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妇人》中的“女性社区”

2014-08-15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马奇路易莎小妇人

关 鑫

(太原科技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小妇人》是路易莎·梅·奥尔科特最负盛名和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问世一百多年来,吸引了无数的读者。《小妇人》虽故事情节看似简单平淡,却散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让无数人为之感动。全书讲述了马奇一家温馨的家庭故事,描绘了马奇家的四姐妹从青涩走向成熟的成长历程。小说歌颂了善良仁爱、独立自由的精神,多年来畅销不衰,拥有独特的魅力。

美国文学史上,在19世纪下半叶,美国女性作家的女性意识空前高涨,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就是其中一位。她作品众多,对女性问题更加关注。《小妇人》以美国的南北战争作为历史背景,却没有对战争做过多的描写,也没有涉及当时轰动一时的历史事件,而是将关注点放在马奇一家的家庭生活上。对于《小妇人》的艺术成就,评论界更多把它看作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一部家庭日志,一部道德小说。其实,《小妇人》通过女性作家的视角来展现女性意识,更是一部女性文学作品。《小妇人》中的中心人物是由女性构成的,作者路易莎以自己的家庭生活和成长经历作为原型,把自己和姐妹们分别描写成乔、梅格、贝思和艾美。小说通过对马奇一家家庭生活和姐妹们情感经历的描写,塑造了四个贴近生活、形象鲜明的“小妇人”形象。梅格漂亮、高贵、虚荣,善理家务,梦想拥有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家庭。乔活泼开朗,拥有男孩子一样的性格,反抗世俗,极具创造力和独立精神,在小说中,乔成了中心人物。贝思生性腼腆,热爱音乐,是四个姐妹当中最有爱心和自我牺牲精神的。最小的妹妹艾美在绘画上颇有造诣。

《小妇人》塑造了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小说中女性人物明显多于男性人物。在马奇家庭中,担任核心领导地位的是母亲而不是父亲,父亲由于战争的影响既无法教育女儿也不能给她们的物质生活带来起色。小说中的女性不得不承担起各种责任。虽然没有男性的支持,马奇夫人和她的四个女儿仍通过自己的劳动愉快地生活并享受着平淡的生活带来的乐趣。马奇一家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足独立,彼此之间建立了精神上的依靠并使感情有了寄托,温馨的家庭中处处洋溢着幸福。

正如Nina·Auerbach所提到的:马奇一家构成了一个充满慈爱而又独立自足的“女性社区”[1]。“社区”这一概念的提出始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Tonnies,F),通常指“在一定地域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2]。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一词衍生出更多的词汇,如女性社区。马奇家庭几乎是个“女性社区”,在这个社区当中父亲不占主导地位。该社区主要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一、独立自足的女性社区

小说中女主角的经历带有作者的影子,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日耳曼敦。她自小受父亲的影响,在父亲的熏陶下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的父亲布一生沉迷于对理想的追求,却对家庭责任承担甚少。为了维持生计,帮助贫穷的家庭,路易莎在实现自己的作家理想之前到学校教过书,当过女裁缝、护士,做过洗熨活、还作过佣人。作者的人生经历在主人公乔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乔直率勇敢,个性独立,主张自我奋斗,为了改善家里的贫困生活,去伺候古板的马奇婶婶。在那里乔发现了自己喜爱的去处——藏书室,所以一有机会,乔就会贪婪地在藏书室里阅读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藏书室虽然光线暗淡,灰尘满布,但有非常舒适的椅子、精致的地球仪,更妙的是,还有几个半身人像端坐在书架上正俯视地上看书的人们,书籍凌乱地堆放着,乔可以毫无顾忌地到处走动,随便翻阅,藏书室已经成了乔的天堂。每当马奇婶婶打盹儿或只顾着跟别人闲聊时,乔便匆匆走进这个读书的天堂,像名副其实的蛀书一样大嚼诗歌、历史浪漫故事、游记、漫画书等等。”[3]35这些广泛的阅读为乔日后成为作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同时乔也似乎充当了这个女性社区中唯一的男性角色。父亲不在的时候,乔对姐妹们非常关心,在她们受到伤害时呵护有加,同时又对姐妹们的缺点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为了帮助战场上的父亲,乔甚至卖掉了自己一头浓密的秀发。乔敢爱敢恨、特立独行的性格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小妇人》这部作品深受爱默生的影响,爱默生强调自强自立,主张个性和尊严,这种精神在马奇一家身上被很好地体现出来。马奇太太肩负了家庭的重担,不但要负担家庭,还承担着教育子女的重任。家里的四姐妹也加入到养家糊口的行列中,并没有抱怨生活的艰难,而是各尽其能地帮助家庭渡过难关。虽然很少得到远在战场的丈夫的支持和帮助,马奇夫人和她的女儿们依然通过自己的劳动愉快地生活着。梅格做家庭教师,乔去给马奇婶婶做陪护,贝丝料理家务,艾美学着自己处理事情不给他人添麻烦,她们形成了一个独立自足又其乐融融的女性社区。在这个温馨的女性社区里,马奇姐妹还当上了撰稿人,创建了匹克威克戏剧社,办了匹克威克文选,发挥文学爱好,实现自我价值。

自立自强、独立自足是马奇一家的共同点。马奇夫人用暖暖的爱撑起了家庭,教育子女、照顾家庭,是整个家庭自强自立的榜样。姐妹四人最终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各自有了适合自己的归宿。梅格蔑视上流社会的矫揉造作,为了爱情放弃了继承财产,选择嫁给了清贫的布鲁克先生后过上了夫妻二人同甘共苦、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作为小说灵魂人物的乔的身上更是体现出了超越时代的自立、自律、自强的新式女性理念。乔超越了时代对于当时妇女的束缚,坚定执着地追求自己的作家梦,她的成长过程始终与自我奋斗相伴——照顾马奇婶婶、进行文学创作、开办学校。乔最终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艾美热爱绘画,出资扶弱,从事慈善活动和艺术工作。善良的贝思有着一颗最纯洁、最柔软的心,经常帮助他人,坦然乐观地面对死亡,把微笑留给人间,展现出女性在道德上的自强,得到了所有人的爱戴。正如马奇先生在家信中所说:“我知道她们会牢记我的话,做好孩子,忠实地做他们该做的事,勇敢地生活、战斗,战胜自己的缺点。等我重返家园的时候,我的四个小妇人一定变得更可爱,更令我感到骄傲。”[3]7马奇姐妹在成长的道路上自我奋斗,取得经济上和精神上的独立,这正是女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自强自立的体现。

二、温暖友爱的女性社区

《小妇人》是一部温情家庭小说,小说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主题,那就是“爱”。善良仁爱是马奇家人所共同拥有的品质。马奇太太在女儿们的成长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她始终像朋友一样与女儿们倾心交谈,帮助她们认识到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她们解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所认识的一些最优秀、最高贵、最受人尊敬的女士都是出身于贫寒人家,但爱神并没有遗忘她们。平心静气地等待吧!让我们现在的家充满阳光和幸福,这样,当你们自己拥有一个家的时候,才能够照样快乐,而且可以承担一切责任,如果没有那样的时刻,就在这里知足常乐地度过一生。”[3]81马奇夫人非常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培养她们沉稳淡泊的品格和助人为乐的优良品德。圣诞前夜,姐妹们虽然没有得到什么礼物,但有远方父亲的鼓励,有母亲的关怀,再加上她们精心准备的圣诞演出,让原本贫寒的家显得其乐融融,温暖如春。

路易莎笔下的马奇之家是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一个温暖友爱的女性社区。家庭成员之间体现出来的看似平淡的母女之爱、姐妹之爱、温暖之爱是小说真正打动人的地方,正所谓平淡之中见真情。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扶持、不离不弃充分体现了她们对这个女性社区的挚爱。姐妹之间互相帮助、关爱,虽然偶尔也有分歧矛盾,但却通过母亲循循善诱和姐妹间的理解支持得到了解决,这就是真实家庭生活的体现。然而,马奇一家的爱不仅仅局限于家庭生活,还蕴含着高尚的道德情操,马奇一家乐善好施,帮助穷苦的邻人,还想着为战场上的战士捐款。

在小说所有人物中,贝思是最具爱心和牺牲精神的人物。她就像天使一般温柔善良,爱着家里的每个人,默默为家庭奉献。作者路易莎是带着浓浓的怜惜和爱意来描写贝思这个人物的。善良的贝思不仅热爱家庭,更关心贫穷的人和弱者,从不求回报,即使是那个残破的娃娃玩具也被贝思珍爱无比,“照顾”得无微不至。最后,贝思为帮助赫梅尔一家而染上了猩红热,为此付出了年轻的生命。在家人的呵护和疼爱下,她坦然地面对死亡,将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上帝。她虽然生命短促,却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马奇一家构成的女性社区温馨美满,她们在母亲的培养下渐渐成长,变得成熟起来。在动荡不安的战争年代,她们在温暖的家庭氛围中,学会了善良感恩,自我牺牲,每个人都在不断改进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最终获得了幸福的生活。《小妇人》中散发的自我牺牲、善良仁爱的美德,让读者感同身受,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三、自由平等的女性社区

《小妇人》这部小说反映了追求女性权利、解放女性思想的要求,通过讲述马奇家四姐妹的成长经历和感情纠葛,表现出她们追求幸福和自由平等的坚强和执着。男女地位的平等,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世界文学领域也出现了反映女性追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的文学作品。面对当时女性地位较低并禁锢于家庭的现象,这部小说应运而生。

《小妇人》里的女性不再是西方文化中传统的女性形象,而是追求自由平等,摆脱家庭、社会的束缚,通过自身努力追求平等地位与个人幸福的新女性。在小说中,女性不仅是家庭中的贤妻良母,同时也是有独立意识的个体,不断追求个性解放和自我实现。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当中,她们不再完全依附于丈夫而是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追求与男性一样的平等和自由,主人公乔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乔充满了叛逆的精神,对于男权社会所要规定的传统“小妇人”形象,乔一直在进行着反抗,她不但承担起家庭中男性的角色,还努力从事原本属于男性领域的写作工作。对于乔来说,写作是她梦寐以求的事业。“一旦来了写作冲动,她便全身心投入进去。她活得极快乐,一旦坐下来进入她的想象世界,便感到平安、幸福——在那里有许多和现实生活中一样亲切的、活生生的朋友,令她意识不到贫困、忧虑,甚至糟糕的天气。因为享受这种快乐的时光太短了,她废寝忘食。而只有在这个时候,她才感到幸福,感到活得有意义。”[3]216在《小妇人》中,路易莎刻画的女性不是男人的附属品,她们有思想,有追求,自立自强,甚至成了男性的精神支柱。《小妇人》中的女性努力追求和当时男性同样的社会地位和精神境界,这是女性意识和女权意识的体现。虽然这些形象没有完全失去传统女性形象的烙印,但仍对女性的自由解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小说在主人公婚恋观的描述上同样体现出自由平等。马奇太太在面对女儿们的婚恋时显得淡定从容,她希望女儿们的婚姻是以爱情为基础的幸福婚姻,而不是仅仅为了金钱和地位。“我的好女儿们,我对你们寄予厚望,但并不是要你们急于出人头地——仅仅因为有钱人家住宅豪华,出手阔绰,就嫁给他们,这些豪宅并不是温暖可心的家,因为里头没有真正的爱情……我真诚地宁愿你们成为拥有爱情、幸福美满的穷人家的妻子,也不愿你们做没有自尊、没有安宁的皇后。”[3]81马奇太太的教育对女儿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说中,梅格本是一个虚荣、爱美的姑娘。她喜爱表演,对自己的外表非常重视,总是幻想一段美好的恋情和富贵的生活。然而当她看清上流社会的虚伪时,她开始感到羞愧并决心开始新的生活。在面对婚姻时,梅格意识到只有跟真心相爱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幸福的事情。于是梅格最终选择了清贫善良的布鲁克,与丈夫共同料理家务,教育子女,获得了幸福的婚姻。梅格也最终从一个贪图物质虚荣的女孩成长为一个自强自立、努力追求幸福的小妇人。在书中用的笔墨最多的乔放弃了劳里,选择了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的巴尔教授作为她的生活伴侣、文学导师和精神上的领路人。小说中的主人公最终选择了与自己相爱的人,这与以金钱和地位为基础的婚姻是有根本区别的。她们的选择是女性意识的觉醒,是女性追求自由平等婚恋思想的体现。马奇姐妹追求独立自由的人格,主张自我实现,代表了坚韧、独立、自由的女性形象。

《小妇人》曾多次被般上银幕,并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书中描写的女孩子们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每一个从青涩走向成熟的少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书中描绘的纯真的情感和真实的生活给我们喧嚣的世界带来了平静和安慰;书中所提倡的善良、友爱、独立、无私、尊严、坚韧,是人类社会永远追求和推崇的美德和精神。

[1]Auerbach,Nina.Afterword[A].Little Women[M].By Louisa May Alcott.New York:Bantam,1983.461.

[2]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149.

[3]奥尔科特.小妇人[M].李 鹏,译.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5.

[4]李贺青.为何乔不嫁给洛里?——评《小妇人》的伤感结局[J].外语教学,2007(3):76 -77.

猜你喜欢

马奇路易莎小妇人
小妇人
《小妇人》:多种面貌的女性力量
路易莎·阿兹维多 作品3
路易莎·阿兹维多 作品4
路易莎·阿兹维多 作品2
路易莎·阿兹维多 作品1
《小妇人》的写作特点探究
天赋
放心
从《小妇人》看模糊限制语在女性语言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