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巴马县东烈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2014-08-15陆干强黄绍剑广西第四地质队广西南宁530031

化工管理 2014年15期
关键词:高岭石褐铁矿硅化

陆干强 黄绍剑(广西第四地质队 广西南宁 530031)

一、成矿地质背景

矿区位于右江裂陷盆地桂西孤立碳酸盐台地凤山与凌云台地之间的衔接地带。区域地质构造活动强烈,褶皱、断裂、节理及劈理十分发育。区域矿产热液矿床主要有金矿、锑矿等,金矿主要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微细粒金主要产于大断裂带上或背斜核部,主要赋存于三叠系地层中,目前发现或开采的有明山、金牙、谋屯、东烈、巴叶、中亭、弄潭等金矿点。

二、矿区地质特征

1.地层

矿区位于西林一百色断褶带与都阳山隆起交接的月里槽状向斜西翼。呈近南北向平行分布。区内出露的地层有二叠系的合山组;三叠系的罗楼组、板纳组、兰木组。现将地层特征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合山组(P3h)

分布于矿区西部,平行不整合于茅口组之上,按岩性可分上下部。下部为一套深灰色中~薄层含硅质团块、白云岩团块微晶灰岩、生物屑灰岩、粒屑灰岩。底部为30~60cm的紫红色铁铝岩。厚125m。上部为深灰—灰色中—厚层块状含硅质团块含白云岩团块生物屑灰岩、微晶灰岩、粒屑灰岩偶夹中层泥岩。厚94m。

(2)罗楼组(T1l)

分布于矿区中部。底与合山组呈断层或平行不整合接触,多数矿体赋存于本段地层中。岩性为一套灰黄的扁豆状灰岩、条带状泥灰岩、灰岩。产菊石、双壳类化石。

(3)板纳组(T2b)

分布于矿区中部,岩性主要为一套灰色中厚层杂砂岩、薄层粉砂岩及泥岩组合,底部为灰白—灰绿色中层状中酸性沉凝灰岩,含有大量双壳类化石,少量的菊石、瓣鳃类化石。

(4)兰木组(T2l)

分布于矿区东部,为一套灰绿色厚—块状不等粒杂砂岩、薄层粉砂岩及钙质泥岩三者互层,组成一个向上变细的沉积回。地层基本层序为向上变薄变细的沉积旋回。古生物化石较少,仅见少量瓣鳃类化石。

2.构造

矿区位于巴马一凤山谋屯一凌云一更新一金牙断裂组成的台缘断裂构造南段,近南北向月里向斜的南西翼。区域构造线为近南北向及北西向。区内褶皱、断层、劈理构造发育。

(1)褶皱

矿区在区域上处于月里向斜的西侧,区内褶皱与二三叠间滑动断层较密切,主要为发育在F1东侧的牵引小褶皱。

(2)断层

矿区内断层主要为沿二、三叠不整合面发育的大型层间滑动断裂(F1),走向近南北向,长>5.5km,宽10~40m。断面起伏不平,倾向东,倾角一般在35°~80°间。沿断层带硅化破碎蚀变强烈,有少量细石英脉沿裂隙穿插充填,形成串珠状硅化包。具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绢云母化、方解石化。该断裂带为区内控岩控矿构造,目前的5个矿体均产于其东侧。另一条断层(F2)与F1大体平行,主要沿板纳组分布,局部截切罗楼组,具破碎及弱硅化,矿化较差。

3.蚀变作用

矿区出露均为沉积岩,主要蚀变作用有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绢云母化,它们分布在构造角砾岩带上或者断裂带附近,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三、矿床特征

1.矿体特征

矿区目前已发现金矿体5个,均产于二、三叠不整合面附近的断裂带上或旁侧。各矿体特征如下:

①号金矿体:产于二、三叠不整合面的断层破碎带上,矿体呈透镜状—长方形状,地表控制长180m,由中部往两头尖灭。

②号金矿体:产于二、三叠接触面强硅化断裂带及其附近的硅化带上。矿体呈透镜状或扁豆状,北部稍厚,往南变薄,分别向两头尖灭。

③号金矿体:产于F1断层东侧,呈透镜状产出,地表控制长110m,厚5.88~6.37m,矿石具硅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局部见石英脉穿插在矿石中。

④号金矿体:产于F1断层东侧,呈透镜状产出。地表控制矿体长约330m,矿石主要为断层硅化破碎岩,泥质粉砂岩次之,矿石氧化较好。

⑤号金矿体:产于F1断层上盘的片理化泥岩中,地表控制长约100m,矿体厚4.30~4.49m,矿石为片理化、黄铁矿化、高岭石化泥岩。矿石比较破碎,氧化较好。

2.矿石质量

矿区内所发现的5个金矿体均为氧化矿石。矿石大多比较坚硬,但孔洞很多,普遍硅化、黄铁矿化、高岭石化;矿石类型有:(1)、高岭石化-硅化-褐铁矿化构造角砾岩型;(2)、高岭石化硅化黄(褐)铁矿化泥质粉砂岩型;(3)、硅化-黄铁矿化-毒砂矿化粉砂质泥岩型。矿石矿物组成比较简单,主要为含金黄铁矿、褐铁矿、石英细脉、高岭石;黄铁矿以它形粒状为主,其次为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脉石矿物为石英、绢云母、高岭石及方解石等。

结论

(1)本矿区的矿床类型属蚀变微细粒浸染型(卡林型)金矿床。

(2)构造是区内主要控矿因素。坡心—东烈的大型层间断裂是区内的控矿断裂,它的多期活动不但带来大量的深部成矿物质,而且还能活化岩石中的成矿物质,使它们活化迁移并富集成矿。

(3)金矿体主要赋存于三叠系罗楼组下部,岩性主要为富含钙质的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实验证明,富钙岩石对金元素富集起重要作用。

(4)区内主要直接的找矿标志有: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高岭石化。

[1]1:20万东兰幅区域地质测量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局.1971.

猜你喜欢

高岭石褐铁矿硅化
安徽省宣城市溪口—鲍坑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安钢烧结机配加澳褐铁矿粉的生产实践
二氧化碳在高岭石孔隙中吸附的分子模拟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山湾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综合评价
内蒙高岭石烧结性能与应用试验
褐铁矿粉的烧结基础特性的实验研究
褐铁矿选冶技术进展概述
古木硅化处理对其物化性能的影响
高岭石电子结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国内褐铁矿烧结技术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