有序的准备工作。2006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会议上,从技术层面讨论了丝绸之路中亚段的申报方式,形成了“丝绸之路概念性文件”。讨论了丝绸之路中亚段和中国段遗产首次申报的策略和时间表,形成了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最初的概念设计。2007年4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申遗地区研讨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5个国家通过了该概念文件。

2011年12月27日,国家文物局在乌鲁木齐召开了“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协商会”,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代表研究推动联合申遗工作,并形成《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工作备忘录》,建立了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和协调保护管理的有效机制。会议的最重要成果就是中、哈、吉三国以“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作为首批丝绸之路申报项目,在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根据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协商确定的技术路线和我国丝绸之路遗迹的现实情况,国家文物局初步确定了丝绸之路首批申遗的大名单。

2012年,确定了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计划及时间表,定名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确定了第一批33个遗产点的大名单(哈萨克斯坦8个、吉尔吉斯斯坦3各、中国22个)。中国段:陕西省的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张骞墓;河南省的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甘肃省的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遗址、玉门关遗址、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彬县大佛寺石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北庭故城遗址、苏巴什佛寺遗址、克孜尔石窟和克孜尔尕哈烽燧遗址。

列入首批申遗名单的各遗产地先后完成各遗产地申遗文本、管理规划,以及遗产地环境整治、解说、展示方案的编制、报送、报批工作。同时开展了遗产地信息采集的测绘、价值研究的考古勘探、设施建设的方案编制、环境整治的征迁准备等大量前期工作。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作为线路文化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丝绸之路走过了艰辛漫长的申遗过程。新疆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北庭故城遗址、克孜尔尕哈烽燧、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等6个遗产地成为新疆首批世界文化遗产。

追溯“丝路”渊源

丝绸之路的提出,最早是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的,后得到广泛认同,简称 “丝路”。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历经长期过程,肇始于两汉,兴起于隋唐,衰落明后。

丝绸之路主要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全长8000多公里,而中国境内总长4000多公里,俨然是连接欧亚内陆的交通大动脉。其主干道东起西汉的首都长安(今西安)或东汉的首都洛阳,经陇西或固原西行至金城(今兰州),通过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出玉门关或阳关,穿过白龙堆到罗布泊地区的楼兰。汉代西域分南道北道,南北两道的分岔点就在楼兰。北道西行,经渠犁(今库尔勒)、龟兹(今库车)、姑墨(今阿克苏)至疏勒(今喀什)。南道自鄯善(今若羌),经且末、精绝(今民丰尼雅遗址)、于阗(今和田)、皮山、莎车至疏勒。从疏勒西行,越葱岭(今帕米尔)至大宛(今费尔干纳)。由此西行可至大夏(在今阿富汗)、粟特(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安息(今伊朗),最远到达大秦(罗马帝国东部)的犁靬(又作黎轩,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另外一条道路则是从皮山西南行,越悬渡(今巴基斯坦达丽尔),经罽宾(今阿富汗喀布尔)、乌弋山离(今锡斯坦),西南行至条支(在今波斯湾头)。如果从罽宾向南行,至印度河口(今巴基斯坦的卡拉奇),转海路也可以到达波斯和罗马等地。

“丝路”新意义

丝绸之路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于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彰显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的永恒主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以来,国家启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由于新疆所处的战略位置及丰富的资源优势,使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凸显出来。国家启动并推进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并成功跻身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这是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的重要步骤。以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为契机,将文化遗产的社会效益转化为惠及民生的文化财富,使各族人民群众在享受文化遗产的同时,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社会归属感,为新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丝绸之路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无疑会增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世界关注度,提高其沿线的吸引力和参与度,将极大地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进程。

猜你喜欢

故城遗产地石窟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申遗重要俦;じ重要
苏巴什故城
育苗繁忙助春耕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Confirms the Ancient Past of Yin County
科学发展 遗产强国
夜宿石窟
夜宿石窟
交河故城申遗一波三折
大足石窟人物造像的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