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突发事件报道策划对记者的要求

2014-08-15王艺臻

传播与版权 2014年1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策划

□ 王艺臻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赵振宇认为,新闻报道策划是指新闻报道的主体遵循事物发展和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围绕一定的目标,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着眼现实,发掘已知,预测未来,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策略,以求最佳效果的创造性活动。突发新闻事件由于事件发生的无预见性,关于它的策划报道具有即时性、谨慎性和连续性的特点。突发事件报道策划对记者的新闻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迅速反应及时报道

新闻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里强调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对于突发事件的抢先报道,更是检测一家媒体能否第一时间抓住受众眼球的法宝。记者应该有第一时间抢发新闻的专业意识。对于预先策划的新闻事件而言,突发事件报道策划的首个竞争点便是各媒体的反应速度。也许媒体不能及时对突发事件报道做出完整策划,但只要把事实首先报道出去,便能迅速占领市场,处于突发事件报道的制高点。

重大突发新闻事件发生后,如何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如何及时、恰当地发出报道,是做好重大突发新闻报道的关键。记者应该在快速判明基本情况的同时,立即采取行动。事发现场很多场景、情节稍纵即逝,记者只有力争率先获得第一手材料,才有可能在报道速度上胜出。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达拉斯被刺。凭着灵敏的新闻触角和迅速及时的传播速度,美国合众国际社记者史密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电话,向世界发出了第一条肯尼迪总统被刺的新闻。史密斯敏锐地抓取到最具有新闻价值的热点并传播出去,赢得了受众的眼球和业界的赞誉。

由于突发事件时效性极强,这要求策划工作必须迅速及时,否则很有可能错过最佳的报道时机。2013年11月22日,青岛黄岛油管爆炸。在漏油至爆炸的7个小时间,没人关注到这潜藏的危险,也没有媒体对这一事故做任何报道。油是易燃易爆品,油管漏油7小时之久,原油不仅污染了胶州湾码头附近海域,还随时有可能遇火燃爆。作为社会瞭望者的新闻媒体对这一突发事件的反应显然有些滞后、麻木,直至油管爆炸,数十人命丧黄泉。22日上午10点多,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一输油管道发生破裂,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青岛发布”到12:08才发出第一条关于此事故的微博并@黄岛微博。青岛媒体对于本市这一突发事件报道策划的反应速度无法让受众满意。

二、寻求事实谨慎报道

突发事件因耸人听闻的情节或惊心动魄的画面吸引着受众,媒体在追求市场效应的同时,也应该把公共服务和社会效应摆在突出位置。无论对突发事件怎样策划报道,记者都必须“脚到现场”,深入第一线调查、核实,坚持真实准确的原则。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凤凰传媒“我就在现场”的态度吸引着受众,增强了其公信力和权威度。在2004年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现场,有位其貌不扬的黄皮肤记者创造了现场连续工作50多个小时的新纪录,他就是凤凰卫视记者卢宇光,临危不惧、理性谨慎凸现了其英勇无畏的记者本色。

突发事件策划报道中,记者所引用的数字、话语都应该来自权威人士或亲历现场的目击者,不应该是道听途说而来,不应该带有自己本人的“合理想象”和主观臆测。不管怎样策划,新闻报道都必须寻求事实,尊重真相。突发事件策划报道可能会触及当事人或单位、企业的利益,记者可能在权钱诱惑下隐藏事件真相。殊不知,在多渠道舆论监督下,弄虚作假只能欲盖弥彰,只有积极地寻求突发事件背后的新闻事实并尽快告知社会公众,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换取公众的理解。

真实报道突发事件的同时,还应对其所产生的社会效果进行估量,谨慎策划报道。事件属于什么性质?事态严重吗?背后的矛盾根结在哪里?2011年,日本发生核泄漏事件,媒体争先恐后对其报道来彰显对这一重大事件的关注,可“蝴蝶效应”导致了中国国民的抢盐风波。在日本核泄漏不久,央视新闻台直播了聚焦日本核危机升级的节目。节目中,两个核电界专家不时被主持人打断,整个节目像是在传递“核电是魔鬼”的耸人听闻的观点,却忽略了两位专家专业、理性的分析。媒体扮演了抢盐风波的幕后推手,沿海民众人心惶惶相互效仿买盐,上演了一出群体疯狂抢盐的闹剧。由于突发事件的表象化,记者应该深入调查、仔细研究。公众看到的只是事件本身,易被表象蒙蔽而惊慌失措,媒体此时要保持冷静、理智,还原事件真相并做好公众的情绪安抚工作。

三、媒体互动连续报道

突发事件是突然发生的,但很多都不是瞬间结束的。突发事件有冲击力的瞬间,但事件调查的过程并不总是简单的。因此,突发事件报道策划应该具备连续性、全面性。记者在采访报道中不应满足于对事件表象的报道,不应满足于一蹴而就的简单报道。记者应该紧跟事态发展,通过广泛地搜集背景资料掌握突发事件充足的信息量,报道事件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对事件的反应,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甚至触及对个人或企业、单位的问责与追踪。

2013年11月22日,黄岛油管爆炸牵动社会神经,青岛媒体对此次事故进行了追踪报道,体现了对突发事件策划的连续性报道。但是记者多记叙了政府高度重视,官兵紧急救援,市民积极献血。如青岛报纸的标题:《组织力量及时排除险情千方百计搜救失踪受伤人员》、《昼夜鏖战击溃死神》、《官兵做饭百姓喊香》、《排队献血爱暖寒冬》、《住安置点如家温暖》。而对正视事故性质、事故原因调查的报道如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突发事件策划报道的连续性不但体现在及时报道事件动态,还应把突发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影响交代给受众,让公众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对于有深层意义的突发事件,媒体的报道策划要让公众看到政府机关处理事故的速度和能力,通过客观报道展现有关部门有所作为,而不是利用渲染和宣传淡化事态的严重程度,忽略对事故责任人的严惩。

在突发事件报道策划中,媒体互动在实际操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传统媒体利用其权威性和公信力向公众发布最可靠的事件报道,新媒体利用其高效、即时的技术特质把传统媒体的主流报道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媒体互动可以利用多种传播符号,相互取长补短,挖掘充分的信息资源,拓宽报道面,延展传递空间,获得有效的传播效果。各省市政府部门以及各家媒体单位几乎都有其官方微博,这对突发事件的连续性报道提供了媒介支持。

此外,报道策划中,运用何种新闻文体,如何策划报道版面,以及连续报道规模都会影响到人们对突发事件的认识和理解,都会成为左右舆论的可控因素。这就要求突发事件报道策划不仅要从内容上着手,在编排形式上也应考究。

[1]赵振宇.新闻报道策划[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官章敏,史军.论突发事件的采访策划[J].新闻前哨,2006(6).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本期策划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