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014-08-18索小英

关键词: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教育

索小英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31-0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教育角度来看,这正是我们所说的主体性教育。

所谓主体性教育,主要指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构建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础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主动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个性潜能为目的的一种教育和教学形式的教育方法。那么,在课堂教学如何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呢?

一、变灌输型为指导型教学

要变灌输型为指导型教学,首先过去“讲、听、抄、练、记”这种消极被动的教学状态应力争得到改革。

1.要激发学生眼、耳、口、脑、手“五官”并举的学习功能,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教会地理解、应用、掌握。例如:充分的利用电教设备把教学内容和图片、声音相结合,打造一个有吸引力的教学环境。同时,可以改变提问与回答的基础教育模式,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之,要利用现有的一切可利用资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要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实现由此及彼的知识转移。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认知面也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指导时要有侧重点,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要善于抓住已知和未知之间的联系,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进而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去激活思维的活跃性,创造性和批判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可以把知识形成一个网络形结构。既利于知识的掌握,又能够达到知识的贯通,从而形成举一反三的知识网。

4.要注重知识“问题化”,围绕问题展开逻辑思维,并通过改变问题的提出方式,变换观察和理解问题的角度,从而激活新思路。只有把知识问题化,才能找到知识掌握的难点重点,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知识也就潜移默化的被吸收了。

二、变同步为异步教学

过去把教学对象放在同一起点和同一认知水平上,用相同的内容、固定的目标、统一的方法和单一的手段对待不同的教育对象。这种教学方式势必损伤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抑制个性能力素质的提升。而每个学生由于先天遗传素质和后天环境,以及教育的不同,他们在个性特点上必然存在差异。主体性教学正是基于个性教育理论,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起点上获得各得其所的长足进步,是一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变封闭为开放式教学

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之一就是将课堂活动过程视作完成预设方案的不变流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开放性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封闭性而言的,开放性的主体教育活动包括:

1.教学内容的开放:一是内容的多样性;,二是内容的可选性。开放的教学内容应能够满足处在不同发展水平具有不同兴趣和爱好学习者的多方面需求,使他们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占有获得各得其所的相应发展。

2.教学过程的开放。课堂教学是动态发展适时变化的。

3.教学空间的开放。学生座位的编排进行各种优化组合,使固定空间变为弹性空间。

4.师生关系的开放。使师生关系建立成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关系。教师应是学生的长辈、引路人、导师或兄长、朋友。

四、变保守式为创造性教学

“保守式”教学是一种被动式教育观念支派下,教材与师生之间只是“主人”与“奴隶”的关系。学生只是存储知识的客户,教师也不过是传授知识的人。而主体性教育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要善于批评性、创造性地继承和处理教材及其他外来信息,敢于标新立异,重新脱俗。主体性教学的核心是创造能力的培养,而创造能力又是在外部因素的刺激下形成的,它是一般能力的升华。关键在于“求异”即训练学生求异思维,具体形式有:从同一条件出发,放射各种答案和方法;从同一结论出发,求索使结论成立的多种条件;从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出发,揭示知识块之间的类属关系。不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让学生具备能够和敢于提出“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想法和思维。

总之,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