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给力情境,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梦”

2014-08-18王华

关键词:创设情境数学

王华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50-01

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强调创设有效的情境。

一、真实创设源于生活的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或物引入课堂,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身边的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学习,才能使他们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对于源于生活的情境必须要求是真实的,否则,数学只能是游离于生活之外的知识。例如:在北师大版教材九年级上“花边有多宽”一课中提到,一块四周镶有相等花边的地毯,它的长为8m,宽为5m。如果地毯中央长方形图案的面积为18m2,那么花边有多宽?这是一节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课,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地毯的花边有多宽的计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建立,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皆数学的理念。不过我们也不难发现,该情境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在现实生活中,花边有多宽难道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来求吗?所以,情境的出现应力求真切、真实,这是因为真实不仅拥有认知上的价值,更在于真实的情境最接近学生,能调动他们全部的感官和过去生活得来的经验去探讨、发现问题,只有在真实情境中所提出的问题也才最具有挑战性与针对性,对问题的解决也更能显出它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灵活创设合作互动的情境

数学教学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式的学习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能力搭建舞台。当学生感到合作是一种需求,有的工作必须通过大家的合作才能完成时,学生的合作意识才能逐渐养成。有些情境从认知层面看是到位的,是有价值的,但如果以一种机械的方式来展示它,那只能是一种“纯粹”的情境。例如:人教版原教材九年级上“二次根式的加减”一课中创设的问题情境,现有一块长7.5dm、宽5dm的木板,能否在这块木板上截出两个面积分别是8dm2和18dm2的正方形木板?在该问题情境中,的确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特点,但学生对这一情境并不是非常的投入,原因是截木板的概念只停留在学生的理性思维中,而未与学生感性的认识加以融合。所以要求改变单纯的抽象性思维,适时适地的对现有的问题情境进行改编,灵活地创设情境,提供给学生合作互动的时间和空间。如对该问题情境做如下修改:现在大家手头有一张长7.5cm、宽5cm的纸片(发给每个学习小组一张纸片),能否在这块纸片上剪出两个面积分别是8cm2和18cm2的正方形纸片呢?选择你的同伴进行合作,看看哪一组能最快设计出我们需要的正方形纸片的方案。学生自然的选择了合作,在此过程中,自然的在互动中寻找设计方案,学生就能在揣摩之后顺利地解决提出的问题。灵活地创设情境实现了让学生能随机进入活跃的学习环境,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真情创设层次差异的情境

任何情境如果没有教师的感情投入,都会失去其教学功能。情之所至,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也必然从表面深入到内在,就会引起内心深处的共鸣,从而主动进入到预先设置的教学活动中。由于每个人的经验是多种多样的或有差异的,所以情境创设的内容应从学生的不同特点出发,创设不同的情境,产生不同的活动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情境,如果几个情境停留在同一知识水平,没有形成思维的递进,学生也会觉得索然无味,课堂活动就会平淡无奇。过易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反之也不能使学生感到情境中的问题高不可攀,情境的创设应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层次相当。因为学生的发展水平不同,在解答问题时,就会存在解题水平的差异,不能放弃任何一位积极思考而没有“成功”解决问题的学生。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的层次性的情境,能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通过激励能促进学生探索知识,也能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满足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与不同认知的需要。

四、生动创设朴素纯洁的情境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使用,大量的多媒体进入了课堂,成为了新的教学资源。通过动画以及平移、翻折和旋转,产生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效果,有利于数学教学的进展,促进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然而物极必反,如果把课件设计得纷繁复杂,以致使课件成为了计算机技术的炫耀,那就有违数学教学的实质。如果教师展示给学生的精彩画面掩盖了作为数学课应当具备的朴实,过分的动感不时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那么留给学生的仅仅是如何漂亮的画面,如何精美的动画,而不是数学教学内容的真谛。多媒体课件应是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的认知工具,在设计和制作课件以及课堂实施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忽视学生思维过程的规律。不应对情境本身作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应该返璞归真,回归天然的数学课堂教学,生动创设朴素纯洁的情境,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来。

五、完整创设传承本质的情境

情境创设的内容安排要注意数学学科的系统性,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前后知识的联系非常紧密,完整性的特点也尤为突出。即使在单纯的一个课时的教学中,也强烈要求注重教学组织的严密性、整体性。情境的创设要体现数学学科的特色,要挖掘数学自身的魅力,利用数学自身的内容和特征来生发情境。在一节新浙教版有关分式的概念课中,创设的情境以参观为主线,自然地穿插各个事件来设置子情境作为主线的分支,完整的在整个参观中融入了知识的传授。创设的情境不仅具有单一的连续性,而且具有层层递进的连续性。在教学中,教师不拘泥于教材呈现的具体资料,而是通过贴近学生的事件入手,把学生身临其境,自然地产生学习需求。该情境的设置不仅仅是为了引入新课教学,而是始终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之间,适当创设了数学情境,适度拓展了情境创设的弹性空间,创设的情境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做到了以情境带动整个课堂的教学,创设的数学情境能有效地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突出数学本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情境创设,往往能够促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意识和探求动机,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数学,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为课堂教学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亲身体味到数学的本质美,进而开展有效的数学学习。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数学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