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1块分采区开发效果综合评价及调整研究

2014-08-15董慧娟中油辽河油田公司海南油气勘探分公司辽宁盘锦124010

化工管理 2014年15期
关键词:递减率采出程度高含水

董慧娟(中油辽河油田公司海南油气勘探分公司 辽宁 盘锦 124010)

海1块构造位置位于辽河断陷盆地中央凸起南部倾没带的南端,是海外河油田的一个主力区块,开发目的层为下第三系东营组马圈子油层,含油面积5.9km2,石油地质储量1227×104t。对海1块进行细分层系全面注水调整,划分出分采区,通过细分层系井网调整,分采区内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达到82.5%,比全块高8.4%。目前,海1块已处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双高”阶段,剩余油分布零散,改善水驱效果难度加大。本文通过对分采区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确定了分采区不适合进一步扩大,而应进行内部调整,提高注水井分注级别,努力实现分注分采,改善水驱效果。

一、分采区概况

分采区共有油井24口,开井22口,日产液504t/d,日产油74t/d,含水85.3%,年产油2.36×104t,采油速度0.95%,累积产油120.34×104t,采出程度38.65%。注水井11口,开井10口,日注水324m3/d,年注水量9.68×104m3,年注采比0.61,累积注水157.64×104m3,累积注采比0.34。

二、分采区综合评价

1.水驱动用程度高

目前,海1块分采区水驱控制程度91.7%,水驱动用程度82.5%,分别高于区块整体开发水平4.7%和8.4%。

2.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不断完善注采结构,分采区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有效控制,含水上升率由1.29%下降到目前的0.58%。

3.地层压力保持相对稳定

通过注采系统的不断完善,断块地层压力相对稳定,保持在饱和压力85%以上开采。

4.递减率略有上升

通过分层系加密调整、注水井网调整等一系列的油藏综合治理,分采区稳产基础得到有效加强,特别是开始引进深度调剖和压裂填防砂技术、开展周期注水、大规模找堵水等综合调整后,自然递减率和综合递减率大幅度降低,分别下降到15.3%和10.5%。但由于多轮次调剖效果变差、水井分注级别低、因油稠、出砂等原因影响,递减率又有增大的趋势。

5.水驱采收率提高

海1块采收率由开发初期的23.9%上升到细分层系全面注水开发后的41.7%。当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时,仅采出地质储量的20%,大部分储量是在高含水期采出。针对分采区进行研究,通过运用甲型水驱曲线等五种方法,对分采区上、下层系分别计算,预测分采区最终采收率可达48.3%。

三、分采区调整可行性研究

1.部署加密调整井的潜力

通过对分采区产量进行按层系劈分,上下层系采出程度分别为35.11%和40.37%,确定单井控制剩余可采储量为0.9×104t,且分采区平均井距为164m。因此,在分采区部署加密调整井潜力较小,受现有井网限制,无法严格实现分注分采。

2.注采系统的完善程度

海1块d3段北部断层附近,近两年投产更新井、侧钻井7口,目前这些油井平均动液面980m,低于全块平均动液面,而且分采区注采井数比偏低,低于整个断块1:2.0,分采区局部地区缺少注水井点,现有井网条件下完善难度大。

3.注水井分层注水情况

分采区油水井井段较长,层间矛盾突出,各主力油层组吸水剖面统计,吸水状况差异较大,其中E3d2Ⅲ油层组吸水厚度占90.3%,而E3d3Ⅱ油层组吸水厚度只占40.2%,有待进一步细分注水。但由于受油稠、出砂影响,投捞水嘴困难,多级分注受限制,三管分注井占分注水井总数的63.6%,平均5.4层/段,分注级别有待提高。

4.剩余油分布情况

通过统计新钻井、侧钻井、水平井钻遇情况,注水波及体积系数达82.5%,平面上剩余油分布零散,改善水驱效果难度大。如海13-18井侧钻后只有2个小层解释为低油层,其余均水淹,波及体积系数达93.47%。

四、分采区调整对策

分采区合采井数8口、合注井数8口,且井段长、分注级别相对较低,没有实现真正的分注、分采。受过去逐层上返开发方式影响,上层系开发力度小、采出程度低,潜力大;下层系开发力度大、采出程度高、潜力相对较小。在无法扩大、加密调整的条件下,计划针对分采区大井段合注的9口注水井进行多级分注,注水细化到小层,以达到分采分注的最终目的。对分采区北部断层附近上下合采产量不理想且高含水的油井,考虑改为上层系油井或转为水井。加大采油井堵水、回采和调层力度。对生产或主要生产下层系的且产量较高的油井,仍做下层系油井;对下层系高含水井但上层系有潜力层的改为上层系油井,以提高上层系动用程度。

结论

综合、客观的评价分采区开发效果,通过分析目前生产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研究分采区扩大、调整的可行性,对下步调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制定合理的调整对策,能有效地改善分采区水驱效果。

[1]伍志敏,李铁栓,张钦花,安丽丽 稠油油田注水开发后期措施挖潜对策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4年02期,41-42,101.

[2]郭宁彦,邓新颖,郭晋利,张昕,张海燕 总结剩余油分布规律,确定油井措施挖潜方向[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12期,94-95.

[3]周鹰 海外河稠油油田注水开发效果评价[J].特种油气藏,2001年03期,46-50,115.

[4]黄延章 低渗透油层渗流机理研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85~86.

猜你喜欢

递减率采出程度高含水
延长油田南部长8致密油藏注CO2吞吐实验
特高含水油田的“硬稳定”之路
高含水水平井控水效果量化评价方法与应用
水驱油藏产油量递减率影响因素的分解方法——以锦州9–3油田和渤海油田的应用为例
特高含水期相渗关系表征新理论与实践
一种水驱油藏产油量递减率评价新方法
上市储量评估中指数递减法合理递减率的选取
采出程度对内源微生物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
聚合物驱油田交替注聚参数优化研究
延长油田递减率计算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