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网络电台的传播特点

2014-08-15秦润施

传播与版权 2014年3期
关键词:网络电台平民化电台

□ 秦润施

网络电台是经由网络来广播的电台模式,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96年12月15日,广东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通实时广播,在2004年到2005年间开始逐渐在网络上流行。本文将要探讨的不是依托于传统频道资源的网络形式的电台,而是完全独立于传统电台,在网络上“土生土长”,只依靠网络来广播的网络电台。这类电台主要可分为两类:专业网站网络电台和论坛网络电台。前者由一些大型的门户网站或商业网站进行技术支持并进行整合推广,这类电台在人员配备、节目构成、播出方式等诸多方面专业性更强。而论坛网络电台主要依托于已有的网络社区,成员则更多出于爱好和对论坛的建设来操作,相比前者属于非专业、半职业性质。

网络电台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以其独具的魅力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媒体感受,它不仅仅是一种互联网上用于人际传播的初级交流工具,也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体,这一网络新媒体的双重身份造就了它别样的传播特点。

一、融合型的传播体系

就媒体的形式来看,网络电台是一种先天性的融合型媒体,在它的传播过程中,包括了声音(通过电台)、文字、图像动画(通过论坛或及时聊天工具)多种形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广播电台只能通过现场声音或是事前事后的信件等传递信息。此外,网络电台的整个传播过程是立体动态的。在节目过程中,传播者通过peer-to-peer(简称P2P)又称对等网络技术,并借用互联网的强大覆盖网进行传播活动,而听众也只需要安装相应的播放器即可收听,相比传统的广播一样简便,唯一不同的是收音机换成了电脑。网络电台的三个传播主体:NJ(Net Jockey即网络直播节目主持)、导播、听众,基本处于不同地区城市甚至是国家。在传播过程中,连接三者的除了网络电台之外,还有如QQ、MSN、Skype等即时聊天工具、论坛灌水帖以及新近出现的一些网络电台收听插件(如“丢纸条”)。三个传播主体便可以通过以上方式进行双方或多方的即时聊天互动和信息反馈,从而构成一个立体的融合型的传播体系。在互动中,传者可以通过文字、图像、视频等对直播的电台节目或辅助说明或丰富内容,听众同样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对其进行补充或评价,各种信息均可以借这个平台传递。当然,听众也可以直接参与到节目的直播中,与NJ一起做节目。传、授、反馈的链条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循环,这赋予了网络电台传播极大的弹性,节目形式生动灵活,时间长短、内容,甚至NJ和导播都可以及时调整、调换,以适应需求。

现如今,融合是媒体发展的总体趋势,单一的传播形式很难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信息传播要求。而网络中的这种碎片式的小整合,有效地利用了网络资源,同时又不会像传统大众媒体之间进行整合所带来的高额成本。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是网络电台技术提升和各种媒体形式融合的最有利的条件。

二、平民化的草根媒体

就目前的绝大多数网络电台来看,都是一种非专业化的媒体,平民化是其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网络电台对技术设备的要求很低,这使得进入这一媒体的门槛相应的也很低。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个直播软件再加上一个麦克风,就可以创建自己的网络电台,这几乎是所有互联网用户都可以达到。鉴于电台本身的非专业化,其参与者也不需要有非常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这一点就与传统的大众媒体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也很好地体现了网络媒体的共同特性,就像在博客过作家瘾、微博过记者瘾一样,凡是想试试电台播音的人们都可以借此做一次电调主播。

由于把关人的平民化,网络电台的内容也具有平民化的特征。虽然它包括新闻、运动、谈论和音乐等不同的类型,但还是以娱乐为主。通常节目内容的选择和策划等事宜都是由NJ和导播自行完成。而此时NJ和导播扮演的角色是大众的代表。首先,他们把自己视作大众的一员,将自己所喜爱的东西制作成节目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不带有任何的强制性的传播意图,由于本身与受众的亲密广泛的联系和接触,他们在节目内容的选择上不会超越所在群体的认知和喜好范围,保证听者的熟悉程度、感兴趣程度。其次,他们更为注重事前事后与听众的交流,尊重听众的意愿,将节目内容拿出来与听众讨论、商议,以更接近双方的要求。其草根的姿态,使得听众愿意亲近,其内容贴近网络社区群体、贴近网络生活、贴近网络实际,而越是贴近听众的话题越能引起关注,收听率也越高。

媒体与其受众的距离,一直是传统媒体期望解决的问题。而如今热炒的民生新闻或是亲和力的研究都是试图缩短这段距离的方式。网络电台迎合了一种大众参与、大众娱乐、“民星运动”的趋势,而这种遗传自网络的平民草根性是它生存和繁衍的一大优势。

三、人际传播与小众传播相结合

网络社会的部落化比现实生活中要更为明显。在各种网络社区,拥有相同爱好和志趣的人们集结在一起分享交流,达成共通的价值观念和意义体系、行为及表达方式,于是形成一个又一个具有共通性的小众群体,这就是网络电台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这里会有两种情况,一是在本来已经初具规模的网络社区之上建立的网络电台,一是在建立电台之后为其听众建立一个交流的网络社区。最后,这会发展成这样一种情况,即对于电台的忠诚度很大程度是基于人际关系,NJ与导播的良好人缘是保证其收听率的金字招牌。而且一旦加入一个志同道合的社区之后,受众便对其建立较高的忠诚度和关注度,因为他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氛围和空间,符合自身喜好的节目内容和话题。其次,前面提到的传播主体之间在节目前、中、后的互动交流也是属于人际传播的范畴。平民化为这一特点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也是推动其发展的动力之一。如果缺乏这一层传播,网络电台便会流失很多听众,也会失去其生命力。网络电台作为具有一定公共性的媒体,它的第二种主要传播方式是点对面的传播,这里的“面”的规模和数量远远小于传统媒体的大众传播,具体表现为一个小群体的传播。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电台内容制作是紧密围绕着这个小群体开展的,具有这个群体的独特性,同传统媒体相比,其小众化特点更为明显。网络电台是以人际传播为基础的小众传播。

人际传播是大众传播的基础,而小众化是媒体市场细分的一个大趋势,在很多大众媒体的实践中,小众化的“小规模人群效应”日益凸显。注重人的价值,关注人的内在需求,它体现为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而媒介演化的“人性化趋势”,这是所有媒介发展规律。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有目共睹,而每种寄生于网络的新兴媒体形式都有不俗的表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整个网络将会是更加丰富多彩的一个媒体世界。得益于网络母体的先天性特色,网络电台也同样具有相当可观的发展前景。但拥有特点不一定就能拥有优势,由于网络发展迅速及其多变性,加之网络电台目前自身的一些软件硬件缺陷,网络电台的前景也有着诸多的不稳定因素。如何发扬其优势借机发展,从规模、软硬件条件,尤其是节目的制作上全面提升,以适应不断提高的受众要求,是网络电台面临的生存难题。

[1]曹海峰,曹亚峰.试论小众传播与新媒介文化[J].北方论丛,2007(5).

[2]王莉.网络电台的问题与发展探析[J].东南传播,2008(3).

[3]栾轶玫.论网络电台新模式的生存空间[J].现代视听,2008(10).

[4]栾轶玫.中国网络电台的三角格局与二元模式[J].现代视听,2007(4).

猜你喜欢

网络电台平民化电台
鹿先生的年味电台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论网络电台广告的几种创新方式
关于电视新闻平民化的分析
电视新闻平民化不等于娱乐化
关于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讨论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做好电台新闻的采访之我见
论网络电台与微平台融合并进
网络电台陆续获资本青睐盈利模式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