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的探索

2014-08-15石伟丰

江苏水利 2014年10期
关键词:大丰市镇村市区

石伟丰

(大丰市水利局,江苏盐城 224100)

大丰市地处江苏省东部沿海地区,西濒里下河,东临黄海,为江淮黄冲积平原,总人口73万,总面积3059 km2,下辖12个镇、216个行政村,2个省级开发区,境内另有上海市属农场和江苏省属农场各3家。2006年以前,大丰市曾是全国癌症死亡率最高的30个县(市)之一,全省9个肿瘤高发县(市)之一,不安全的水源水质是导致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环境危险因素之一。根据《大丰市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农村居民饮用水主要存在苦咸水、高氟水、细菌学指标超标严重等现象。尽快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改善群众生活质量、提升民生幸福指数成为大丰市委、市政府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大丰市按照“规划建设一体化、组织推进一体化、运行管理一体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总要求,把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作为建设“幸福大丰”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截至2014年7月,已累计完成投资约5.42亿元,全市73万人口基本用上了“同网、同价、同质”的自来水。其中,通榆河水源厂及市二水厂扩建达15万t/d;新铺设各类口径的管道7300多km;建成并运行3座片区加压站、13座镇级加压站;处置镇级水厂27个,村级水厂169个;组建了14个城乡水务分公司,对镇村供水设施进行运行管理。

1 规划建设一体化

1.1 规划到位

大丰市按照“一个水源、二个水厂、市镇联网”的总体思路,编制了《大丰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大丰市区域供水规划》等,通过扩建市区二水厂(由日处理能力5万t扩至15万t),新建3个片区加压站、13个镇级加压站,铺设市区到镇、镇到村、村到户三级管网,将市区二水厂的自来水送至全市千家万户,逐步在全市形成“以市区为供水中心,辐射镇、区、港、场”的供水格局。

1.2 责任到位

采取“政府投资、企业经营、资产与经营分离”的模式,大丰市成立了市水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代表市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的区域管网、加压站以及镇村管网的投资建设;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工程建设的招投标,工程监理,工程材料质量、工程现场管理;供水的质量监管、水量的统计核查等工作。

1.3 建设到位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开展“抢工会战突击月”、“百日竞赛”等活动,由市政府与各镇、各部门签订工作目标任务责任状,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任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速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目前,已铺设市区至镇的区域供水主管道168km、镇到村管网638km、村到户管网6500多km,基本达到了户户通的目标。

2 组织推进一体化

建立“一个领导分管、一个部门牵头、一个单位实施、一个体系管理”的“四个一”工作机制,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多方配合,共同推进。

2.1 政府主导

组织领导方面,大丰市人民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水利、财政、国土、交通等有关部门以及各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大丰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先后多次召集会议、现场调研,研究会办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进此项工作。资金投入方面,除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水投公司融资外,市级财政连续4年每年拿出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保障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督查考核方面,市政府与各镇、各部门签订责任状,并成立3个督查组,按照“月月查、家家到”的督查要求,定期督查、定期通报。

2.2 部门主抓

市水利局作为主要职能部门,不等不靠,主动履职,协调要素,全力推进工程建设。市水务发展投资公司严格按照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确保操作规范、管理有序、质量保证。截至目前,大丰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各分部工程的招投标、资金拨付、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都做到了公开透明,实现整个工程“零投诉”。

2.3 镇村主推

镇村水厂资产和人员处置工作是整个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的核心内容,也是本工程的重点工作。大丰市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出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镇村水厂处置办法》,明确各镇村为水厂处置的责任主体,具体负责镇村水厂处置工作。镇村水厂处置后,资产交由市水投公司统一管理。同时,各镇村负责各级管网铺设、各类加压站建设过程中的征地拆迁、青苗补偿等矛盾协调工作,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

3 运行管理一体化

按照“水量保证、水质达标、管理规范、运行可靠、监控到位、信息共享、应急保障”的要求,实行城乡供水运行管理一体化。

3.1 加强水源管理

大丰市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出台了《大丰市市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责任制》、《大丰市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方案》、《大丰市城市供水突发灾害事件应急预案》等,在通榆河、新团河取水口及保护区范围设立了公告牌和保护区界碑,在通榆河取水口安装了在线监测溶解氧仪、潜浮式曝气机,实施24h水质监测,全力确保原水达标。同时,投资4500万元实施新团河应急供水工程,将新团河作为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整治,疏浚河道2.9km,新建节制闸1座,储备应急供水86万t,满足应急供水5d(按15万t/d计);在新建的部分加压站,配套建设容量为1000~3500t不等的蓄水池,作为备用水源;对镇村水厂处置后留下的水质较好的深井进行封存,登记造册,作为应急水源;投入200多万元,新增应急供水车一辆,大功率发电机组4台套,全力保障供水。

3.2 加强水质管理

按照“供水普及率100%、水质综合合格率100%”的目标,投资300万元建设苏北同类自来水公司中配备最为健全的等级实验室,先后引进进口检测仪器设备18台(套),检测项目达到42项指标(α、β放射性指标委托盐城自来水公司检测),并开展了原水COD、氨氮、亚硝酸盐等检测项目。2011年11月,通过江苏省城市供水企业水质检测Ⅲ级实验室评定。

3.3 加强供水管理

大丰市以自来水公司为主体,成立大丰市城乡水务公司,以镇村水厂处置人员为班底,进行考核,择优录用,成立了14个城乡水务分公司。制定《大丰市镇村供水管理办法》,并计划投资1000万元建设城乡供水信息化系统项目,在16座加压站、6400 km供水管网等重点位置、重点地段加装332个监测点,对水压、水量、水质进行实时监控,真正实现了从“源头”到“龙头”的全过程管理。

4 城乡供水一体化

通过连续4年的攻坚,大丰市初步实现了“同网、同质、同价”的城乡供水一体化格局。

4.1 同网

以市区二水厂为中心,通过片区加压站、镇加压站等“点”,市区到镇、镇到村、村到户各级管网等“线”,向全市范围进行扩散,形成一体化供水网络,将市区二水厂生产出来的自来水送至千家万户,确保全市人民都能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4.2 同质

考虑到供水管网长等实际情况,大丰市在编制规划时就合理选择片区加压站、镇加压站的建设位置,在所建加压站全部配套建设自动加压设备、自动水处理设备,确保进户水压不低于0.14兆帕、进户水质达标、供水时间24h不间断。

4.3 同价

在城乡供水建设管理过程中,大丰市始终坚持“民生优先”,从水厂到水表,所有投入全部由市级财政“买单”,不向广大群众收取一分钱。在供水价格上,全市广大用水户,特别是农村的用水户,并没有因为供水线路长、成本高而增加用水成本,所用自来水价格跟市区一样,居民用水2.3元/t(市区2.45元/t,含0.15元/t污水处理费)、工业用水2.8元/t、特种用水3.55元/t。供水企业在实际供水中产生的费用则由大丰市水务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核算后,对供水企业进行补贴,以保证城乡供水正常运转。

猜你喜欢

大丰市镇村市区
镇村工业集中区综合整治的常熟实践
108个村子显露全新景象——石泉县“镇村工作一体化”产生多重效应
564名镇干部常年“钉”在村里——石泉县开启“镇村工作一体化”模式
本月主题 在市区 Downtown
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开创图书馆事业的新征程
2016年1-3月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
“我没有任何理由不干好这项工作”——记大丰市大中镇关工委主任卞文乐
“三位一体”创新镇村治理机制
大丰市幼儿园举办庆“六一”文艺汇演
2013年一季度全国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