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视专题节目的创作技巧

2014-08-19金钰

记者摇篮 2014年9期
关键词:纪实性专题片选题

金钰

电视专题节目,作为现阶段电视受众收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历经了节目探索式播出、井喷式扩展、同质化不良竞争、节目受众萎缩与市场逐步细化等诸多发展阶段。虽然目前的电视专题节目播出量正在逐年下滑,但其收视比重却相对稳定并略有提升。依然是受众较为关注的节目类型。

专题类节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优胜劣汰过程,要求其节目在创作技巧与手法上不断提升,以保证专题节目形式的健康良性发展。本文将结合作者的专题片创作经历与实战经验,浅析专题片创作中关于选题捕捉与选择纪实性呈现与故事化结构方式以及细节捕捉呈现等方面的创作技巧。

一、选题捕捉与选择

“你要讲的故事就是你想讲的故事……”好莱坞著名编剧罗伯特·麦基曾经这样表述其对于选题进行的选择的基本原则。某种意义上,好的选题意味着成功了一半,选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专题节目的价值,因此如何选题成为专题节目创作的首要问题。

1.真实性

关于专题节目的选题,其首要满足的条件就是真实。根据专题节目涵义的表述中,“专题片是介乎新闻和电视艺术之间的一种电视文化形态,既要有新闻的真实性,又要具备艺术的审美性”,其中“真实性”要求则是专题节目最为基本的选题原则。

2.差异化与选题取舍

所谓的选题差异化,即与社会主流价值观有差异的,更具价值的选题方向。

以专题片《因爱之名》为例,片中身有残疾的女人与比自己年少近10岁的健全男人结婚。在婚前,双方家庭的态度可想而知,女方家长认为男方有所企图,男方家长则坚决不同意让残疾儿媳妇进门。最终,冲破重重阻碍的这段婚姻却并没有想象中美满,猜忌、矛盾、争执、指责,让这段婚姻彻底终结。

此类选题就存在着主流化与差异化两种方向。作为受众,更多的是希望关注故事中的孰是孰非,此类操作方向即主流化操作。而如果以差异化的视角解读选题,对与错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我们更愿意探寻夫妻双方在努力争取幸福婚姻的时候,是否曾经真的彼此珍爱。于是在全片结束时,我们提出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爱过他(她)吗?两个人分别给出了同一个答案,“爱过!”这样的结尾方式,显然是有温度的。差异化选题操作,让主题更为深化,并且引导受众主动感知,而非主观强加。

与此同时,选题差异化操作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新闻伦理的坚守,选题差异化不等于新闻伦理的丧失。有些专题节目因为对于收视率的片面追求,不断满足受众的窥私欲,将涉及采访对象隐私的内容以选题差异化为理由,形成所谓的“特殊选题解构角度”进行不负责任的传播。无论此类选题具有多大的轰动效应与先天优势,都应从保护采访对象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上对涉及的隐私部分进行处理,甚至是在操作层面上将此类选题舍弃。

3.选题共鸣与核心价值

此外,有价值的好选题还应具备引发大多数受众的共鸣与核心价值的特点,其主题是可以用一句话加以概括的,具备正能量与借鉴意义。通过对故事主题的讲述,让受众感动于故事中的情感力量,引人思考,是对事实和对真实自然的人与人性的高度尊重与揭示。

二、纪实性呈现与故事化结构方式

确定选题之后,如何能让受众自然顺畅地进入情节,则需要在呈现方式上加以思考,诠释选题内涵。

1.纪实性呈现

专题片,是运用现在时或过去时的纪实,允许采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社会生活,允许创作者直接阐明观点的纪实性影片。在对专题片涵义的论述中,运用现在时或过去时的“纪实”方式,被认为是专题片情节呈现的最基本形式。纪实性呈现,可以真实直观地将采访对象的故事加以表述,其视角也是平等且易于受众理解与接受的。

值得一提的是,纪实性呈现方式在同期采访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与采访对象的平等层面上,尽量弱化受访者的被拍摄状态,从而记录真实的喜怒哀乐与现实生活。对于素材捕捉需要坚决果断,切忌主题先行,而是要倾听对方,时刻注意现场发生了什么,进而获取具有真实价值的素材信息。

2.故事化结构方式

何为最好的结构?可以将故事讲好的结构是最好的结构,或者说是故事化的结构方式。任何选题都有无数的走向,而良好的故事化结构就是寻找最有价值走向的方式。

与此同时,故事化结构还需要把握故事化的叙事方法。编剧大师罗伯特·麦基曾说过,“讲故事是一门手艺”,因此如何将故事讲得精彩是需要思考的,要重点突出其情节的戏剧性与矛盾冲突。在故事化结构的创作中,依据采访素材在内容上的相关程度,对素材进行重新的梳理整合,并以有别于普通叙事的顺序加以呈现,从而形成具备伏笔与悬念的叙述结构,增强故事情节的戏剧性与矛盾冲突,提升故事跌宕起伏的结构魅力。当然,故事化结构也并非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结构方式服务于主题内涵,“内容为王”才是故事化结构方式的重要根本。

三、细节的捕捉呈现

有了内涵丰富的主题与高质量的结构框架,专题创作还需要让主干结构丰富丰满起来,细节捕捉及呈现不可或缺。

1.现场细节捕捉

在采访拍摄过程中,对于现场细节的捕捉尤为重要,包括对创作过程中相关人物的语言、情绪、动作、表情等的捕捉和记录。这类细节的呈现需要主创人员的敏锐洞察力,以及记者与摄像之间的默契配合。此类素材的积累将为选题的故事化结构提供更为多元化的可能,有助于:

①推进故事情节起伏。为故事化结构的多线索交叠推进提供可能。

②进行情绪铺陈渲染。采访对象真实感情的自然抒发流露,极易为受众感知并引发共鸣。

③表现人物性格。细节表现力可以获得解说词无法比拟的效果。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细节的运用需要特别谨慎,细节串接需呈现1+1>2的效果,不当的细节运用会影响观感,造成节奏拖沓、时间利用无效等问题。

2.意向镜头与情景复原

有主见、有意识、有设计的意向镜头与情景复原拍摄,将有助于:

①填补无法复原或无从补充的画面缺失。

②表达情绪意境及人物心理,赋予镜头涵义。

3.音乐、音效及现场音响的运用

音乐、音效及现场音响具有与画面形象性迥然不同的特殊形象性,通过音响的运用与真实纪录,形成具有性格的声音形象与无法比拟的音响魅力。

①拓宽画面空间结构,增强带入感。

②增强现场感,使画面所要表现的内容更加具体可感。

③渲染情绪及情感抒发,形成意境之美。■

(作者单位:沈阳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纪实性专题片选题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拍摄与制作探析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纪实性电视专题节目叙事策略研究
浅谈新闻及专题片中的同期声采访拍摄
纪实性电视专题节目叙事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