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韵》系韵书诂训材料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2014-08-16

宿州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韵书训诂王二

曹 洁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241

《切韵》系韵书诂训材料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曹 洁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241

《切韵》系韵书发挥了字书的作用,保存了汉魏六朝至唐大量的经传释文和训诂专书的注释材料,并有所创新。后续增补本中注重在形、音、义方面融入著者个人见解,不断补充与修订前人成果,丰富韵书的训释功能。韵书诂训材料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汉语词汇在内容和形式变化上的反映:(1)早期韵书诠释词以单音词为主,《广韵》则使用了大量的唐宋时期的双音节词汇。(2)与《说文》作比,韵书与《说文》或韵书之间的训释差异反映了汉语词义的演变情况。(3)训释材料还反映了不同著者对时音、时义及字体正俗的判定与取舍。

《切韵》系韵书;诂训材料;单音词;复音词;词义演变

隋代陆法言的《切韵》*本文所选用音注与训释材料,均出自《唐五代韵书集存》与《说文》,照录原书,用繁体表示(《王二》中偶有繁简夹杂现象),且不表明出处。是韵书史上具有里程碑性的重要典籍。然而,此书仅在敦煌遗书中有其残卷,唐宋时增修本颇多,后人则统称之为《切韵》系韵书。韵书虽然主要为审音辨韵而编撰,供查韵之用,但其历史价值远不止于此,因为它们也发挥了字书的作用,故亦谓是“依韵编次的字典”[1]。汪波先生在考察《切三》训诂材料价值时曾提出,魏晋之后的训诂专著从单纯释义走向了音义兼备;而且这种发展趋势至隋唐起,形成了以《切韵》为代表的韵书训诂系统[2]。

从公元601年《切韵》成书,到1008年《广韵》奉敕编成,汉语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在这一时期的韵书中都有体现。本文通过探析《切韵》系韵书所见训诂材料,考查汉语字词音义演变之个案,以说明《切韵》系韵书训诂材料的价值。

1 韵书的训释功能

《切韵》序中提出:“遂取诸家音韵,古今字书,以前所记者,定之为《切韵》五卷。”韵书在解释词义时引用了大量前代典籍和旧注作为例证,保存了汉魏六朝至唐大量的经传释文和训诂专书的注释材料。

以《王二》为例,《王二》是存世中距离《切韵》较近的增补本,且本身为著者合众家之书而成,故其中保留的训诂材料尤为丰富,引文种类繁多。总的来说,引书达到近50种,引言也有十余家:既有专门的字书、义书等训诂专书,如《说文》《尔雅》《方言》《玉篇》《字林》等,又有韵书中所涉经传的历代著名注家的注释材料,如《左传》《春秋传》《毛诗》等,亦有引诗赋史书等为训诂佐证者,如《史记》《西京赋》《魏都赋》《东都赋》等。因此,《王二》可谓是汇集了前代训诂材料的集大成之作[3]。如:

梵韵“□”:“《方言》:‘轻也。’楚人相轻薄谓之相。”

2 韵书训释功能的继承和发展

上声韵目“广,虞俺反,陆无此韵目,失”。

入声屑韵:“凸,陆云高起,字书无此字,陆入《切韵》,何考研之不当。”

另外,书中对字形的阐释,也融入了著者个人的主张与看法。“俗”与“正”、“非”与“误”在韵书中多次显现。

这些对前人成果的修正和补充,无疑丰富了韵书的训释功能,使韵书从单纯的正音字典逐渐向辞书方向发展。

3 韵书诂训材料的价值

3.1 韵书诂训材料反映了汉语词汇形式上的变化

总的来说,汉语的词汇在形式上是从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但它的发展方式与其过渡的关键期却一直显得模糊。隋唐时期,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逐渐占据优势,双音节词大批取代了前代训诂专著中的单音节训释词,所以王力说:“汉语由单音词过渡到双音词的发展,是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之一。远在唐代,汉语双音词已经非常丰富了。”[4]至于韵书,早期则在诠释词义时以单音词占据绝大多数。汪波考证《切三》的训诂材料,发现在此书中双音节词“才大批取代了前代训诂专著中的单音节训释词”[5];《广韵》在诠释词义时,则采用了大量的唐宋时期的双音节词汇(表1)[6]。

表1 《切韵》系韵书释文比较表

注:表中“/”表示韵书中此处残缺。

3.2 韵书诂训材料反映了汉语词汇意义上的变化

《切韵》系韵书体系一脉相承,而词语训诂却并非一成不变。《说文》是训诂学史上的重要著作,《切韵》系韵书多奉《说文》为典范。虽然如此,从汉至隋唐再到宋,汉语从形式到意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韵书与《说文》的比较及韵书之间的对比,可以发现存在许多训释差异,这也反映了汉语训诂的发展演变情况(表2)。

表2 《切韵》系韵书释文比较表

注:“无”表示韵书中此处仅有注音,无释义。

如“洞”,今天的常用意义是“洞穴”。《王二》给出了三个意义,分别是“穴”“疾流”和地名词“洞庭”。根据词义出现的位置,今天的常用意义“穴”被放在了首位,而《说文》的古义,则被置于末尾。再到“肌”“墓”两字,《王二》记录的均是今天的常用意“肌肤、坟墓”,而非先秦的古义“肉、土堆”。《王二》著者,更倾向于时义的记录。

韵书诂训材料不但反映了著书时代的汉语在形、音、义方面的变化,而且通过相同韵字在不同韵书中释义的比较,可以从中窥见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推测出不同著者对时音、时义及字体正俗的判定与取舍(表3)。

4 结束语

总之,在唐宋之时,韵书已从早期简单正音向形、音、义并重的成熟期辞书发展。不同韵书在训释意义时,选择性随意。有的用单音词,有的用复音词。有的引《说文》,有的直接省略注释。有的省略,有的增加引书。通过对《切韵》系韵书训诂内容的分析与比较研究,能从中发掘更多的唐宋以至六朝时期的词语面貌,帮助厘清词语复音化、俗语词等在此时期的表现。不仅可开拓词汇史和词义学的研究,而且可为训诂学、训诂学史的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可资比勘的文献及相关结论,对于韵书类古籍的整理也有一定的意义。

[1]罗伟豪.《广韵》在训诂中的作用[J].中山大学学报,1985(2):125-131

[2]汪波.论《切韵·残卷三》训诂材料的历史地位和价值[J].安徽大学学报,1989(1):101-106

[3]曹洁.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47-59

[4]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4:339

[6]白冰.从《说文》与《广韵》语词训诂看东汉至北宋的语言发展[J].五邑大学学报,2002(3):53-57

(责任编辑:李力)

宿州学院桂和荣教授入选第五届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

近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政府网公布了《第五届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组成人员名单》(安监总办〔2014〕114号文件),宿州学院桂和荣教授入选榜单,被列入煤矿行业第一组。这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宿州学院在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别是在煤矿水害防治方面所取得成就的肯定,对进一步提升宿州学院地质类专业办学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014-10-1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韵书派训诂’研究——以《切韵》系韵书为研究对象”(13YJC740004)。

曹洁(1980-),女,安徽淮南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语音史。

10.3969/j.issn.1673-2006.2014.12.015

H113

A

1673-2006(2014)12-0053-03

猜你喜欢

韵书训诂王二
论字词训诂与文本阐释的互动关系
起床有妙法
中国韵书的起源及发展
《说文》形义匹配思想与训诂价值
浅谈传统歌曲的押韵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王二割寿材
《诗集传》叶音与宋代常用字音——叶音同于韵书考论之二
王二卖瓜
训诂思维与编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