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用新媒体抢占突发事件舆论先机

2014-08-19张璎

记者摇篮 2014年9期
关键词:公安消防公信力政府部门

张璎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传播迅速、互动性强等特点,在突发事件中,新媒体打开了信息传播的第一扇窗,第一手资料大都是由新媒体发布的。

新媒体在传播方面的优势与突发事件有着先天的契合性,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利用这些优势,遵循“谁主动、谁主流,谁失语、谁失信,谁抢先、谁领先”的原则,有效掌握突发事件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下面,笔者结合公安消防部门实际工作情况,谈谈新媒体在突发事件的运用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和把握的原则。

一、快速发布,占领舆论制高点

突发事件中,现场群众第一时间通过手机客户端发布信息,在速度上已经占领了先机,但由于群众对突发事件没有全面的了解,仅凭借自身感知发布的消息往往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致使大量片面、不实的信息充斥在新媒体平台,受众无法甄别真实有效的信息,了解事件的实际情况。这时,政府部门必须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以公信力占据舆论引导的制高点,有效帮助公众甄别虚假、片面信息,赢得公众的信任,进而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2014年6月4日,新浪微博用户“@香茉馆”发布消息称“北京消防局着火了”,微博成为此次事件最早的信息来源。随即,北京消防官方微博公布了火灾原因及扑救情况,避免了群众的猜疑。

二、跟踪报道,把握舆论主动权

突发事件发生后,新媒体是跟踪事件进展最直接、最迅速的平台,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做好舆情导向,把握舆论主动权。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发布的往往是一些碎片化、实时性的信息,但如果按时间顺序将信息碎片连接起来,就可以展示突发事件的全貌。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四川省消防部队迅速投入到抗震抢险工作当中。公安部消防局于4月20日当天开通“@公安消防部队芦山抗震救灾微博”,实时发布救援信息及图片,全程跟踪报道公安消防部队救援行动开展情况。

由于交通等因素限制,震区相对闭塞,公安部消防局的微博内容受到各方广泛关注,一度成为各级媒体的报道素材。正是这些按时间顺序持续发布的信息,将消防部队救援过程全面展现,让公众了解突发事件的真实情况。

三、及时辟谣,发布舆论最强音

突发事件中,谣言之所以层出不穷,往往源于公众无法从政府部门及时获取信息,这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个体、团体制造、传播流言提供了便利。因此,政府部门切不可失声,要充分结合自身公信力优势与新媒体传播优势,通过新媒体发布事实真相,及时发布最强音。

2011年,沈阳万鑫火灾发生后,微博平台有用户消息发布消息称:“现场有人跳楼,人员伤亡惨重”,辽宁公安消防总队官方微博及时辟谣,权威发布现场救援情况,得到了社会名人、各级媒体的大力支持和海量转发,有效粉碎了谣言。

四、准确把握,提升政府公信力

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是惊人的,信息一发,覆水难收。突发事件中,政府部门利用新媒体发布信息,尤其是涉及敏感问题的,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切不可因快失准,要确认信息准确无误,才可进行发布,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树立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2014年6月7日,一则“河南消防救火不跨省”的微博引发网友热议,河南消防官方微博连续发布两条微博,分别称“灭火主体为乡镇自建消防队,非现役消防队,非河南消防官方微博回复范围”、“当地政府会给大家发布客观公正的结果”。河南消防的微博并没有发布关于事态进展和调查的实质内容,且有推卸责任的嫌疑,网友对事件真相的追问仍未停止。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让政府部门有了可以直面公众、发布消息、澄清事实的机会,但同时也给政府部门施加了来自公众知情权和舆论监督的巨大压力。当新媒体逐渐成为突发事件中政府部门发声的主渠道,如何发挥其传播优势,牢牢把握舆论导向,还值得政府部门继续思考和探索。■

(作者单位:辽宁省消防总队宣传处)

猜你喜欢

公安消防公信力政府部门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浅议如何提高消防实战化教学训练水平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批清理规范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
浅谈在政府部门推行绩效文化的作用和途径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为党的公安消防事业纵情讴歌吴学华中国消防影像文化工程公益讲座传递大爱的力量
政府部门间G2G信息资源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
水上公安消防文学创作发展状况及思考
香港红十字会公信力长盛不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