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起搏器起搏电极脱位7例分析

2014-08-18陈国方江隆福蔡小婕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4年3期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

陈国方+江隆福+蔡小婕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起搏电极;脱位

中图分类号:R318.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_816X(2014)03_0259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4.03.35随着心脏起搏器植入的广泛开展,各种并发症也随之而来,起搏电极脱位是常见并发症之一,这不单增加患者的病苦,也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同时因再次手术增加感染机会而影响预后[1]。本文结合本院近几年起搏电极脱位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原因。

1病例资料

1.1一般资料: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本院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脱位患者7例,男2例,女5例,年龄53~82(65.57±9.95)岁。基础疾病:高血压病3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瓣膜性心脏病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例,缓慢性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2例。

1.2起搏器及电极相关资料:7例患者中5例植入DDD起搏器,2例植入VVI起搏器,均采用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法。植入DDD起搏器均应用心房双极电极导线,心室均应用螺旋主动固定电极固定于右心室流出道室间隔。2例VVI起搏器植入者中,1例应用普通翼状电极,1例应用翼状电极后改用螺旋电极。心房电极均采用J形电极。植入时起搏参数均按心房起搏阈值<1.0V,A波振幅>2.5mV,心室起搏阈值<1.0V,R波振幅>5.0mV的条件,心房、心室阻抗均在300~1000Ω之间。

1.3起搏电极脱位诊断:(1)心电图表现不起搏或间歇起搏,感知异常。(2)X线透视见心房电极或心室电极游离于心腔,或电极位置较原明显变化。(3)起搏器程控,可记录到阈值及感知的突然改变。二者结合作出诊断。

2结果

2.1脱位情况:7例患者共有10次电极脱位,其中心房电极脱位5次,心室电极脱位5次。5例DDD起搏器病例4例心房电极脱位,1例心室电极连续脱位2次;2例VVI起搏病例1例于1年后发现电极脱位,再次手术后二天又发生脱位,换用螺旋电极。1例术中翼状电极无法固定,换用螺旋电极后仍脱位,放弃手术。其他电极均在1周内发生脱位,无心房心室全部脱位病例。

2.2脱位患者的临床症状:7例起搏电极脱位后有1例一年后脱位患者再次发生晕厥,1例表现为乏力,其他心房电极脱位者无明显症状。

2.3电极导线脱位的可能原因:1例术中心室电极反复脱位者,为瓣膜性心脏病伴心房颤动,三尖瓣重度返流,由于心房颤动,心室搏动不规则,使电极不易固定;也可能因右心室肥厚,腔内解剖改变,比较光滑有关。另1例一年后心室电极脱位者使用翼状电极,并伴右心室扩大,并有胸部皮下结缔组织松驰下垂,起搏器连囊袋下移有关。另1例连续心室电极脱位者,脱位后电极呈扭转状,分析沿电极轴有旋转力,与电极未很好固定,及盘放电极时圈数过多导致产生沿轴旋转力有关。心房电极脱位有1例在术中电极张力较大,其他原因难于确定,可能有盘放电极的因素。

2.4脱位后处理:1例术中无法固定放弃手术,其他6例均再次手术,经起搏器悬吊孔和胸肌固定牢固,为加强固定,先把电极与电极外硅胶套用丝线固定一次,再缝扎固定;为防止旋转,先把起搏器置于囊袋中,后轻巧推入电极;1例迟发心室电极脱位者,把心室电极改为螺旋电极后未发生脱位。

3讨论

起搏电极脱位率与电极类型有一定关系,据报道双极电极脱位发生率高于单极电极,自应用主动固定电极后,心室电极脱位率有下降[2],但仍有一定发生率,这与患者心腔解剖特点及医师操作有关。本组起搏电极脱位7例,多数发生在术后一周内,与文献报道上一致[3],心房电极脱位,由于心室起搏良好,很少发生症状,而1例心室电极脱位者则发生晕厥,后改用螺旋主动固定电极后症状消失。

分析7例脱位原因,心房电极脱位可能与张力不适当,或在穿刺处至囊袋过遂道时过多回拉、电极固定不够牢,多余电极线盘入囊袋时使电极产生旋转力,由于头端为J形,使头部移位。另外放置部位非常重要,最好置于右心耳部,因右心房解剖结构决定,界脊后右心房光滑,容易移位。心室电极脱位有1例连续二次脱位明显因固定不佳有关,后仅先把硅胶套与电极用丝线扎一道后解决。老年人胸部皮下结缔组织松驰,使起搏器和电极整体下移,电极外拉亦使电极脱位,另外心腔扩大也可能电极相对过短,使电极与心肌脱离。我们发现严重三尖瓣返流、心房颤动等心室律不规则或右室肥厚收缩有力时亦易脱位,1例这种病例术中多次脱位,无法固定,最后放弃手术。

起搏电极脱位关键在于预防,我们经验:(1)心房电极放置的位置,大多认为最佳在右心耳及房间隔,我们习惯于置于右心耳,少在间隔前部,影像学上左前斜位头端向前。(2)严格测试各种参数,术中患者应做各生理动作(深吸气、咳嗽)。(3)过遂道后必须透视,主动固定电极在心室内要留一定张力,电极及起搏器都要严格固定,先要使电极与之硅胶套固定,再固定电极,增加牢固度。起搏器可通过悬吊孔与胸肌固定。(4)如心室电极在间隔部不易固定时,更换位置,于高位流出道由于搏动幅度小,可能易固定,也可把引导钢丝做成Amplatz形,使电极头端易指向间隔。(5)电极和起搏器连接后,多余电极不可盘圈太多,可先顺向把电极近段置入囊袋,再盘圈连起搏器一起放入囊袋。上述措施可减少电极脱位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史扬,耿仁义.起搏器囊袋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9(6):797-798.

[2]张志辉,曹宇,欧阳茂,等.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行心脏特殊部位起搏的临床应用[J].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2007,21(3):200-202.

[3]Blenbogen KA, Wood MA. Cardiac pacing and TCDs[M]. 3ed. Malden Massachusetts USA: Blackwell Science Inc,2011:216-284.

(收稿日期:2014_1_10)

猜你喜欢

心脏起搏器
心跳可“发电”
双腔心脏起搏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血液发电法确保心脏起搏器不停跳
神阙穴麝香保心丸贴敷对心脏起搏器术后腹胀的疗效分析
不同起搏部位对左心室重构及左心收缩功能的影响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临床研究比较
高龄患者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分析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原因分析
国产心脏起搏器Qingming 2312S/M 与进口心脏起搏器临床效果研究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69例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