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2014-08-18曾广平

关键词:精神创伤

曾广平

【摘要】鲁迅以其批判、抨击封建制度的锐利笔锋,忧国忧民的情怀而受后人敬仰。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主要体现在阿Q ,祥林嫂,爱姑,孔乙己,闰土,老栓等典型人物身上。这些农民形象,集中反应了鲁迅对农民的关心和同情,以及对封建吃人礼教的控诉。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共分三个部分展现、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农民形象 封建吃人礼教 精神创伤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83-02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为中国现代文化事业和现代文学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一批人格不健全,被几千年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压垮了的农民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黑暗现实,深刻地揭示了这些农民愚昧、麻木外表下隐含的精神创伤。鲁迅对他们寄托了很多的美好愿望,比如善良、朴实和自然。但同时也对这些充满疑虑,甚至痛恨这些“朴实”和“善”。不仅有对寄生在中国农民身上的中国文化的深刻怀疑,还有对人性的疑虑。

一、鲁迅小说中的男性农民形象

在鲁迅的小说里,男性农民是主要表现对象,这些男性农民在各自的世界里遭遇着人生无奈的酸甜苦辣,分析这些男性农民形象的生命历程,会发现这些麻木的男性生活里都有着普遍的愚昧、无知和表层下隐含的精神创伤。

(一)纯乡土气息的男性农民形象

1.天真活泼的小男孩农民形象。少年闰土,是个还不谙世事的小英雄闰土,有着天然的健康、活力、质朴可爱,没有封建礼教、艰苦生活烙出的痕迹。《社戏》里的一群小男孩们自赵庄看戏尽兴而归,戏虽没有想象中的精神,但在小说中的主人公看来再也吃不到那夜的好豆,看不到那夜的好戏了,这种美好是无可替代的。

这些天真活泼的小男孩刚刚成长起来,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贫穷的压抑和凄惨,有的只是天真无邪,热情好客,真诚善良,如此美好的心灵却处在封建吃人礼教的大背景下,他们就像濒危生灵一样,让人心疼和担心,等待他们的是由阴暗代替了的光明,由欺压更换了的自由。

2.受封建制度毒害的成年男子农民形象。以精神胜利法著称的阿Q在封建制度下有个悲惨的命运,是国民麻木的典型,对生死不曾有清醒的认识。这拥有的由自轻自贱的迷糊和麻木的狂妄,分不清敌友,无法明辨是非正是中国人普遍存在,与生俱来的精神存在。他们“体现出的对生命的漠视和茫然,让作者对他们产生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1]“这种精神胜利法又是遭帝国侵略,民族屈辱地位的畸形产物,是一种丧失民族自尊心、自信力,安于并掩饰民族落后与被奴役命运的民族精神状态,即鲁迅说的“国民性弱点。”[2]作者希望借助阿Q这一农民形象,以觉醒的声音,唤醒当代人积极地的生存意识,具有可贵的现实战斗精神和现代反抗意识。

《药》里的老栓是个老实忠厚的农民,竟也麻木到用为自己争取做人的资本和尊严的革命烈士夏瑜的鲜血染成的人血馒头来治愈小栓的咳嗽!封建的吃人礼教牢牢地控制、束缚着国民的自醒意识,他们被吃也麻木的吃着人。这更是鲁迅希望促使人们觉悟,奋起争得做人的资格。

中年的闰土:苦得像个木偶人了,他的身体失去了童年时小英雄的风采,精神和灵魂也被生活的重压,封建的等级观念摧残,他把童年的友谊让位于壁垒森严的阶级对立。他不敢、也不奢望处于阶级高层的作者,一如儿时地接纳他这种“底层”的农民。“‘规矩扭曲了闰土的性格,污染了他的灵魂,也毁灭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友谊。”[3]

(二)带知识分子气息的男性农民形象

孔乙己是个农民形象的知识分子,他想把自己与短衣帮的农民划开界限,却一直未考取功名又不会营生,沦落到比他们的处境还差。内心隐含着许多不平的精神创伤,让人觉得着实可怜。迫于生活的孔乙己因偷窃,面对短衣帮的取笑时,他狡辩着想维持着仅剩的一丝读书人的“骨气”,但还是被当笑料。孔乙己的存在的作用就是给旁人制造“快乐”,同时也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没有人会在乎他的生死,麻木的人们就这样过着毫无生气的生活,不思改变和解救自己。

二、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农民形象

女性农民形象与,承载了时代和命运更多的不公及悲惨。女性作为弱者,在封建社会里就更遭受封建纲常的束缚和压迫,她们的独立在那个时代里是不可能的。

(一)怀着恐惧死去的祥林嫂

两度成为寡妇的祥林嫂被鲁四老爷把她看成不祥之物,祥林嫂的善良、勤劳换取最起码的生存。“她不仅在经济上、肉体上受尽了压榨和摧残,而且在精神上也受尽了嘲笑和虐杀;不仅生前有苦难述,而且恐惧死亡带来的恐怖。”[4]鲁镇的看客与祥林嫂本属于被压迫和被剥削阶层,但他们却赏玩、咀嚼着他人的痛苦,可是慢慢地,“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鉴赏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厌烦和唾弃。”[5]除了拿她当乐子之外,她能赢得鲁镇人一笑的惟有一死。可是她偏死在正当大年除夕,鲁镇人喜气洋洋祝福送神的时候,于是鲁四老爷毫不留情地把这个可怜的、从未拥有过“春天”的卑微女性,骂为“谬种”。

(二)倔强泼辣的爱姑

爱姑的丈夫要与她离婚,爱姑敢于闹事但还是要用钱贿赂七大人,最终妥协,讨不了公道,被迫离婚。这说明在当时的农村,妇女处境仍然是悲惨的。闹了几处的离婚事件,只经豪绅七大爷两句话就解决了。如果坚硬的封建政权、礼教不破除,即使拼了命,施家也不会家破人亡,只得唯唯诺诺、彻彻底底的离了婚。

农民形象上有很浓厚的麻木劣根性和弱点,他们之所以麻木,除了封建社会制度的禁锢外,他们也没有合作自救意识。他们的知识少,又不擅长接纳和向别人学习,不能与时创新,所以他们过得更加悲惨。因此,在现今社会里,我们应有自己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清醒认识,虚心向别人学习,努力提高自我,才有能力尝试去改变,当自己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我们就会有一个更宽更广的视野,发现更多原来不曾意识到的问题。发现问题,解决困难,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好、更有意义。在这个层面上讲“知识就是力量”,这就是研究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对现实的积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葛松超.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D].作家研究文学教育,2007.8.

[2]温如敏.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探求与焦虑[J].北京大学学报,2001.4(4)

[3]王彦.浅论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7.12.(24)

[4]贾宁涛.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审美素质[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7.12(24)

[5]李真.个体与群体存在模式的建构——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解读[J].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2(1)

[6]鲁迅.鲁迅作品集(四)[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精神创伤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精神创伤与文学创作
镜像化创伤下的忠仆冯家贵
心理现实与儿童的精神成长
Dancing through depression in beach therapy
浅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精神创伤之形成
《钟形罩》中埃斯特的精神创伤解读
《五号屠场》:在科幻的世界里寻找内心真正的平静
文珍小说《你还只是一位年轻人》精神探析
伊恩·麦克尤恩《赎罪》中两性精神创伤解读
孤独患者: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