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我国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路径探讨

2014-08-15阴文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村干部民主

阴文君,李 敏

(太原科技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保持了农村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与和谐发展。但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农民民主政治文化意识淡薄,村干部综合素质急待提升,基层民主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彻底等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延缓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进程与成效,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为了切实保证最广大农民的民主政治权利,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必须从多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步伐。

一、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夯实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物质基础

农村基层民主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相对滞后的根由仍然在于农村经济落后与农民贫困。没有坚实的经济发展作为基础,农村基层民主就很难真正发展与完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要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就必须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1.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各级政府应贯彻“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整体思路,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发展战略[1]。做好乡村建设顶层规划设计,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为农村城镇化提供必要的人、财、物支持,完善农村水、电、路、桥等基础设施。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特点、资源优势和环境基础,合理确定城镇发展目标与建设方式,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战略及政策措施,走有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让农民摆脱“两条腿都不能着地”的尴尬,逐步实现“非农化”生活[2]。

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从我国国情和农业发展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强化措施,综合施策,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为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提供有力保障。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着力突破瓶颈制约,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培育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扶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的发展壮大。通过扶持农业产前产后环节,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与增值链条,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把传统农业改造成市场空间广、经济效益好、就业容量大、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

3.积极发展特色经济与优势产业。发展农业特色经济是由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内在客观趋势决定的。各地应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注重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在传统产品中筛选优势品牌,以本区域内资源禀赋、环境特点与人力资源优势为基础,将区域内特色农业资源商品化、文化化、品牌化。努力推动农业竞争模式由单纯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因素的竞争,通过对特色商品精深加工、创新营销,创出无形壁垒效应与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扩大市场份额[3]。

二、切实推进文化建设,肥沃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精神土壤

列宁指出:“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4]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与农民民主意识、民主素质的强弱呈正相关,与政治参与度成正比。必须高度重视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采取智慧和高超方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移风易俗,培养良好道德风尚,提高农民尤其是留守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逐步引导农民从思想上真正认识、理解、吸纳民主理念、民主责任,从行动上及时、有效地接受、陶冶、实践政治参与、民主活动。

1.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农村文化设施是农民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要有效整合农村文化惠民项目和资源,推动公共文化设施与服务标准化建设。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文化设施的科技含量,形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要让村镇文化综合站成为农民文化活动的中心,发挥文化阵地的宣传引导作用,丰富农民文化知识,活跃农村文化生活。要大力推进网络进村、电影放映以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健全满足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文化站、图书室、文体活动中心,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2.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要增加经费投入,提高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待遇,稳定队伍,扭转“文化站人去站空,形同虚设,无法正常开展工作”的艰难局面,确保农村文化建设的顺利实施。要注重人才引进与乡土人才培养,形成人尽其力、配备合理的梯级结构。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能人、文化中心户的作用,稳定与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开发、挖掘、盘活农村民间文化资源,改变“民间艺人青黄不接、民间文化频临失传”状态。要以专业团队演出为契机,变文化“下”乡为文化“留”乡,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努力抓好乡村社区文化、家庭文化、校园文化、节日文化,推进农村文化普及工作,提高文化活动质量,提升文化生活品质与文明素质[5]。

3.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民主理念。应根据农民实际文化水平,充分运用现有广播、电视、手机、报纸等媒体资源,通过散发传单、小册子,贴宣传海报等形式加大对农村民主知识的宣传。通过文化下乡、科技下乡的形式,面对面地向农民宣传民主知识,让农民在头脑中形成民主的基本概念。通过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秧歌等文艺形式,积极向农民宣传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摒弃封建思想、宗族思想,远离迷信活动、聚众赌博生活。通过典型事例、鲜活故事来示范、深化村民权利认识,使农民明确民主权利、法律法规对解决生活中问题的重要作用。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民主知识宣讲、教育和灌输,营造良好的民主文化氛围,使村民轻松自然地接受民主知识熏陶和教化,增强民主意识,让村民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克服人治思想,自觉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在村民自治过程中,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在自身民主权利受到侵害时,能够通过民主手段积极寻求救济,自觉抵制并监督不民主行为。

三、加强培训与管理,提升村干部综合素质,抓好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关键力量

作为农村基层组织成员的村干部,长年任劳任怨地工作在农村第一线,为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具体工作。虽然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较以前有了显著提升,但是,仍然与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新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个别低素质村干部的非民主行为已引起的部分地区部分农民非理性政治参与情况日益增多,引发一些不稳定事件。要取得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更好成就,就必须着实抓好作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直接领导力量的村干部管理这一关键工作。

1.提高村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村民对村干部不满意,实际上是对村干部的素质与作为不满意。在崇尚学历的农村,以初高中生为主的村干部难以靠学历树立权威。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势必导致视野、思维相对狭窄。为此,要定期不定期地对村干部进行各方面的充电加氧、素质培训,使其提升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发展农业的先进科技知识,增强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能力,才能成为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先锋,从而提高权威赢得尊重、拥护和支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他们能“游刃有余”地在农村中开展工作。继续搞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加大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鼓励高层次人才到农村工作,为农村注入新活力,改变村干部文化水平偏低的窘况。

2.提升村干部的民主法治素质。村干部民主法治素质偏低,直接导致农村的干群对立冲突,制约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村干部的政治常识、政治技能教育与民主法治教育,增强程序意识、民主意识与法治理念,培育“权利本位”意识,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要积极学习“枫桥经验”,创新群众工作机制,消除村干部高人一等的特权思想与“父母官”“救世主”思想,培养他们对农村基层民主的价值认同,懂得在农村办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生产经营自主权、财产所有权,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不搞强迫命令,提高依法办事和管理能力。在农村管理活动中要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民主管理的率先垂范来激发农民对民主法治意识的崇尚与信仰,带动村民依法处理自己的事情,实现真正的村民自治,缓解农村干群关系紧张局势。

3.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状况,直接关系到党组织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离不开基层党组织,只有明确党的方针政策,才能带领农民走上正确的民主建设道路。要结合农村实际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继续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良好形象与公正权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农民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的党建工作,提升村干部“一定三有”保障水平,加强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强化农村基层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改进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坚决查处和纠正涉农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与加重农民负担行为[2]。

4.积极发挥大学生村官的表率作用。各级领导应关爱大学生村官,实行结对帮带,搭建舞台,加强与村官的交流联系,帮助村官尽快了解农村,适应农村工作,使他们利用自身优势,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对农村的政策,提高农民思想政策水平,丰富、充实农民文化娱乐生活,影响农民千百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处世方法,普及法律知识,引导农民依法办事、理性维权。要结合本地实际与大学生村官专业特长,通过给予村官一定程度的授权,交给村官充实的“实”职事业,开辟发展绿色通道与空间,激发其工作热情,通过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来改变农民落后的传统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表彰扎根农村、奉献自我的先进典型,借此在全社会树立为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献智献策的风尚,对现有的大学生村官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政府应出台政策保障大学生村官的待遇,解除大学生村官后顾之忧,满足其生存需求,减少流失,使他们扎根农村,真正为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贡献才智。

四、健全机制,完善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制度保障

一个社会公民的政治参与都是通过一整套健全的制度实现的。只有完善农民政治参与机制才能满足农民政治参与的愿望与实践。目前必须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探索不同情况下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开展以社区、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切实纠正现实生活中在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诸环节中存在的弊端。

1.完善民主选举制度。改善村干部选拔机制是从源头上解决农村民主选举问题的重要举措。在村干部选拔中,要坚持公开公正原则,依据当地实际情况,扩大选举范围,选拔办事公正、思想纯正、态度端正、观念新、素质高、能力强的人当村干部。必须拓宽选举渠道,实行候选人、选民主动登记制,采取适合本地情况的选举方式,确保选举公开公正进行。应组织候选人公开演讲、辩论、接受村民询问与竞选,让村民充分了解候选人的施政纲领及规划措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明明白白投票,直接选出能切实代表、维护村民利益、村民满意,能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富于管理热情的德才兼备的领头人。必须充分尊重选民意愿,规范选举程序,严格按得票多少当场公开选举结果,彻底杜绝选举中的家族和宗族势力干扰、贿选、暴力选举等不正常的选举行为。

2.完善民主决策制度。民主决策是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根本。对于涉及村民利益、反应强烈的重大事项以及农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必须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进行讨论,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按多数人意见作出民主决策,防止村干部独断专行。村建规划、村款使用、集体提留等重大村务的办理结果都要及时全面向群众公开。一般村务要召开村“两委”联席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同时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原则,民主科学决策,提高公开性与透明度,逐步使农村基层权力从“暗箱操作”转向“阳光作业”。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保障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合法性。

3.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民主管理是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根本体现与具体实践。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由全体村民讨论制定或修改符合本村情况的村规民约与自治章程,充分发挥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依靠村民力量,广泛发扬民主,集中全村人的智慧与才能管理村务,由全体村民共同管理村内政务、财务和事务,从事本村公共事务的治理,防止少数人对村务专断与独裁。要完善村务管理制度,尤其是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严格的申报、审批手续,详细注明款项及用途。完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明确规定其职责、权利、议事内容与规则,规范村民议事程序,完善议事办法,提高议事质量。健全村务公开制度,扩大公开范围,确保信息畅通,消除公开内容“犹抱琵琶半遮面”、避重就轻、大而化之的问题,依照公开内容的特点,及时或定期公开,提高时效性。对群众意见要及时研究、反馈,合理的要采纳,消除干群隔阂与对立。

4.健全民主监督制度。民主监督是村民当家作主的真实体现与保障环节,是事关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成效的关键因素。民主监督制度是权力制衡规律的重要体现,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会产生腐败。推进农村民主监督程序化、系统化、规范化建设,畅通监督渠道,实行纪检干部驻村制度,强化舆论监督,把村级组织制度规范化与惩罚性制度统一起来,建立完整的考评体系,引入奖惩机制,推行责任追究、损失赔偿制度,提高民主监督的科学性、时效性、可行性,改变监督的虚化、软化状态,促进村干部按章办事、廉洁自律。要从战略上利用、改造农村宗族组织,提高农村民主监督组织化水平,成立职能明确、独立运行的专门的“全天候”监督机构,通过组织的作用提高村民民主监督热情,使村民利益表达更加有序规范,改变民主监督主体的弱势地位,更有效地保障村民民主监督权利。

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基层民主建设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长期任务,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全面分析判断当前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发展态势,多方努力,积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对广大农民与时俱进的民主愿望与民主诉求的因势利导,创造条件让农民群众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让农村基层民主的种子在农村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使“风景这边独好”。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4.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4-01-20(01).

[3]饶 勇,刘务勇.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村基层民主的现实困境与发展思路[J].求实,2011(3):86-89.

[4]列 宁.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59.

[5]王继明.农村文化建设的滞后是制约山西构建和谐社会的瓶颈[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1):66-69.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村干部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如何提升农村基层会计的业务水平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