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美美与共的周边外交*

2014-08-15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周边国家美美外交

卫 灵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 100088)

中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不但内政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外交局势也面临“成长的烦恼”。国际环境尤其是周边环境在良性发展态势下,麻烦也有所增加。在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背景下,东海、南海波澜起伏。如何在外交上进行顶层设计,怎样在新形势下拾遗补缺,已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2013年10月,中央专门召开周边外交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今后五年至十年周边外交工作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总体布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理清工作思路和甄选实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我国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就是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民族的复兴有利于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与各国人民追求稳定与繁荣的美好梦想相连相通。费孝通先生有句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以此来阐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发展关系及未来方向,可以很好地理解中央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的方针和思路,以及我国现阶段周边外交的内涵。

“各美其美”,意在强调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各国,各具特色,不但体现在制度安排、民族文化各异,而且也承认周边各国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途径不一;周边各国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更不可能有统一的发展模式,最佳选择是因地制宜,因国制策,各展示其优势,各发挥其特色;以优势促特色,以特色壮优势。以中国为例,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在不断探索符合国情民情的发展道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实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升华,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努力实现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内涵的中国梦。在外交领域,中国秉持周边各国各美其美的理念,是在新形势下对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新阐释。我国始终强调独立自主、和平发展,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世界瞩目,西方便一次次制造所谓“中国威胁论”,周边某些国家也对中国的复兴感到担忧,可能他们有自己的思维逻辑,却都与中国奉行的和平外交方针不符。实力增长的中国是不会危及任何国家的,中国的发展不但不会干扰周边国家的进步,反而能够直接惠及各国的发展,带动地区的经济增长。这一点已经在改革开放多年来的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交往中得到充分体现。

“美人之美”,意在懂得包容、欣赏、赞美他国文明与文化,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人之处,国之交,理是相通的。我国的周边外交要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亲、诚、惠、容”能够充分体现出国之交往中的美人之美的心态。在构建友好关系的过程中,我们要率先身体力行,让周边国家感受到中国的友善亲和、真心诚意、信任惠好、开放包容之胸襟,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睦邻、安邻、富邻,促进地区合作。相比较近年来个别邻国接受不了中国实力崛起的事实,背靠美国撑腰,试图把我国周边的水搅浑的做法,我国在积极推动美人之美的传统文化思想,践行李克强总理的“多栽花、不栽刺”的周边交往理念,始终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此外,“美人之美”亦可解释为成人之美、想他人之所想。我国对于周边国家建设的资金需求,常常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如早在2009年中国提出设立规模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支持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承诺当年向柬埔寨、老挝、缅甸提供总额为2.7亿元人民币的特别援助。这些表明,中国考虑到周边国家在金融危机下的实际需要,愿同亚洲国家一道共同应对挑战。又如,针对老挝基础设施的落后,我国援建老挝国际会议中心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又为老挝当年准备举办亚欧首脑会议送去所需的物资设备。平日哪个国家发生地震、海啸、台风,中国更是第一时间实施救援。2013年菲律宾遭受强台风袭击,中国政府没有纠结于菲政府在南海之所为,立即对菲律宾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从人力、物力、财力多方位救援。美他人之美,中国尽显大国风范。

“美美与共”,意味着周边各国的共存共生共赢。如习近平所说,“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为此,要“努力使周边同我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中国正在实践“着力深化互利共赢格局”的承诺,这里把周边地区大致按区域划分一下做个印证。一是中国与东南亚:我国和东盟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双方的人文交往更加密切,并倡议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构建中国与东盟“2+7”合作框架,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方案;并在开展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二是中国与中亚:倡导联手共建贯穿欧亚腹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亚国家互利互惠,以实现多边共赢。三是中国与南亚: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加强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互利合作。四是中国与东北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其中,中韩自由贸易区谈判、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均为重点。

“天下大同”,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与周边和谐、亚洲和平安定相联系的,是倡导美美与共周边外交的必然结果;意在彰显各国实现普遍的发展,是构建亚洲和谐进程的另一种表述。天下大同,需要各民族国家间秉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大同存小异,放弃偏见,着眼大局;寻求共同愿望、共同追求、共同利益,共生共荣。就目前来看,天下大同并不是固态目标,而是动态升级;美美与共的周边外交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从党的十八大到中央周边外交工作会议,“公共外交”“民间外交”“人文交流”等字眼频繁出现,既表明要扩大我国同周边关系长期发展的社会和民意基础,也是增强互信、构建和谐、天下大同的具体途径。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其核心应当是“美美与共”。新形势下,中央提出了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和总体布局,勾画出中国与周边国家立体、多元、跨越时空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践行这种战略思维,中国高层频密出访周边国家。习近平主席上任后的第一站选择了俄罗斯,李克强总理首访第一站选择印度。这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邻国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是中国邻国中人口最多的。之后,习近平访问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共和国等中亚四国,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元首理事会第13次会议。2013年10月,习近平和李克强又分别访问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泰国、越南等五国,并分别出席第21次印尼APEC峰会和第16次中国—东盟“10+1”“10+3”文莱会议以及第八届东亚峰会。这一切均反映了周边外交在我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位置,中国正在多方位地着力深化与周边国家互利共赢的双边、多边外交格局。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强调以经济为代表的“硬因素”对于塑造互利共赢、美美与共周边外交的作用时,还要进行“软创新”。所谓“软创新”就是创造文化魅力效应,提升文化软实力,吸引人们广泛的认同感,它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力。因此,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唯如此,才能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睦邻、安邻理念才能周全有效地付诸实践,美美与共的周边外交才能有效构建。简言之,美美与共周边外交,需要“一个核心,两个方面”同时增强,即以互利共赢为核心,一方面要加强“硬因素”的构筑编织,营造共同利益;另一方面要注重以文化认同为目的的“软创新”,突出魅力效应。围绕核心,两面下手,才能有的放矢,有效践行。

中央就周边外交工作召开会议,充分反映了中央对当前我国周边外交的高度重视。中国是在国际社会积极发挥正能量的国家,随着国力的上升还将为国际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尤其在经略周边发展环境上,还将积极推进地区和平,更智慧地处理双边矛盾和争端,维护国家利益和地区安全。当然,实现“美美与共”不是一个民族国家、甚或几个民族国家就可以做到的,构建“美美与共”的周边外交需要各邻国间的共同努力。中国愿意本着和平共处、互惠互利的原则,与周边国家加强政治、经济、安全合作,着力实现地区的和平与繁荣。

猜你喜欢

周边国家美美外交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跳舞美美的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个人看法
我国高校收藏中国周边国家文献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营救美美周
讨厌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将惠及周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