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勤使命-2013”海上医疗救护演练中检伤分类管理难点与对策

2014-08-15马宝岚时春华

实用医药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课目伤情卫勤

马宝岚,时春华,施 露

历时6天的“卫勤使命—2013”军地联合海上实战化医疗救护演练于2013-04-15在黄海某海域圆满结束。这是我军运用医院船、救护艇、救护直升机等新型海上医疗救护平台,融入地方卫勤机动力量,首次开展的军地联合海上医疗救护演练。演练实现了医院船医疗救护的“实战化、模块化、信息化、标准化”。伤情设计突出了烧伤、海水淹溺、爆炸伤、冲击伤、复合伤及合并海水浸泡伤等,伤情重、伤类复杂,如何使伤员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及时、合理和高效的医疗救助,做到迅速分类、准确分流、及时救治,检伤分类组的工作尤其重要。演练时间短、任务重、难度大,分类组清醒分析管理难点,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克服了人员、环境及训练课目陌生的困难,圆满完成了分类任务,受到总部首长的好评。下面对分类组管理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建立军地联合模式下海上医院船医疗救护标准化管理模式及工作流程提供借鉴。

1 一般资料

1.1 人员配置 医护人员共11名,医师5名,护士6名。设组长1名,护士长1名。成员分别来自山东、湖南、安徽、厦门三省一市的军队及地方三级甲等医院。

1.2 模拟伤员设计 该次演练批量通过伤员共60例,直升机换乘6例,其余为救生艇换乘伤员。其中危重2例,重伤33例,中伤20例,轻伤5例。伤情设计贴近现代海战伤特点,伤类为炸伤、烧伤、挤压伤、撞击伤、冲击伤、刃器伤,合并海水浸泡伤等,伤型有海水淹溺、烧伤、吸入伤、骨折、穿透伤、贯通伤,胸腹部开放伤、四肢伤合并海水浸泡伤等,复合伤多、伤类伤型复杂、伤情重。

1.3 工作任务 演练要求达到“实战化、模块化、信息化、标准化”。分类组负责所有模拟伤员的化妆、直升机及救生艇换乘伤员的前接、批量通过伤员的检伤分类及后送任务,分类工作在1甲板和01甲板两个分类区同时展开,分类场设有抢救区,对危重伤员边分类边急救。分类流程结束后,在指挥组的协调下部分人员加强其他医疗小组的救护任务。

2 管理难点分析

2.1 演练任务标准高 要实现实战化、模块化、信息化、标准化。由分类组承担化妆任务,现代战争伤情复杂,演练要求逼真,模拟伤员化妆要贴近实战,组员缺乏化妆技巧。检伤分类要应用电子伤票系统,其规范使用需即时培训、熟练。

2.2 演练任务及环境陌生 所有组员首次参加大型医院船海上医疗救护任务,首次登船,对医院船复杂的环境、医疗设备性能及使用不熟悉。无固化的标准流程和工作职责、岗位说明等。

2.3 协同演练人员陌生 组长及护士长对所属人员临床经验、工作经历、专业水平及技能不了解。组员来自不同医院、不同专业,相互之间不了解,军地人员首次合作。

2.4 时间紧,任务重 从医疗队员集结、训练至出海只有2 d准备时间。现场训练时间只有5 d。大批量通过伤员,60例伤员模型由卫勤专家精心进行伤情设计,贴近实战,且伤类伤型复杂、伤情重,组员平时工作中接触少,经验不足。

3 管理对策

3.1 摸清组员专业水平,迅速进行岗位配置 迅速召开小组会,请所有组员简要自我介绍工作经验及专长,组长重点把握其口头表达能力、思路是否清晰及其应急反应能力,迅速摸清所属人员执行不同任务的能力。根据分类后送组的任务需求及特点设置医护岗位,根据人员的能级水平进行科学配置。

3.2 医护人员合理分组,明确岗位职责及标准化流程 迅速制定各岗位职责说明,质量标准,工作流程,在实际演练中不断修正完善。根据人员专业技能及应急反应能力,遵循强弱互补的原则,将医护人员分为4组,组长、护士长负责总体协调指挥,选配1名高年资护士作为机动力量,负责伤员登记工作及待检伤员的伤情巡视。根据两个分类场的功能设计,配备人力,抢救小组、前接小组重点配备01甲板,根据专业特点分配每组的工作任务。

3.3 明确前接及救护组任务,制订应急预案及流程 明确前接任务组及应急救护组人员及职责及流程,对两层甲板检伤分类力量合理部署,做好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发生。

3.4 建立训练前的准备会制度,做好会前沟通 训练前明确训练课目及要求,训练后进行总结讲评,要求人人发言,集思广益,重点梳理查找训练中存在问题,及时修正,不能解决的请教卫勤专家,并上报指挥组。各项管理措施实施前充分研究论证,训练中注重效果,注意收集意见和建议,训练后总结完善。

3.5 熟悉演练课目相关知识技能,即时组织培训 训练前对训练课目进行准确清晰描述,并迅速组织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检伤分类方法的规范培训;对地方人员进行军容、军纪、海战伤伤情特点及战伤救护知识进行补训;组织现代海战伤化妆技能训练,请相关卫勤专家授课指导,学习海战伤伤员化妆技巧。

4 体 会

检伤分类是战时实施海上伤员救治的第一步,面对大批量的危重伤员,准确、快速的检伤分类是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的关键工作之一[1,2]。现代海战伤突出烧伤、海水淹溺、爆炸伤、冲击伤、复合伤及合并海水浸泡伤等,伤情重、伤类复杂,如何在较短时间内使伤者得到及时、合理和高效的医疗救助,做到迅速分类、准确分流、及时救治,检伤分类组的工作显得尤其重要[3,4]。本次演练伤情设计贴近现代海战,又是首次开展的军地联合作战,分类组克服了人员、环境及训练课目陌生等困难,圆满完成了任务,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4.1 组员科学合理的配置产生了最大效能 通过对所属医护人员迅速摸底,了解其工作经历及性格特点,进行了专业及应急反应能力的互补分组。将医护人员分为4组,选择1名应急反应能力强,综合处理问题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巡视、应急及登记、统计工作,为保障组长准确地指挥协调提供了依据。

4.2 标准化工作流程为出色完成任务提供了保证 在对医护人员进行分组配置的同时,准确描述各组的职能、工作流程及规范清晰的报告和口令,在训练中得以熟练运用。

4.3 有效的知识技能培训保障了任务的顺利完成 利用统一训练课目外的业余时间,组织人员对现代检伤分类标准化流程,包扎、化妆等技能等进行快速培训,人人掌握,保证了大批量伤员化妆任务的顺利完成。

4.4 规范的应急预案保证了紧急救治任务的有序完成 对两个甲板的检伤分类及抢救区的器材设备使用进行了培训,明确了紧急救治任务组及其职能,检查补充急救器材和药品处于良好应急状态。在实施批量伤员检伤分类时成功复苏了1例海水淹溺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的伤员。

4.5 组务会制度的建立,做到了训练工作指挥有力,落实到位 每个课目训练前,明确目标和要求,规范流程和标准,有问题及时修正,保证了训练课目的优质高效完成,训练效果明显提高,分类组紧张有序、迅速准确、规范高效的工作受到了各级领导及卫勤专家的高度评价。

[1]陈永鹏,王 宏,鱼 敏.战时海上伤员检伤分类原则的伦理学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12):746-748.

[2]王文珍,黄叶莉,张恩华,等.海上医院船分类工作初探[J].护理管理杂志,2004,4(12):36-37.

[3]周亚平,刘文宝,陈立富,等.信息化检伤分类装备在海上卫勤模拟训练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6):552-553.

[4]高 峰,包亚军,刘文华.军队医院平时急诊与战时检伤分类结合研究[J].人民军医,2008,51(12):762.

猜你喜欢

课目伤情卫勤
基于Excel的军事体育考核成绩统计表的设计与实现
伤情驱动在卫生分队演训中的初步探索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384例急诊军事训练伤伤情及心理应激分析
某部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经验做法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
某部冬季野营拉练卫勤保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