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监狱干警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干预措施

2014-08-15王恩忠傅庆新滕丕强祖辉军赵洪方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监狱心理健康

王恩忠,傅庆新,滕丕强,祖辉军,赵洪方,卢 岩

监狱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其内部是相对封闭的半军事化管理,长期高戒备使监狱干警一直处于谨慎和警觉状态。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对监狱干警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的影响是目前监狱干警最需要得到重视的问题之一,与一般群体相比,监狱干警需要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需要面对更多不可预见的各种突发事件,因为这关系到整个监狱犯人改造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本文主要阐述了导致监狱干警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干预措施。

1 主要原因

1.1 岗位环境及职业特点 监狱特殊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是造成监狱干警心理出现异常的最主要因素。工作环境的高风险和工作要求的高标准给监狱干警的身体和心理造成较大的压力,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安全管理、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生产劳动等占用了监狱干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其参与社会活动、业余生活等时间相对较少,使监狱干警长期处于心理应激状态。监狱的半军事化管理,工作时间长、强度大,缺乏充足的休息,长期面对着各种充满消极情绪的服刑人员,甚至还存在着极端人员,工作任务是相当繁重和危险的,这些紧张因素均使监狱干警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李冬保[1]采用问卷法对江西省多家监狱173 名监狱干警的职业压力与工作倦怠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监狱工作的环境及管教工作本身是引起监狱干警压力的主要原因。监狱干警尤其是基层警察需要直接面对罪犯,直接承担教育和改造罪犯的任务,其与罪犯的心理和行为冲突是即刻的和面对面的,心理焦虑水平远高于普通人群,有研究显示,监狱基层警察焦虑水平远高于监狱机关警察[2]。再者,监狱一般多远离城区,地处交通相对闭塞的地域,交通不便和信息不畅,生活单调,工作条件艰苦,相对脱离社会群体,也可能导致干警长期精神紧张和压抑。研究表明,处于紧张状态下的机体可出现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内分泌、代谢及免疫过程的变化。

1.2 生理及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年龄、工作年限和受教育程度均会对监狱干警的心理健康及工作状态产生影响。一般年龄<30 岁或工龄<5 年的青年干警生理和心理发育正处于过渡期,具有较强的上进心和强烈的事业追求;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认知能力比较强,接受新事物快;同时其具有丰富的情感和强烈的民主意见。但是青年干警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具有快速而不稳定的特点,适应能力、鉴别能力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在成长的过程中,特别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因此这一群体干警职业成就感比较低。 >30 岁或工作年限>6 年的干警因为从事监狱工作的时间比较长,心理健康问题更突出,其可能因为缺乏继续成长的动力和支持,工作缺乏挑战性,从而表现出玩世不恭的倾向,对工作表现出更多的疏离感[3]。

个性特征影响个体对外界因素的反应。不同的人格特征在面对外界不同的事物时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和反应方式,性格外向乐观的人多积极主动和容易接受外界的心理支持,通过努力工作和学习,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适应监狱生活,最终成功地获得解决问题和恢复心理平衡的方法。而内向和情绪不稳定的多在生活中采取消极的方式,对生活环境改变的适应能力较差[4]。Friedma 研究提出A 型行为者多数存在着个性较强、焦躁紧张、缺乏耐心、容易产生敌意、具有冲动性等特征,其有着强烈的竞争性、支配性、人际敌意和时间紧迫感,焦虑症状的发生率明显增高[5]。

1.3 社会及教育普及因素 监狱是社会的一个特殊部分,因其固有的特点导致监狱干警对社会客观存在的刺激因素的应激能力较差,对挫折的耐受力也相对弱,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劳动就业形式逐渐趋向多样化、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关系趋向复杂等,使监狱干警更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在监狱这个特殊的环境,具有时间紧迫性及竞争性,缺乏社会的认同感,社会价值观的评价等级较差等,冲击着部分监狱干警的理想、信念、奉献精神、价值追求。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团队协作精神、经不起批评、受不起挫折等特征,会导致情绪多变,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6]。

其次,社会对监狱警察存在的心理问题不够重视。近年来,我国对罪犯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提高了罪犯改造的质量[2]。然而,却忽视了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监狱内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及相关的设备为服刑人员服务。但是监狱警察在工作中或生活上遇到的心理问题却无处咨询,如果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中,心理压力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缓解,心理问题自然会积累增多。

2 干预措施

监狱干警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持监狱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寻求有效的医学和自我保障措施以增强监狱干警的心理适应能力,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提高工作效率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2.1 构建监狱干警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国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灵魂,在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中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具有统摄协调和驱动的功能,能够引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监狱干警作为一支半军事化的队伍,需要通过法治理念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专题实践教育等活动的开展,造就监狱干警良好的核心价值观。监狱干警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必须自觉服从于国家的工作大局,牢固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贯彻执行监狱的工作方针“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在工作中正确执行刑罚、惩罚和改造罪犯,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不断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保持监狱干警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的有效措施之一。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用心理专家讲座、培养专业的心理疏导员、订阅心理健康刊物等多种形式,使干警具备了解心理健康的途径,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要做好本职工作,需要在生理和行为上均适应监狱和社会生活。监狱内部需要建立包括党政机关领导、基层干警和医务人员在内的心理咨询网,由专门的监狱心理咨询师进行业务管理,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定期举办心理咨询培训班,增加监狱干警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与社会专业人员的协作与技能交流等工作,设立相应的心理咨询室、咨询热线、心理咨询信箱等,尽可能通过多种形式及时为监狱干警提供心理指导。遇到有心理困扰的干警应及时地给予心理治疗以缓解和消除心理冲突,同时定期对干警进行相关的心理评估,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增加干警的心理保健常识,端正其对心理咨询的看法,引导干警更新观念,积极主动地寻求帮助,缓解消极的负面情绪,避免因为心理问题的加重而导致心理危机的发生。

2.3 必要的心理行为训练 提高监狱干警的心理素质是增强监狱队伍战斗力和工作效率的关键,必要的心理行为训练是提高心理素质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监狱应当提高心理行为训练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监狱中的应用,对干警心理行为训练的意义日显重要,训练的手段和方法也多样化。河北冀东监狱建成了中国首家司法干警心理训练基地[7],基地引入了心理行为训练系统,采用计算机技术与行为训练相结合方式,用计算机心理素质测评软件对干警的人格特征、个体能力、心理健康、工作控制能力、应付压力的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测试,进而分析和掌握干警心理的总体状况和个体差异,为普遍心理行为训练提供依据;采用心理能力测试软件对干警的逻辑思维能力、记忆能力、观察能力、反应速度等基本心理能力做出个性评估,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心理行为训练方案,然后根据需要单独设置情景训练科目,心理训练师对受训人员在训练中暴露的心理问题加以现场指导,之后专门强化训练,提高监狱干警的心理素质。这种将科学技术力量引进心理素质建设,开展监狱干警心理行为训练的新模式,是推进监狱心理工作创新发展的新途径,对于提高监狱干警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监狱干警的心理训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有效的训练方式。

特殊的使命、严明的纪律、封闭的环境等使监狱干警承受着比普通人更大的心理压力,直接与罪犯接触并肩负着巨大的教育、生产和安全责任,身心长期处于高强度应激状态。监狱各级组织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维持监狱干警的心理健康,加强对监狱干警的心理干预,研究和探索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和行为训练,提高监狱干警的敬业精神和荣誉感,创造更广阔的发展和成长空间,为改善监狱干警心理健康问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 李冬保. 监狱干警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 (36):53-54.

2 刘伟,吕晶,池旭东,等. 监狱基层和机关警察焦虑状况的比较[J].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 (46):59-61.

3 李岩,段晓英,黄慧,等. 监狱警察工作倦怠、心理健康及两者的关系[J]. 山东精神医学,2005,18 (4):235-237.

4 赵素华,廖小华,王玲芝,等. 监狱警察焦虑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 (22):30-32.

5 张亚林,杨德森,曹玉萍,等. 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个性特征、行为模式及其可塑性研究[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5):414-416.

6 曹日芳,陈树林,宋伯翎,等. 监狱干警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状况调查分析//2006 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

7 马竞,曹天健,冀东监狱首创干警心理行为训练[N] . 法制日报,2006-12-12 (2).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监狱心理健康
监狱选美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论监狱企业立法
诞生在监狱中的牙刷
欢迎你到监狱来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