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职校技能教学的改革

2014-08-15赵香莹

科技经济市场 2014年4期
关键词:技能教学职校现状

赵香莹

摘 要:部分职校的学生就业后,缺少实践经验,很难胜任工作岗位的操作要求,需要企业进行二次培训方能适应企业的用工要求。本文针对职校学生技能教学中的不足,提出了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阐述了教学改革的主要做法。

关键词:职校;技能教学;现状;改革

职校培养学生的第一目标是掌握相关技能,顺利就业,企业也希望拥有这样的技能型人才,看起来这是一个和谐的对接,学校负责培养人才,企业负责消化人才,可是实际上因为部分职校的学生就业后,缺少实践经验,很难胜任工作岗位的操作要求,导致供求错位,使职校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目前,一部分职校的教师在技能训练教学中,除了运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外,很少采用其它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单一。且一部分职校由于实训设备的短缺,“在黑板上开机器”的现象依然常见。导致一部分职校技能训练教学有效性低。

1 职校技能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缺乏科学性。部分职业学校办学定位一味追求高大上,追求高层次、大专生、上档次,却不在提升办学品位,强化教学质量,彰显学校特色上做真功。有些职业学校过于重视理论性性课程的教学,过于偏重学科教育模式,片面追求文化理论基础课程的教学比例,忽视实践教学环节;有些职业学校办学思想陈旧,沉醉于闭门造车,学校课程设置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人才培养理念落后,人次培养模式与行业、企业需求结合度低。以上种种,导致毕业生技能水平不高,就业适应能力不强。

(2)专业设置缺乏适应性。学校专业设置混乱,缺乏科学规划。行业少什么人才,就一哄而上,盲目跟风,缺少前瞻性。部分专业设置过于笼统,各专业缺乏自身特色,相邻专业共性大于个性,缺乏专业细分机制,毕业生缺少针对性和专业性,无法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专业化分工对高技能人才规格、类型、数量与质量的需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脱节。

(3)课程体系缺乏职业性。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课程教学是实现职业人次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但不少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任然沿用以公共基础课、文化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为主的传统的模式,过于偏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片面追求理论深度,缺少足够的动手实践环节,职业技能无法彰显,职业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被严重无视。

(4)师资队伍缺乏实践性。在师资队伍结构上,学科型教师比重偏大,“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

(5)实践基地缺乏先进性。不少职业学校尤其是民办职校,不能提供足够的多功能实训车间和高水平的教学设备进行实训教学。对于新兴专业的教学设备更是无从谈起。这样的情况在经济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表现的尤为明显。

2 职业学校技能改革的方向

(1)开展丰富多彩的技能竞赛

技能竞赛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生产和经营工作实际开展的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的、有组织的群众性竞赛活动。“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技能竞赛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助推器,同时,也是职业院校技能训练教学的助推器。学院要定期地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技能竞赛,对在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及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找回做人尊严,激发学习兴趣。形成了“人人练技能,个个是能手”的良好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我也能成才”的自信心,以保证技能训练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除了要有全面到位的技能实训车间的保障外,更需要的是一支技能水平强,教学能力突出的“双师型”队伍。这支队伍的打造一是通过对现有专业的教师培训。包括加强师资培训、建立教师定期实践制度,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到基地和对口企业进行专业训练、技能培训、现场考察或技术开发。二是要积极引进人才。吸引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来校任教或兼职。三是要有效激励。学校要要求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专业技能水平的晋升,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考评和其他技能培训,将技能素质作为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

(3)以产学结合为机制,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校区合作作为一种双赢的合作模式,为建立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在这种双向参与合作模式中,企业直接参合作班级教学计划制定、专业设置、课程与教材建设等过程环节并给与相应的技术指导,企业还可以在在师资、技术、设备、信息等与学校实现一定程度的共享,通过人才互换,帮助学生最大程度地实现就业的提前适应。达成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对学校来说,通过校区合作可以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实现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现场的无缝对接,最终能培养出单位需求的“来之能战”的“适销对路”的人才。对企业而言,学校直接为他们培养急需的人才和后备员工,毕业生能做到直接上岗,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也节省了大量的员工上岗培养费用。从根本上化解了学校办学、企业用人和学生就业三方面的矛盾,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至立.抓住机遇积极进取开拓职业教育工作新局面[J].职业技术教育,2004.

[2]刘小芹.定单式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J].中国高等教育,2004.

[3]倪萍.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09.

猜你喜欢

技能教学职校现状
我的职校我的梦
高中英语语言知识教授及交际技能教学的实践研究
从“人文”的角度谈高考美术技能教学
PBL教学法在急救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本式”中职校社团活动之新探索
为职校设立“职业体验日”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