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基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理念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

2014-08-15邹金成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心理大学生

艾 军 邹金成

(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景德镇 333403)

我国已经由工业制造型经济逐渐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变,据此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高校大学生不乏学习的刻苦精神及扎实的专业素养,但对创新创业的理解有失偏颇,存在诸如认知、心理和行为等的误区,因此亟需对大学生予以创新创业方面的心理指导,培育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以服务于为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就业。

一、当前我国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形势分析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根据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和中国特有的国情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抉择,是确保我国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创新型国家的基础保障。作为追赶型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必然要走一条全面创新与艰苦创业的艰辛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因制造业发达而被称作为“世界工厂”,目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居多,但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竞争加剧,劳动力价格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利润越来越低;相反把创新创业作为重要战略的国家在经济领域中占据主导和优势,在产业链中占据核心地位,利润丰厚。我国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产业升级任务,新兴的网络技术、物流、生物科学、航空卫星等行业急需高端的创新型人才;承载重要的就业及推动经济发展职能的第三产业,在我国发展程度远低于发达国家,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加入。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对于产业升级、攻坚克难的我国经济、社会来说,需求的强度是非常紧迫的,需求的量是非常巨大的,需求的质是非常高端的。

二、高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认知、心理及行为上的误区

资料表明,大学毕业生参与创办的企业,有85%以失败告终。事实证明很多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在认知、心理及行为上都存在多方面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存在自信心不足的心理

一方面,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人才及成果较少,毕业后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对就业的选择相当部分大学生期望安逸、简单、舒适、高薪的工作,在校期间,很多大学生学习懒惰,生活安逸,只求混到毕业证及学位证,只有比较少的大学生才奋发图强,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另一方面大部分大学生自信心、能力及资源不足确实是有客观实际原因。大学生在没有毕业实习之前大部分没有脱去学生的“稚气”,尤其刚从高中的通识教育迅速转为大学的专业教育,从未了解过专业,从未走出学校深入社会,大部分学生对专业、社会、人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不足,加之对大学的规划是享受生活多于艰苦奋斗,在这样一个现实能力和目标基础上,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缺乏“灵感”和“激情”,其产生的两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较深厚的专业功底及较宽广的社会阅历,因此其离创新创业距离本身就很远,即使有许多良好的创业想法和冲动,但在实际能力上远远低于创新创业要求,实力不足,困难重重;再者,认为自身的社会资源不足,也是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认知的一个误区。基于对当前的社会、经济的偏差性认识,我国许多大学生认为自己家庭不够富裕、专业不够好,“关系”不够硬,自身创新创业在竞争中很难通过正常渠道取胜,存在对创新创业潜在的预期失败感,以及创新创业本身就存在经济收入的不稳定感。

2、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存在畏难心理

创新创业对于大学生而言,存在四方面之难:一是专业知识的浅薄导致的专业之难;二是创新创业的方向不定导致的选择之难;三是目标定位的缺失导致的信念之难;四是创新创业的失败预期导致的成功之难。这四个方面的难确实是存在的,也是所有创新创业者需要克服的。很多大学生很清晰或模糊地认识到创新创业的困难,所以不考虑创新创业的事情,坐失良机。畏难心理成为许多大学生迈出创新创业第一步的巨大心理障碍,将许多大学生的潜能掩埋,甚至成为许多大学生不创新创业、不刻苦学习的充分理由。畏难心理更多的是大学生的主观心理因素引起的,当然也有创新创业本身客观的难度在里面。

3、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存在懈怠心理

脱离高中繁重、枯燥、严格管理的学习、生活模式,许多大学生对大学的憧憬是浪漫、轻松、有趣、激情,在心底自收到入取通知书那刻开始,便计划着如何享受大学生活,弥补过去的缺失,还原青春“本色”,不仅表现为对学业的放松,更体现在积极交友、参加课余文体活动上。除少数学生比较刻苦之外,大部分学生选择先放松、享受大学生活为先,“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有愁明日忧”。在这样的思想驱动下,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对社会实践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行动上是非常消极的。当然,在大学生群体中对此问题的认识也不是“千人一面”的:有的学生在步入大学后不久就转变了观念,认识到大学是人生的崭新起点,仍需要继续刻苦努力;有些学生到大二大三大四才开始转变;有些学生在毕业后开始转变;有些学生甚至毕业后多年都没有改变。所以在我国现有的学生对创新创业、就业、艰苦奋斗的认知和行动状况下,创新创业在在校大学生以及毕业生当中很难卓有成效。再者,大学留给学生创新创业的时间和条件不够,当前我国大学本科教育因打造宽口径培养模式,课程安排普遍较多,专业课程一个接一个地肤浅地接触和学习,因此有想创新创业的大学生很多也因时间不够、学业任务重而无法开展或中途暂停,只能等到毕业后。

4、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缺乏规划存在盲从心理

盲目创业是大学生创业的通病。这种“盲目病”表现在:一是对创业前景盲目乐观。项目的可行性只停留于理论分析的数据中,没有一个可行性比较高的实施方案作为其保障;二是创业心理不成熟。想法过于简单,将创业的困难往往归结为资金与物力的问题上,而缺乏其它诸如专业、管理、团队等的充分保障上;三是认为激情是克服创业困难的法宝,忽视了综合素质与个人潜能是创业的首要前提;四是在创业项目所要的各方面知识与经验储备不足的条件下轻率启动,之后迅速失败。创新创业要面临许多方面的选择和规划,如从创业方向到具体项目的选择;从个人到团队的选择;从自筹资金到融资的规划;从行动开展到快速发展的规划等等。创新创业看似哪都可以,行动起来哪都很麻烦,困难重重,方向不清,途径不明。大部分大学生因专业知识浅薄、社会实践较少,而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也相对肤浅,容易产生偏差。可能选对方向,却又不知如何深入行业,也不知如何组建管理团队、打理财务等多方面的工作;可能选择了看似了解实际但非常不懂的行业方向;还有的大学生创业技术很好,产品很好,却不懂市场营销。盲目心理很容易存在于创新创业开始及过程,要针对盲目心理好好教育引导大学生。

5、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期望值过高存在急功近利心理

当前很多大学生对生活理想想象得很好,对事业理想却毫无规划。基于较高的生活理想,很多大学生对于如何迅速成为百万富翁等快速成功非常感兴趣,都寄希望于短期的创新创业的巨大成功。许多大学生心高气盛,却又不懂得成功背后所需付出的艰辛;同时又受当下功利主义的影响,创新创业目标定得很高,想快速取得巨大成功,于是很多创新创业大学生把行业、模式、利润想得太过美好,不认真调查市场,不思考产品定位,不考虑自身产品与行业成熟产品的差距,只顾着算计要赚多少钱,尽快赚大钱。在这样的高期望下,许多大学生如遇行业情况严峻,容易惨遭失败;即使行业不严峻也容易产生成本、规模、定位的失策,使创新创业陷入困境。

三、基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理念下的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

1、消除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畏惧心理,树立行动意识

消除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畏惧心理,针对的首要问题是大学生的自信心不足以及畏难心理。高校要把许多创业的成功案例展现给大学生,尤其是像王永庆那样出身贫寒、白手起家最后取得成功的企业家,这对大学生的励志教育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许多大学生总认为自己“资源”不足、“关系”不够硬,孰不知良好资源和人际关系都是要通过自身努力打拼而来的,而非先天生而有之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消除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畏惧心理,要教育大学生树立行动意识,首先要教育大学生思考形成创新创业的想法;其次,在有条件的情况立即行动,如果没有条件实施的情况下做好准备,等待时机再行动。在就业心理指导中,要帮助大学生树立以创新创业为荣、主动创新创业的观念,激发他们、激励他们,在创新创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消除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懈怠心理,树立当下意识

年青是大学生刻苦学习、创新创业的最好优势,对创新创业有追求的话就要趁早准备。一来准备良好扎实的专业基础;二来准备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三来选择好创新创业的具体方向,并为之奋斗;四来充分拼接和利用好大学的零碎时间。根据资料表明当下最成功的创业者都是20出头的年轻人,创办谷歌时,布林25岁、佩奇25岁;创办苹果时,乔布斯21岁、沃兹尼亚克26岁;创办微软时,盖茨20岁、艾伦22岁;创办Facebook时,扎克伯格20岁;创办沃尔玛时,沃尔顿26岁。“20多岁的人最大优势是没什么好失去的!”在大学里,因课程、课余活动、朋友等多方面事情,年轻人虽说拥有较多的课余时间,但是这些时间大多是零碎和断续的,容易被浪费或低效利用,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对自己的课程安排、课余活动、人际交往等事情合理安排,同时高效地利用和执行自己的学习、创新创业规划。

3、消除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盲目心理,树立规划意识

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注意多方面的科学规划,包括具体项目、资金来源、时机选择、人力资源等,避免因为缺少经验而盲目做出决定。同时大学生在扎实的基础及较多的社会实践中,才能产生更多经验和创新创业灵感,即创业方向;但仅仅是方向,要到具体的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创业时机、创新创业团队等具体事项一定要认真规划,至于如何规划则要根据自己的学业、技术能力、人际关系、人力资源等实际条件而定。

4、消除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短期功利心理,树立事业意识

世界上不乏年青的佼佼者,在校期间便成为创新创业明星,获得巨额回报,成为百万、千万、亿万富翁,一方面我们希望、鼓励和支持青年大学生迅速成长成才,在创新创业方面快速取得巨大成功;但另一方面,我们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踏实努力,尊重实际,尊重规律,也许不能快速成功,但无论成功的快慢,都要把创新创业认真科学规划,作为一个长远事业来干,作为一种社会责任来承担。

四、结语

从心理指导教育角度,服务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和推进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本文仅做了心理指导内容方面的研究,在今后,还需要大量有效的探索研究和实践论证,并形成有效实施方案;同时因涉及到心理教育、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高校多个方面的教学领域和工作部门,实施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理念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需要高校根据自身实际,进行教学和工作研究改革,统筹合理安排。

[1]陈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2]韦国燕.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1,(3).

[3]孙桂丽.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指导[J].课程教育研究,2013,(2).

[4]于洁,牛淑珍.基于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民办高校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成功教育,2013,(1).

猜你喜欢

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心理小测试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