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管单位体制改革“两费”落实情况调查分析

2014-08-15杨晓克张爱锋赵璐璐河南省白沙水库管理局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4年2期
关键词:白沙水管管理局

□宋 倩 □杨晓克 □张爱锋 □赵璐璐(河南省白沙水库管理局)

水管单位体制改革“两费”落实情况调查分析

□宋 倩 □杨晓克 □张爱锋 □赵璐璐(河南省白沙水库管理局)

水管体制改革,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规范的原则,实现了水管单位、维修养护单位、其他单位的机构、人员、财物的分离。文章通过对水管单位水利工程的现状和水管体制改革的成效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水管体制改革后“两费”落实的情况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水管单位;体制改革;“两费”落实;调查

水管体制改革是水利工程管理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里程碑式的重大变革,特别是“两费”(运行管理费、工程维修养护费)落实,既是水管体制改革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改革的难点,能否在“两费”落实上取得突破,直接决定着改革目标能否真正落实。近年来,白沙水库管理局把“两费”落实作为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来抓,通过扎实努力工作,打破了长期以来制约水管单位发展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粗放等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

1 水利工程现状与作用

1.1 水利工程现状

白沙水库位于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颍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985km2,占颍河全流域面积的13.60%。始建于1951年4月,1953年8月竣工,1956年2月扩建,1957年12月扩建工程完成。设计标准为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总库容2.95亿m3,兴利库容1.15亿m3。2003年6月对主坝、溢洪道、泄洪闸、东副坝、西副坝进行除险加固,总投资9429万元,2006年6月通过竣工验收,水库安全标准达到两千年一遇校核。

水库下游的白沙灌区是全国大型灌区之一。有南、北、东、新北干渠4条,支渠8条,全长147km,设计灌溉面积2.02万hm2,有效灌溉面积1.36万hm2。南、北干渠于1951年开始勘测设计,1954年施工,1955年建成。1958年兴建东干渠,1965年续建,1966年5月完成。新北干渠于1975年8月开始勘测设计,1976年11月动工兴建,1980年元月停工,1988年4月续建,1990年完成,2009年10月白沙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开工建设。目前,已整修干支渠50km,完成投资5167万元。

1.2 水利工程为改善民生、服务民生做出巨大贡献

建库60多年来,白沙水库共拦蓄>1000m3/s的入库洪峰11次,保证了下游239km2范围内152万人生命财产安全。年均农业灌溉供水1600多万m3,工业供水1300多万m3,生态环境供水450多万m3,年均防洪效益2430万元,灌溉效益1008万元,供水效益2158万元。

白沙灌区内有土地面积3.97万hm2,其中耕地面积为2.46万hm2,涉及禹州市15个乡(镇、办)及许昌县3个乡镇,292个行政村,人口45.86万人。通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明显改善了工程状况和灌溉条件,极大地促进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周边的农村生活及工业生产和环境用水提供了保障,工程效益十分显著。

2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省水利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白沙水库管理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国办发[2002]45号)和省政府《关于批转省水利厅河南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2004]75号)等文件精神的要求,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结合工程管理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制定了《河南省白沙水库管理局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通过领导班子多次研究,职工代表反复讨论,经职代会表决通过,报省水利厅批复后实施。2008年12月10日组织召开了全局职工动员大会,通过动员发动,进一步统一了职工思想,提高了职工对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的认识。随后,管理局根据《河南省水利厅关于直属水管单位科级及以下职位竞聘上岗意见》(豫水体改〔2008〕4号)和有关规定,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了科级职位和一般管理岗位的竞聘。由于工作到位、措施得力,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于2008年12月31日顺利完成。在整个过程中,白沙水库管理局始终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笔试、面试和民主测评,产生了23名中层干部,45名公益性岗位事业编制的一般管理人员,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年青干部,实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建立了一支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知识结构互补、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通过两个层面的竞聘,95%的业务骨干走上了管理岗位,自收自支事业编制人员也通过聘任走上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保证了大局稳定。

2.1 改革前情况

白沙水库是以防洪为主、兼顾农业灌溉和工业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白沙水库管理局属差额补贴单位,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共有在职人员145名,离退休人员69名。设置总工程师、监察员、工会主席3个正科级岗位,11个正科级科室,4个副科级单位,共计15个科室,科级干部28名,其中正科级职数13名。

2.2 改革后情况

按照“精简、优化、高效”的原则,省编委(豫编[2008]14号文)批复白沙水库管理局事业编制120名,全供事业编制73名,其中处级领导职数4名,科级领导职数23名(含总工程师、纪检监察员、工会主席各1名);自收自支事业编制47名。改革后,管理局新定编制人员全部从现有正式在职人员中聘用,并签订聘用合同,严格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定编到人。共有在职人员113名,离退休人员101名。设置有总工程师、纪检监察员、工会主席3个正科级岗位;7个内设机构;2个二级机构;共计9个科室。科级干部23名,其中正科级职数12名。与改革前相比,科室设置减少了6个;科级干部减少了5名;在职人员减少了32名。经费增加了300多万元。

通过管理体制改革,白沙水库管理局理顺了管理体制,激活了运行机制。基本支出及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统一由财政拨付,财政经费保障水平大为提高,从根本上解决了工程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冲突,缓解了工程管理与经营、维护的相互矛盾,管理岗位的职工也从过去繁重的经济创收工作中解脱出来,建立了一支职能清晰、职责明确、高效精干的规范化、专业化、现代化管理队伍。

3 水管体制改革“两费”落实情况

根据2008年河南省对白沙水库管理局体制改革方案的批复,白沙灌区管理人员区别不同类型,经营渠道分别是:公益性人员经费由省财政厅按河南省事业单位人员标准统一供给,自收自支人员经费按同类人员标准,由管理局自营收入保障。按照这两种不同保障渠道,从2009年开始,人员经费已足额落实。

维修养护经费在水管体制改革中,按有关规定进行了测算。经测算,白沙灌区每年需要工程维修养护经费282万元。2011年之前,以上经费省级没有安排。期间,为保证已完成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维修养护,管理局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工程管理。2012年,省级共安排白沙水库管理局420万元维修养护经费,管理局统筹水库灌区工程需要,其中用于灌区维修养护137.68万元。2013年至9月底省财政厅下达白沙水库管理局工程维修养护经费120万元,目前,年度工程维修养护项目正在实施。

4 “两费”落实成效与存在问题

4.1 “两费”落实成效

“两费”的解决落实,不仅使职工办公条件、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工作积极性得到提升,工作效率提高,保障了职工队伍的基本稳定,更为保证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和规范化管理创造了物质条件。经费解决前,白沙水库管理局出台《河南省白沙灌区骨干工程管理办法》,每年拿出10万元用于骨干工程维修养护,但得不到全面系统的维修养护。2012年经费到位后,灌溉工程得到了正常维护养护,提高了渠系水利用率,为渠系工程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4.2 存在问题

维修养护经费未足额到位,影响已节水改造工程规范化管理和未改造工程的安全、正常运行。

4.2.1 对已完成节水改造工程的影响

灌区地处丘陵地带,渠道大部分靠山岗和村庄,山洪泥石、村庄的生活垃圾、建筑物人为破坏等现象时常发生,由于经费不足,给已完成节水改造工程的规范化管理增加了难度。

4.2.2 对未完成节水改造工程的影响

白沙灌区运行五十多年,老化、淤积严重、多年带病运行、退灌严重。虽然2009-2011年度进行3个年度技术改造,但改造没有系统完成,灌区未改造骨干工程长91km,建筑物407座,灌区占线长,管理人员少,未改造的工程老化和人为破坏严重,灌溉放水得不到科学管理,渠系水利用系数低,影响灌区效益的发挥。维修养护经费不足,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正常运行。

5 措施与建议

根据水管体制改革的要求,水管单位的维修养护费已经完成测算工作,上级有关部门应进行核定,为今后的资金安排和使用建立依据,同时,建议上级部门要按照核定标准及时安排,以便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根据资金状况,统筹安排年度实际工程维修养护,促进规范化管理。

水管单位应转变工程管理思路,提高工程管理水平。运用市场机制,促使工程维修养护实行外包服务,或组建市场化的工程维修养护公司,将维修养护的职能和人员从管理机构中剥离出来,从组织体系建设上保证工程管养分离。制订维修养护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完善配套制度建设,加强监督使用和考核验收,使维修养护经费支出科学化、合理化和尽量最小化。

TV-9

B

1673-8853(2014)02-0061-02

2013-12-16

符 蕾)

猜你喜欢

白沙水管管理局
安奇奇与小cool龙(第五回)
白沙水库
白沙涧
首席水管工
小赛和水管
白沙水库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组建三江源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局的通知
长江航务管理局
马虎的水管工
巧借它山之石 铺宽转型之路——赴新沂市盐务管理局考察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