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名著阅读从课本开始

2014-08-15金凤玉

语文学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奇人冯骥才名著

○金凤玉

(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陕西 西安710062)

新课程标准为初中也就是7~9年级的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制定的目标为:“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针对这样的目标,课标中给出了一定的教学建议。课标强调“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由于学生课业负担较重,挤占了很多阅读的时间。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质量,必须想办法引导学生爱上阅读。而争取学生首当其冲的阵地应该是语文课堂。所以,我在“名著导读活动设计”研究的过程中做了很多尝试。方法之一就是充分利用课内资源,积极进行延展阅读。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本文仅以《好嘴杨巴》为例,谈谈我的延展阅读施行的方法以及效果。

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第二十课名为《俗世奇人》,其实只是冯骥才先生《俗世奇人》这部小说集中节选的两个故事。一篇是《泥人张》,另外一篇是《好嘴杨巴》,两篇文章中的人物各具特色。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们为文章中塑造的有着独特技艺、独特性格的民间高人形象着迷。杨巴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的奇人高手,他绝妙技艺在于有一张能言善辩的好嘴,正是这张嘴使其保住了性命,并有了意外收获。“泥人张”也是一位奇人,他的奇就在手艺奇、行事奇。他技艺高妙,独行天下;他沉稳、干练,面对他人羞辱镇定自若,后发制人,以独特的方式予以还击,一招制敌。

本单元的主题是民间文化,主要是表现丰富而生动的民风民俗风情画卷以及民间艺人奇闻轶事,教学目的是直接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完成对于小说主题以及写作目的的探讨。鉴于学生们被冯骥才先生“津味”十足,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感染,我顺势引导学生继续阅读《俗世奇人》剩下的十六篇故事,并在第二周专门安排了一节课时间让同学们交流讨论。由于时间比较紧,所以建议每人至少再读四篇文章,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享。这样一来既节省大家的时间,也使小组成员了解了全部作品内容。

尝试的效果让我喜出望外。全班基本上百分之六十的学生在当晚读完了剩下的十六篇文章。到第四天所有学生已经将所有十六篇文章读完。最让我难忘的是一个学困生,他几乎从来不翻书,上课都不想听课,这次居然坐在那里一口气读完了小说。当我问他是什么感受时,他笑着对我说:“老师,我看懂了,还挺有意思的。”只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让我激动了很久。因为这是他很少有的读书经历,或许会是他一次不错的尝试。

接下来,同学们都按捺不住要讨论自己的心得。我们在约定的时间如期举行了讨论,讨论场面异常火暴。我设计了几个简单的便于他们阐述自己想法的话题:一是在冯骥才描写的这些人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为什么?大家在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分别阐述自己喜欢人物的理由。看着他们完全沉浸在对于人物的分析之中,我知道我的阅读目的已经初步达到。他们已经通过自己的阅读,了解了当年天津码头的众生相。

当问到第二个问题“这些人物中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时,教室一下子安静了许多。稍作思考,几个同学说出了大家认可的答案:“他们都是奇人,都有奇艺奇事在身。”看到学生们如释重负的样子,我立刻抛出了第三个问题“冯骥才为什么要写这些人物?”这下子,教室彻底安静了。学生们只顾去读新奇的故事,却没有思考为什么作者要写这些人。于是我又将学生们拉回课本,引导他们体悟课本中的两个人物,体会他们都是奇人背后还有什么共同点。其实也就是完成对于另外一个共同点“俗世”这一重要因素的探讨。这个问题我是通过一个具体问题的讨论解决的。“好嘴杨巴”能否叫做“好人杨巴”?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同学们的答案五花八门。“不能,因为他不是好人,他不顾杨七的感受改店名”、“他巧舌如簧”、“他只会阿谀奉承、见风使舵”、“他不真实、不真诚”、“他抢别人的功劳,不念旧情”、“他是奸商”。当学生说“奸商”时,教育契机出现了,我适时引导,问学生他能不能实话实说,做一个诚实的商人,学生马上就说“不行”。当我追问原因时,他们马上拓展了自己的思维,站在杨巴的角度上体会到了这个市井小人物的艰辛与无奈,体会到了“俗世”的意义。接着,由此及彼,学生们对于这些“俗世奇人”的认识深入了一层。此时他们完全懂得了冯骥才的写作目的:“笔录奇人妙事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更体会到了冯骥才对于这些人物的欣赏同情以及关切。

“好嘴杨巴”分析完,我顺势利导,提醒同学们写作中,要抓住典型人物的突出特点来写。例如说“好嘴杨巴”不能称为“好人杨巴”,“俗世奇人”也不能称为“奇人传”。这样的延展阅读,既扩大了同学们的阅读空间,又提升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同时锻炼了学生们的阅读思维,一举多得。

总之,通过这篇课文的有效尝试和研究,我认为在名著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先关注课内的资源,用好课内资源,开展延展阅读,提升阅读兴趣,养好课内资源这棵“梧桐树”,引来更多名著这只“金凤凰”。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二标准教科书/教材/课本《语文》八年级下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冯骥才.俗世奇人[M].作家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奇人冯骥才名著
推荐书目《俗世奇人》
冯骥才:钓鱼悟出养生之道
冯骥才:关于文人画史的思辨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冯骥才携新书亮相全国书市
不可思议的奇人异事
民国报界奇人黄伯惠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