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79·开国上将宋任穷党性风范二三事

2014-08-19袁佩红成晓明

党史文汇 2014年4期
关键词:康生原子能原子弹

袁佩红++成晓明

两改横幅为统战

时时事事不忘统一战线,尊重党外朋友,以自己的言行去感化和团结党外人士,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一大优势。戎马生涯数十年的老革命家宋任穷就是继承这种传统、发挥这种优势的老同志。他两改横幅谈统战,即是一个范例。

20世纪50年代初期,宋任穷兼任云南军区政委。云南起义的部队先称暂编十二军、十三军。通过民主运动,他们要求正式编入人民解放军。军区决定将他们与人民解放军十二军、十三军合编,即4个军合编为两个军。开会那天,全体官兵在志丹体育场集合。场中悬挂着巨幅标语:“中国人民解放军暂编十二、十三军改编大会”。

首先登上主席台的宋任穷一看觉得不妥,立即要布置会场的同志把“改编”改成“合编”。这天晚上开晚会,他看到“部队合编欢迎晚会”的大横幅又说不妥,马上叫工作人员将“欢迎”二字改成“联欢”。

事后,有人问宋任穷:“改编”跟“合编”、“欢迎”跟“联欢”意思都差不多,您为什么非要改写不可呢?

宋任穷很严肃地告诫部属说:“共产党人说话、做事、写文章,都要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中共是执政党,居领导地位,尤其要注重统战政策,团结党外人士。你们想想吧,‘改编和‘欢迎,这都表明我们是主动者,起义部队是被动的。事实上,云南起义部队主动起义,在昆明保卫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是顺历史潮流之举,这能分出个主客吗?把‘改编和‘欢迎改成‘合编跟‘联欢,就彼此一样,没有主客之分了,这样合乎事实,才使起义部队心欢、眼悦,有利于团结战斗。”

毛遂自荐当部长,戈壁大漠建奇功

1956年4月,宋任穷在一次会后遇见周恩来总理。周恩来对宋任穷说:“要从军队里调个中央委员出来加强地质战线,你考虑考虑。”

宋任穷考虑了两天。随后毛遂自荐,对周恩来说:“就把我调出来吧。”

周恩来说:“你能出来吗?”当时宋任穷还在解放军总干部部任第一副部长。

宋任穷说:“总干部部有人。”

周恩来点点头说:“那好,我请示主席。”

没过几天,周恩来告诉宋任穷:“主席有新的考虑,要成立原子能委员会。”

周恩来1956年7月向中央提出《关于原子能建设问题》的报告,建议成立“原子能事业部”。这个意见得到毛泽东的赞同,11月正式提交一届人大常委会议通过,决定成立第三机械工业部,搞原子弹,部长是宋任穷。1958年2月,三机部改为第二机械工业部。初创时,主要抓队伍组建、地质找矿、科研基地建设。

搞原子弹不比打仗,要依靠科学,尤其是要得到中国最高科学机构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为此,宋任穷给中科院党组书记兼副院长张劲夫打电话,说要到他家里去拜访。就是谈科学院要怎么支持二机部、帮助二机部。宋任穷紧紧握住张劲夫的手说:“劲夫,这个事太重要了,你要帮助哇!其他部门我也希望他们来支持,但主要靠科学院呐!”张劲夫说:“没有问题。这是中央的任务,是国家的任务,也是科学院的任务。第一,我把原子能研究所全部交给你。另外,科学院其他各研究所凡是能承担二机部的研究任务的,我们都无条件地承担;如果骨干力量不够,还需要调一些人去,我们再想办法。

有了人才,还得有矿。宋任穷花费了很大精力搞地质找矿,几乎所有发现铀矿的地方他都去过。在科研工作方面,宋任穷则紧抓苏联援助的“一堆”(反应堆)、“一器”(加速器)建设。1958年9月,“一堆”“一器”正式移交使用。

当时,受“大跃进”的影响,核战线上也提出了“大家办原子能科学”“全民办铀矿”等口号。还有的人坚持要对苏联提供的设计和设备进行革新改造。宋任穷等人不同意,认为这要慎重。但是要求改造的同志坚持己见,宋任穷无奈,只好给毛泽东写信,要求当面向他汇报。两天后,宋任穷接到电话,通知他到中南海游泳池向毛泽东汇报。

宋任穷汇报后,毛泽东说:“你们的意见是对的。这个原子堆、铀235工厂,你们还没有掌握好,怎么就动手改了呢?比如写字,先得学写正楷,再学写行书,然后再练草书。”

宋任穷回来后,传达了毛泽东的意见,大家才统一了思想,避免了可能对主工艺设计和设备乱改的错误。

1960年初,周恩来带领一些部长在广州学习政治经济学。学习结束后,毛泽东约见几位部长。康生也去了。康生一见宋任穷就谈起什么时候能够爆炸原子弹的问题。宋任穷说:苏联原来答应给我们的原子弹样品和资料现在不给了,要靠自力更生,尽最大努力,爆炸时间得推迟到1964年。

康生摆出一副“最革命”的架势说,1964年爆炸迟了,还是应该在1962年爆炸,并讲了许多冠冕堂皇的话。毛泽东听着,一直没有表态,最后只讲了一句话:康生,你去当二机部部长吧。康生一看势头不对,才不吭声了。实践证明,1964年爆炸原子弹是切合实际的。

当年中苏关系破裂,有些苏联专家在撤走时,把该给中方的资料也带走了,还说“这是对你们的毁灭性打击”,“从此你们将处于技术真空的状态,估计20年你们也搞不成原子弹”。然而仅4年后,1964年10月,从中国西部沙漠中升起的蘑菇云,宣告了他们预言的破产。

“不要让群众称‘官衔”

1964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的宋任穷到辽宁省金县三十里堡公社蹲点,历时八九个月。宋任穷就住在公社的供销社,在公共食堂吃饭,同职工一样排队买饭。他除经常到生产大队参加干部群众座谈会获取第一手资料外,还时常参加劳动。第二年端阳节,金县“四清”即将结束,工作队也即将撤点。

工作队同三十里堡公社党委、镇委两个新的领导班子开了个座谈会,围绕怎样巩固和发展“四清”运动成果、如何做好领导工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就是在这次座谈中,宋任穷向基层干部提出不称“官衔”的要求。他鼓励新领导班子成员,脑子里要时时刻刻想到群众,并提出:今后要坚持“三同”,即——手脚干净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上边来人不搞吃喝招待;不要让群众称“官衔”。

其实,不称“官衔”,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就一贯主张和倡议:“党内一律用同志称呼,不要以职务相称。”1965年12月,中共中央曾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党内一律称“同志”。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再次强调:“全会重申了毛泽东同志的一贯主张,党内一律互称同志,不要叫官衔。”

严格要求子女:一律不准借公办私

宋任穷很喜欢小女儿宋云扬,她不仅年纪最小,而且在“文革”中受牵连时吃的苦也最多。但他对她也从不特殊对待、有半点溺爱,依然一律不准借公办私。

宋云扬大学毕业后已是30岁的大龄青年。不久便结了婚,由于体弱,怀孕后搬到娘家暂住,图个照应。分娩时正是凌晨两点,阵痛难忍,丈夫忙着送她上医院。司机就住在对面楼上,丈夫想叫醒他帮个忙。

宋云扬连忙制止:“我爸爸从不准用公车办私事的。”

丈夫不服气:“这回是特殊情况嘛!”

“他会这么说:‘人家父亲没有轿车怎么办?所以咱们还是坐自行车去吧。”

结果,宋云扬连自行车也坐不了,因为孕腹太大,上不去。深更半夜,丈夫搀扶着妻子,一边艰难地挪步一边不停地呻吟,走了半个多钟头,坚持捱到了附近的海军医院。

丈夫这才松了一口气,对妻子夸道:“你真行,不愧是老革命的后代!”

熟悉宋任穷的人都交口称赞他的家风好。称赞他的儿女不像高干子弟。宋任穷听了,脸上并无高兴表情,而是痛心地说:“难道高干子弟非得要与众人不同吗?就不能与平民百姓的子弟划等号吗?”他的话的确令人深思。

(责编 孟红)

猜你喜欢

康生原子能原子弹
助澜冷战——迪安·艾奇逊与战后美苏原子能合作的破产
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日间的和平利用原子能合作
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
徒手“撕开”原子弹
作为“文物大盗”的康生
活法
康生临终前 为何打“直线电话”告密
战后初期的美国原子能国际控制政策
评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
纳粹德国原子弹计划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