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社团组织管理之思考:以社会转型为视域

2014-08-15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社团组织社团大学生

吴 洁

(南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19)

高校社团组织是高等院校中由学生自发组织并自主活动的社会团体,属于非政府组织范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化社会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高校社团组织不断地发展壮大,青年学生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思想愈加活跃、价值观日益多元化,各种矛盾因素日益凸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做好高校社团组织的管理工作,在促进青年学生学习、锻炼实践能力、避免其受到不良因素影响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高校社团组织管理的时代特征

(一)大学生群体思想价值多元化

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物质文化需求、生活方式、信息来源日趋多样化,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务实、宽容和多样的特点。一方面大学生注重对现实价值的追求,更多的倾向于实用主义。他们能够尊重和服从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但却不甘于为此过多地牺牲自我利益;[1]他们愿意为社会,尤其是为弱势群体贡献一己之力,但却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只是尽自己所能,有着较大的随意性;他们大多乐于加入社团组织,参与社团活动,但却漠视集体荣誉和社会影响力,而对现实利益的取得和自身实用能力的提高有着较高的期望。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面临着比以往更为宽松的社会环境,在学习和工作上有着充分的自主选择权,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意识较强,期望能有充分的空间发挥自我才能、展示个性、实现社会价值。同时,自我的独立也更多地表现为对他人的宽容,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和思想。

(二)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的矛盾因素复杂化

近年来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给高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直接的影响,也使得其面临的矛盾因素日益复杂化。比如当代大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强烈渴求与高校课堂教学的有限性的矛盾日益明显。[2]当代高校学生在渴望取得更高层次学历的同时,对英语、计算机的考级、会计师、司法考试等各类资格证书的取得等也有着旺盛的需求,然而与此对应的高校教学资源却极为有限。因此,对于大多数大学生而言,他们对知识的需求和成才的渴望不仅需要课堂教学的培养,更多地需要通过对社会教学资源的利用和社会实践锻炼来取得,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正逐步地由校园向社会转移。此外,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推进也使得学生宿舍逐步向学生生活社区转变,学生的生活重心由校园逐步向社会转移。由此不难看出,高校的教学和管理正面临着逐步与社会接轨所带来的各类复杂矛盾因素,而高校社团组织也随之呈现出社会化的特点。

(三)非政府组织迅速发展

所谓非政府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并已成为政府治理公共事务的得力助手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力量,其影响正不断扩大,但是与国外相比,中国非政府组织仍然是数量偏少、质量较低、活力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总体上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近年来,在与境外非政府组织合作的过程中,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一方面获得了很多对外交流与培训的机会,接触了许多国外的资助机构,在理念、技术、资金和组织建设等方面争取到支持;另一方面也开始在人才、资金等方面与境外非政府组织展开日趋激烈的竞争。此外,随着合作的加强,指导思想和意识形态各异的境外非政府组织大举涌入,并在思想、使命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对国内的非政府组织产生较大影响,也给中国经济社会政治稳定乃至国家安全带来一系列冲击与挑战。总而言之,非政府组织的飞速发展,为高校社团组织的管理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

(四)高校和大学生已成为境外敌对势力渗透利用的重点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渗透不停出现了新的形式和新的特点,他们一方面利用各种渠道和资源,以公开或秘密的方式,传播西方的政治和经济模式、价值观念以及腐朽的生活方式,培养和平演变的“内应力量”;另一方面采取金钱收买、物质利诱、色情勾引、出国担保等手段,或打着学术交流、参观访问、洽谈业务等幌子,刺探、套取、收买国家和单位秘密,而高校和大学生正日益成为其渗透利用的重点。首先,一些大学生缺乏国家安全意识,对国家安全的认识较为模糊,仅停留在军事、战争、国防、领土、情 报、间谍这样一些传统的、局部的认识上,对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认识不足;其次,长期和平的环境和较为安逸的生活使青年学生对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活动放松了警惕,淡化了安全意识;第三,当前高校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也十分僵化,内容空洞,空喊口号,对思想价值多元化,个性活跃的大学生群体的教育引导效果欠佳。

二、当前高校社团组织发展的特点

(一)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近年来,高校社团组织因其受到高校的重视和广大学生的热爱而得到迅猛的发展,老牌社团的规模日益壮大,各类新社团竞相涌现,一些高校的学生社团数量已过百,如复旦有160多家,上海交大有150多家,高校社团组织发展势头如此强劲,一方面是因为在社会发展和高校改革过程中,高校文化日益多元化,大学生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因此适应各种不同文化和需求的社团组织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另一方面,相对于班级集体、学生会、研究生会等传统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的民间性质更为浓郁,活动形式更加灵活,也更容易、更直接地贴近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更加容易被接受。

(二)涵盖领域不断拓展

随着高校社团组织发展速度的加快和参与人数的激增,其涵盖的领域也不断拓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首先,社团种类越来越多,分类更加细化。按照其性质和功能,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学术类,如计算机协会、外语协会及各种专业社团;二是文艺类,如歌舞协会、曲艺协会、乐队等;三是体育类,如球类协会、棋类协会、登山协会等;四是文学类,如文学社、诗社、读者协会等;五是艺术类,如书画社、摄影协会、集邮协会等;六是公益类,如绿色志愿者协会、爱心社等。其次,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更加灵活。高校社团是由在校大学生以共同的观念、兴趣、爱好、追求、目标为基础而自发组成的,组织形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活动内容远比课堂丰富,如学术类和文学类社团的活动通常以讲座、研讨会、报告会等形式开展,公益类社团的活动通常以公益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而文艺类、体育类社团的活动则通常以比赛、晚会等娱乐性较强的形式开展。此外,社团的参与对象也更加广泛。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的学生都可以参加到社团活动中,有的大型社团开展的活动,在校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可以吸引到不少校外的爱好者和热心者。

(三)社会功能不断增强

高校社团组织作为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团体,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相比,更容易接近学生,能够更加及时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更加灵活地做出反应,其对学生的服务功能和社会化服务功能也不断得到强化。一方面社团能够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地为广大学生服务,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丰富学生学习资源和参与互助服务活动的渠道,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民主参与意识;[4]另一方面,社团的服务功能也已由校园逐步传递到社会,尤其以青年学生群体和社会弱势群体为主体和服务对象的各类社会公益活动,比如青年志愿服务、爱心活动等都少不了高校学生社团的广泛参与,从而使得高校社团组织获得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此外,大学生也通过相关的社团组织参与学校的部分管理,逐步形成了一种上下互动、多方沟通的管理模式,使得高校的人文环境和管理氛围更加和谐融洽。

三、当前高校社团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高校社团组织从整体趋势上看是积极的,其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也日益显现,但由于机制和认识上的种种原因,其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规定不到位

现有的关于高校社团组织管理的政策规定一方面来源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高校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相关法规政策,另一方面来源于各高校自身制定的校内社团管理规定,政策规定已初具体系,但与高校社团组织迅猛发展的势头相比,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不够到位,无法从制度上对社团的健康发展加以保障。一是内容不具体。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规定大都较为宏观,其中关于社团管理的规定与当前的新形势不相适应,缺乏针对性。二是可操作性不强。各高校自身制定的社团管理规定过于强调对共性的约束,行政管理意味较浓,缺乏人文关怀,忽视了社团发展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特征,从而导致学生的漠视甚至抵制,失去了应达到的效果。三是盲点较多。由于近年来无论是高等教育管理部门还是高校,对社团组织的发展都缺乏深入的思考,相关政策规定的制定水平不高,从而导致高校社团组织管理的政策规定较为片面和单一,无法涵盖所有的社团的组织形式和活动类型,一些学生社团无章可循、一些社团活动无法可依,社团组织体系和干部管理混乱、社团财务管理不透明等负面现象层出。

(二)管理指导不到位

一是方法较为简单。大多数高校都通过简单的单方面管制来对待社团和学生,缺乏规范化、科学化的方法和双向的沟通交流,比如仅注重社团成立前的筹备,而没有真正深入到社团活动中给予业务上的指导、强化社团的管理,有些高校对社团的管理只靠经验,缺乏基本的运行机制,社团组建和管理的程序不规范。二是监督不够到位。缺乏对高校社团工作的评价机制,对社团的监督不够,对社团的工作是否正常、活动效果是否满意、经费使用是否合理、政治立场是否明确等情况,缺乏及时的了解和纠正整改。[5]三是指导教师力量不足。大多数高校的社团指导老师都是由团组织的老师兼任,一方面他们的工作精力无法保证,另一方面,由于专业领域限制,无法对社团的活动开展提供专业、系统的指导,特别是针对学术型、科技型的社团。

(三)有被境外敌对势力渗透利用的危险

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高校进行的渗透不停出现新的形式、新的特点,给国家安全带来了挑战,而高校社团组织的快速发展也给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利用带来了空间。首先,高校社团活动形式的灵活多样,给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利用提供了空间。比如一些境外背景不明或有敌对背景的NGO组织常常以慈善或人道主义的名义,通过经济方面的扶贫、投资、捐款等多种方式博得青年学术群体的好感,并与高校社团共同开展活动,逐步扩大社会影响力,进而方便其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此外,一些学术类社团经常举办的境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和文化研究活动也极易被境外敌对势力利用,散布反动言论和极端宗教思想。其次,高校社团组织的自主性和随意性使得其自身容易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高校社团组织不同于学生会、自管会等传统学生群团组织,活动的开展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随意性,由于社团干部和成员认识水平的限制和学校监督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使得社团在活动方向、内容和方式上有时易失去正确的政治方向。最后,高校社团组织的思想教育基础较为薄弱。由于高校社团组织发展速度迅猛,高校作为管理主体,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质量难以落到实处,对社团组织的监管流于形式,难于到位,一方面主管部门和指导老师无暇顾及所有社团的管理和教育,另一方面社团骨干自身思想政治素质难以保证,有的学生组建或参加社团只为表现自己或是为了入党、受表彰等。

四、做好高校社团组织管理的对策思考

(一)完善政策规定

首先,应当完善高校社团管理政策体系。社团的设立、活动的开展都应当在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的约束下进行,学校可根据社团活动的特点,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对社团的成立审批、年度注册审核、重大活动申报等事项以及社团的活动经费等管理制度做出系统的、明确的规定。其次,应当健全社团内部规章制度。每个社团都应当制定完善的、切实可行的内部管理制度,确保社团活动正常开展的同时能够有章可循,并主动接受学校有关部门的管理。最后,应当对社团活动提供必要的政策引导。将社团活动纳入学分制体系,使得社团活动的开展与相关课程的进修相结合,同时将社团指导老师的工作内容纳入绩效考评、职称评定的范围,充分调动其管理指导的积极性。[6]

(二)强化分类整合

一是要针对高校社团组织种类较多、涵盖面广、难以进行统一指导管理的实际,对各类社团进行分类整合,并按照“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积极倡导志愿服务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的原则,构建社团发展的合理结构,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使社团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二是要针对各类社团的不同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行分类指导管理,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学术性、科技型、爱好型社团,可以挂靠学院和系部,依靠基层党团组织进行业务上的指导和活动上的管理;而对于与社会接触较多的实践型、志愿服务型社团则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素质提升作为管理重点,并指派专门的指导老师从价值观和政治方向上加以积极的引导。三是要打造优秀社团品牌,不断发挥其示范、带头和辐射作用,并按照社团规模和政治成熟度形成较科学的发展梯队,不断提升社团发展的整体水平。

(三)规范管理指导

一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自上而下的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高校社团的日常活动,大力推行“双重管理”,即:党团组织进行宏观指导、挂靠管理单位进行业务指导,突出对社团重大活动开展、干部任免、经费使用等重点事项的规范管理。二是要培养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关心青年学生成长、擅长做学生思想工作、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专家型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对社团进行全程管理指导,确保社团活动健康积极,不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三是要建立和完善社团的考核评比和激励机制。通过各类优秀社团的评比来奖优罚劣,树立典型,进一步激励和鞭策大学生的社团工作热情。

(四)增强防范意识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党团组织对学生社团的思想引领。实践证明,高校社团组织是党团组织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渠道。应该坚持不懈地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加强中国梦理论的学习,引导青年学生加深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认同,确保社团发展的政治方向。同时,要把社团建设列入到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整体规划中,努力创造条件、营造氛围,鼓励社团开展健康向上的活动,从根本上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利用。其次,要进一步维护党建工作的核心地位。一方面,在具备条件的社团成立社团党支部,以便更好地指导社团开展活动;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社团干部的发展力度。要把思想上进、乐于服务、严于律己的优秀社团干部推荐成为党组织的重点培养对象,把他们凝聚到党的队伍和事业中来。最后,要深入挖掘社团活动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使得社团活动具备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让社团成员通过参加活动而受到教育,防患于未然,进一步增强应对敌对势力渗透利用的免疫力。

在当前社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管理是一项带有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惟有能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才能在以往扎实工作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社团工作的新发展、新突破。

[1]叶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道德责任教育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2011,(2).

[2]刘岗.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0,(3).

[3]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牛俊红.浅谈高校社团建设[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3,(4).

[5]王庆.高校学生社团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苏州工职院,2006,(7).

[6]周斌.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特点分析与发展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5).

猜你喜欢

社团组织社团大学生
缤纷社团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大学生之歌
K-BOT拼插社团
河北省遥感应用协会被评为河北省5A级社团组织
群体决策中隐性社团组织的识别
全国各省、市、区期刊工作社团组织名录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苏区社会格局中的社团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