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砥砺奋进铸辉煌 质量创新无极限——中国石化江苏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处振兴质量工程纪实

2014-08-15张小玲左学敏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4年9期
关键词:钻井队钻井服务

本刊记者 张小玲,左学敏,王 梅

中国石化江苏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处 (以下简称钻井处)是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直属的钻井施工企业,经过近40年的艰苦创业已发展成为我国南方地区集钻井工程、钻前工程、钻井工程技术服务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石油及天然气工程服务企业。拥有员工3 100多人,现有3 000~7 000m钻机38部,其中电动钻机22部 (顶驱5部),能够承担7 000m以内,用于开采石油天然气、地热、盐硝矿藏的直井、定向井、水平井、水平连通井、侧钻井、修井等各类井的工程设计和施工。主要从事钻前工程、GPS井位测量、钻具修理服务、定向井技术服务、钻井液技术服务、固井技术服务等钻井工程技术服务。

为贯彻落实质量振兴纲要要求,钻井处紧密围绕钻井生产经营目标,以“精细管理、内涵发展”为主线,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为中心,加强管理,强化监督,为江苏钻井质量品牌树立良好形象。

1 励精图治,实现质量效益新提升

2013年是江苏钻井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个重组改革的开篇之年,钻井处风雨兼程、积极应对,实现了业务总量的新跨越。全年累计开钻262口,完井255口,完成钻井进尺72.22万m,同比增加5.31%,实现营业收入18.28亿元,同比增长20.66%。

全年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344t标煤,实现账面利润9 646万元,利润总额创历史新高,多项经济技术指标逆势飘红,成功应对了多项成本上升、考核指标上涨等多重压力,迈出了科学发展、有效发展的稳健步伐。

2 市场开拓成果丰硕

按照专业化、国际化、高端化的思路,钻井处着力做大总量、做优结构、做强管理,外部市场呈现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一是市场份额持续扩大。海外市场继续加大开拓力度,全年投标15次,成功中标4个新项目,新签合同额4.29亿元,其中,泰国项目赢得了TPI、TATEX、ECO 3个甲方的邀请,并成功开始友好合作;玻利维亚钻井、阿根廷固井项目顺利启动,成功敲开南美市场大门。域外及周边市场抢抓机遇,依靠过硬的技术实力和保障能力,新增3支钻井队;金坛储气库大包项目再次顺利启动,规模化品牌化运作优势进一步体现。全年外部市场实现收入8.44亿元,其中海外市场实现收入3.42亿元。二是市场转型迎来突破。也门项目成功将1部70D、1部50D钻机及部分库存材料,转运至阿尔及利亚及泰国市场,有效减轻了市场风险。海外市场新签合同总额的60.83%为综合大包,外部市场高端业务收入占比达到15.85%,市场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三是项目管理卓有成效。海南项目继续领跑福山油田,40639JS钻井队年进尺首次突破3.6万m,连续4年年进尺居福山油田10支钻井队榜首。新疆项目先后5队次获得西北局“红旗钻井队”称号,有4口井被评为优质工程。盐井项目11口水平连通井均实现无溶腔对接一次成功。泰国项目延长石油3口大包探井圆满完成,赢得了甲方的高度赞誉,为大包项目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

3 质量、速度、效益齐头并进

坚持以提质提速提效为目标,突出技术的应用、攻关与管理,有效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一是技术应用成效显著。以井下故障复杂预防为前提,着力打好技术“组合拳”,实现了速度与质量的同步提升。全处平均机械钻速9.29m/h,平均钻机月速度2 425m/台月。油田内部在完成井平均井深同比增加、施工难度明显增大的情况下,平均机械钻速、平均钻机月速度同比分别提高14.80%、10.93%;井身质量优质率93.50%,固井优质率91.20%,取心收获率98.92%,质量指标总体保持较好水平;并先后29次打破18项油田钻井纪录。二是攻关能力创新提升。全年共承担参与4项集团公司先导项目及科技项目、12项局级科技项目,申报专利12项,5项专利获得授权。钻井井下爆炸堵漏技术、水力加压钻井技术等一批攻关研发的实用技术得到成功应用,为破解瓶颈问题、服务勘探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三是技术管理有效推进。制定实施了陈堡区块、泰国项目YPT2井等16个区块和重点井技术方案,为安全优质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完善推行了《完井作业期间的技术要求》等5项技术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落实了技术管理职责。年初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出台的《2013年提速提效方案》为全处技术提速工作指明了方向,全年内外部市场应考核的179口井中,有122口井实现了预期目标,其中90口井达到“优秀”标准。

4 强化保井服务质量考核和施工过程质量监督

继续坚持钻井队开钻验收质量考核制度。2013年,共开钻验收103井次,查找整改问题655个,促进了设备安装质量,为生产提供了保障。在生产过程中,将保井服务质量与QHSE月度检查相结合,每月开展保井服务满意度和服务质量测评活动,对后勤单位进行考核,促进了后勤单位服务意识、服务质量的提高。2013年,后勤单位的平均保井服务满意率为98.41%。

强化钻井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全面推行钻井队单井质量风险控制点跟踪管理与效果评价,借力油田每季度完成井质量评审,不断完善钻井施工及后勤保障各个环节的作业质量和服务质量。在2013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质量大检查中,由于其质量基础工作扎实,制度健全,得到了检查团专家的一致好评。

5 积极推进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积极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向上一级部门推荐了4个优秀QC小组成果。在油田举办的2013年度质量管理成果发布会上,钻井处有2项QC成果分获一、二等奖;定向井公司成果《降低新疆项目深井随钻测量费用》获中国质量协会石油分会三等奖。全年注册QC小组及课题32个;取得各项QC成果23项,发布9项。这些成果从不同方面反映了钻井处各单位运用QC小组活动降低消耗、节约资源、提速提质提效、确保安全生产、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所取得的成绩,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00万元。

6 队伍资质认证,提升市场竞争力

按照工程队伍资质管理要求和评审细则,组织所有钻井队及技术服务队伍,着力在人员、装备、管理等考核要素上全面整合、优化和提升,确保钻井处施工队伍在域内外市场有足够的资质配备和充分的资质储备。在公司严控队伍规模的形势下,获得资质的钻井队较先前的31支增加了9支,达到40支,其中国外钻井队9支。31支国内钻井队中8支获得甲级资质,14支获得乙级资质。7支技术服务队中,6支获得乙级资质,1支达标。

7 瞄准一流提素质,队伍建设促成效

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既立足当前所用,又着眼未来所需,努力在提升“三支队伍”建设水平上下功夫。一是加大培养力度,员工素质逐步提高。积极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先后推荐26人参加技师、高级技师培训鉴定。围绕国际化、高端化发展需求,先后组织99人次参加国际化管理及专业技术培训;克服现场人员紧缺的困难,选拔22名干部参加英语强化培训,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国际化适应能力在大力培养中得到提高。针对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用工政策的调整,立足内部挖潜,公开选拔、培训钻井工程、钻井液、机械电气3个专业共34名后备技术人员。二是突出竞争性选拔,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对固井公司副经理、财务科副科长等岗位和副主任师职位实行公开竞聘,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畅通成长通道。加大轮岗频率,共对524名操作人员、133名管理干部及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岗位轮换。坚持用好的作风、好的机制选拔好的干部,完善了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机制,全年共有54人得到提拔任用。积极探索用工结构调整,对部分井队后勤服务工作实行业务外包,先后对186名员工进行培训转岗,一线缺员的压力得到一定缓解。三是加强业绩综合考评,骨干人才激励得到体现。坚持对国内施工的钻井队主要领导进行星级考评,49名井队党支部书记和队长获得了32.3万元奖励;50名海外骨干人员获得了71.55万元激励基金;有80名专业技术人员因创新创效突出而受奖40万元。

猜你喜欢

钻井队钻井服务
自升式钻井平台Aker操作系统应用探讨
钻井队成本控制现状及主要途径探析
归侨钻井队一箭三雕
扫描“蓝鲸”——观察海上钻井平台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每期一照
裂缝性致密储层钻井完井液漏失损害带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