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SP视角下武警院校军事英语教学可行性研究

2014-08-18陈师瑶

关键词:对策

陈师瑶

【摘要】当前武警院校英语教学以通用英语(EGP)为主,军事英语教育处于起步阶段。文章从ESP理论视角分析开展军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并从创新教学方法、构建课程评价体系、加强教员队伍建设和完善教材建设等方面提出武警院校军事英语教学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ESP 军事英语教学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39-02

在新军事变革推动下,我军对军事外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其中,军事英语作为军事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重视。当前通用英语(EGP)在武警院校英语教学占绝对主导地位,重在学员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培养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过级培训。学员和与其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军事英语接触不多,所学内容与其毕业后工作岗位存在一定脱节。武警院校承担着培养初级军事指挥官和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任务,加强军事外语教学、开展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已成为武警院校英语教学转型的客观需要。

一、ESP概述及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Hutchinson 和Waters (1987)提出,英语作为外语教学分为通用英语(EGP)和专门用途英语(ESP)两大类[1]。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简称EGP)指在我国中小学和普通高校广泛推行的通识教育基础英语,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则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1],如外贸英语、科技英语、旅游英语、新闻英语、医学英语等,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ESP教学有四个显著特点: 一是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二是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称相关;三是词汇句法和语篇上用与特定专业、职业活动相关的语言运用上; 四是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2]。

ESP是二战后随着国际间的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交往日益扩大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于20世纪60年代最先在英语国家广泛形成,80年代后得以全面发展[3]。80年代起,我国学者开始着手研究ESP理论,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ESP研究的介绍与引进和国内ESP课程与教学实践两个方面。

武警院校已开设了一些ESP课程,如电子技术专业英语、通信工程专业英语等。这些课程的授课对象多为高年级学员,课时量少,占学员修课总学时的极小部分。短时间内很难让学员掌握军事语言技能,学员的军事英语实用能力不强,难以在未来的工作中就专业问题进行简单交流。

二、武警院校开展ESP军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1.开展ESP军事英语教学符合武警院校转型发展的需要

当前武警院校英语教学以EGP教育为主,使用教育部推荐的地方高校承编教材,执行教育部的课程体系标准,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采用与地方高校大致相同的教学评价体系[4]。教学模式与地方高校基本相同,缺乏军事特色。EGP模式培养出来的学员,军事英语实用能力不强。四、六级高分学员仍看不懂外军资料,不认识常见军事英语术语,不能就专业问题进行简单的交流,也不能通过英语了解外军军事文化。部分武警院校在高年级开设军事英语课程,但比例小课时少。学员的军事英语接触面窄,学后不久易忘记相关内容。新军事变革对现代警官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精通专业且具有较强外语能力的复合型军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武警院校承担着培养初级军事指挥官和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任务,因此开展ESP教学是武警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客观需要。

2.开展ESP军事英语教学有利于激发学员英语学习动机

笔者对所在武警院校大二两千多名学员进行大学英语学习兴趣与动机调查。调查显示,学员普遍认为课本上的知识与其未来军人职业需求相关不大,大学英语的作用仅停留在四、六级过级方面,因而无法激发其持久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学员对与军校生活息息相关的队列口令、报告语、通讯用语和作战命令等军事用语的英语表达表现出浓厚兴趣。大学英语在武警院校中的课时量较多,时间跨越较大,如将英语教学结合军事内容,贴近学员实际生活,能使学员切实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实际意义和用英语自由交流的乐趣,从而强化学员的学习意愿,激发其英语学习动机,提高学员军事领域的英语知识技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武警合训院校开展ESP军事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1.创新英语教学方法

对武警院校而言,ESP课程主要包括与武警部队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军事英语,涵盖内卫执勤、防暴处突、涉外维和、特战战术战法和武警各警种等方面内容。当前武警院校的学员由两部分构成:地方青年学员和部队战士学员。前者通过高考录取,文化科目基础扎实,军事基础薄弱;后者由部队招生考试录取,其情况刚好与前者相反。两者的英语水平相差较大。因此可根据ESP需求分析方法,在分析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学院的具体情况合理设置课程。基础扎实的地方学员可在大一年级完成EGP课程后,在大二年级和高年级进行系统的ESP课程学习。而基础较薄弱的战士学员则以EGP为主,巩固英语知识,进入高年级后再辅修ESP课程。

2.构建多元化英语课程评价体系

武警院校与地方高校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不同,但采用与地方高校大致相同的课程评价体系。以四、六级过级率做为英语课程的终结性评价标准,大部分学员重过级考试、轻语言实际运用。学员的听说应用能力,尤其是军事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升。许多四、六级高分学员不能用英语表达与其生活紧密相连的军事内容。当前,涉外维和、军事外交、反恐处突等活动己成为武警部队的重要职能。对精通专业且具有较强外语能力的复合型军事人才日益增大的需求要求武警院校改变传统以单一考试决定成绩的终结性评价模式,构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ESP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员个体差异,将其参加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记录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综合评定,给予学分。鼓励学员积极参与到评价中并反思自己的学习,促进学员养成英语军事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强调英语在培养学员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促进学员人格健全发展方面的重要价值。endprint

3.加强英语教员队伍建设和转型

武警院校英语教学的转型发展离不开一支知识过硬的教员队伍。这支队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还要有过硬的军事专业知识。“军事英语,对相当多的英语教员来说是弱项,是短板。”[5] 要加强各武警院校英语教员的军事知识,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到ESP在武警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其次鼓励年轻教员通过考研考博、专业进修等多种方式继续深造,学习军事知识;此外,可安排英语教员下基层调研和挂职锻炼。丰富充实这支具备军事特色的英语教员队伍。

4.完善ESP教材建设

武警院校使用的是地方大学承编英语教材,多以话题为纲选材编写,以学校生活或文学作品为主,旨在培养学员的语言功底和一定的文学修养。教学内容与学员毕业后工作岗位脱节,学员经过两年的英语学习,仍然无法用英语就部队实际相关进行交流。目前,军事英语尚处于起步阶段,适合武警院校军事英语教学的教材较单一,缺少有针对性、实用性,便于快速掌握和使用的专业教材。武警院校尚无统一的军事英语教学大纲,缺乏成熟系统的用于武警部队的配套教材,各项设施尚待齐全。因此,针对ESP教学的军事英语教材编写工作迫在眉睫。

四、结语

我国对ESP研究起步较晚。武警院校英语教学要从学员的认知水平出发,结合专业和职业的特殊需求,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和内容,灵活运用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评价体系,编制系统的ESP教材,加强教员队伍建设。让学员在充分学习掌握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也充分体会英语文化带来的快乐,做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 Hutchinson, T. & A. Waters. 1987.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蔡基刚. 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 外语界,2004 (2 ).

[3] 张艳. 国内E SP研究三十年综述(1980- 2009)[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2): 92-95.

[4] 张金生.军事英语教学:成就与问题[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5):37-41.

[5] 季压西.漫谈军校外语教学改革与军事转型[R].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讲座稿,2009-10-24.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