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现代绘画的艺术特征

2014-08-15乔国锋

运城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画家艺术家绘画

乔国锋

(淮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如里德所说:“整个艺术史是一部关于视觉方式的历史,关于人类观看世界所采用的各种不同方法的历史”。[1]通过西方绘画史可知,在印象主义之前,艺术家所描绘的事物都是与客观世界相似的、清晰可辨的写实形象,但印象主义之后,西方绘画从艺术观念到视觉方式都有了质的变革,塞尚的绘画思想更是开启了西方现代绘画的大门。随着画家视觉方式的改变,绘画不再以描摹客观物象为己任,进而转化为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宣泄和主观表现,一种全新的创作理念将西方现代绘画推向工业文明的高度,于是西方现代绘画便开始朝着复杂多样、流派纷呈的方向发展。新型绘画材料的运用,艺术表现领域的扩大,绘画与摄影、表演、影像,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界限逐渐被打破。艺术家开始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反思艺术的本质,以求新、求异的态度不断地否定自身,进而探索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的艺术形式,这已成为西方现代绘画的一个基本特征。

一、强调非理性和无意识

继塞尚开启西方现代绘画之后,绘画艺术便朝着纷繁复杂的方向发展,不同流派的交替出现旨在表明现代绘画的试验性和非理智性。艺术家们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尝试各种表现形式和材料运用的可能性。一个接一个的艺术运动和流派相继出现,探讨和尝试了绘画与雕塑、摄影以及表演艺术等的界限,打破了艺术与非艺术(现成品)等视觉艺术之间的关系,西方现代绘画呈现出诸多前所未有的视觉图式。

超现实主义是西方现代绘画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不是以纯艺术上的创新为基础,而是反对传统的艺术观念,在潜意识的基础上演化出新的形式进而达到彻底解放艺术的目的,用非理性的思维方式创造出无意识的奇幻景象,并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作为该流派的唯一目标。其作品具有怪诞、奇妙、琢磨不透以及常人难以理解的梦幻情结,进而达到一种超越现实的效果。画家达利《记忆的永恒》以非理性的形式表达了梦境、记忆、幻觉或潜意识。在这幅画中,画家运用写实的技法表现出荒诞、离奇而又十分酷似客观现实的奇幻世界,给人深刻的视觉印象。画面所描绘的都是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这些场景是虚幻与真实的完美结合,大海、远山、平原等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但这几种事物的组合并置却又意味深长,有悖常理。画面中从石板上长出的枯树,三种形态各异却又不具备生活中钟表的功用和质地的钟表,前面的地面上躺着一个似马非马的怪物,但还长着人的眼睫毛,这一切都表面艺术家所表现的只是一个记忆与虚幻的梦境,而这种看似不合理的排列组合恰恰是超现实主义画家所追求的效果。同样,在另外一位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的画中我们也能体会到画家有悖常理的画面构成与形象安排,它们都是以写实的手法表现了虚幻的记忆与梦境,可以说超现实主义绘画具备了非理性和幻觉表现的典型特征。

二、制造新奇,追求原创性

制造新奇、追求原创是西方现代绘画的特征之一。从塞尚开始,绘画艺术所表现的目标是艺术家更注重对自然的认识与理解,观察方式上不再以固定的视点来研究物象,而是从多个不同的视角来综合表现,这种观念的影响也促使了立体主义的产生。立体派画家借鉴塞尚的绘画原理,把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不同的几个方面同时以平面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此制造新奇的视觉效果,探索新的视觉表现的可能性。立体主义对物象进行分解与综合,抛弃传统的明暗法、透视法、体积表现法,这些构成了立体主义绘画的创作理念及表现特点。毕加索《亚威农少女》改变了传统的透视原理及明暗技法,打破单一视点的形象描摹,随心所欲地改变视点,使同一人物的正、侧面形象同时出现,让观众的视野扩大到几个不同的视角,是多个视点观察之后重新整合的结果。

艺术家在制造新奇、追求原创性的过程中,除了随心所欲地改变物象之外,也可以完全抛弃物象,以纯抽象的视觉图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强调画面的抽象性与几何构成性则是现代绘画表现的另一特征。抽象表现主义的先驱康定斯基认为艺术表现是“一种内在需求”,他的画中舍弃了画面客观形象的存在,以纯抽象的画面构成表达艺术家的情感与内在需求,这些作品中“司空见惯的事物越来越远地退居到不重要的地位——客观世界的轮廓变得越来越淡,渐渐地消失,直到最后这个世界——我们所喜爱的每一件事物——完全消失为止”,[2]简洁、抽象的画面形式成了艺术家表现的主体。在一幅抽象绘画中,美与不美是个次要的问题,但它是画家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对生活经历的符号记录,而画家所使用的工具则是表达他感受的必需品。斯蒂格里茨就说过:“如果艺术家能用言词描述他所做的,那么,他就绝不会去创造它”。[3]同样,蒙德里安的新造型主义更是把绘画语言限定在:直线、直角、三原色和黑、白、灰几种层次上,并以数学式的结构把物象简化与抽象,进而把抽象艺术推向形式的极致。抽象主义都努力把绘画语言简化到最基本的视觉元素:点、线、面、色等抽象构成表达出一定的秩序与和谐,这种独特的几何构成关系又是艺术家对宇宙本质的顿悟和理解所产生的结果。

三、打破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

当西方现代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便会产生新的绘画形式以适应艺术发展的需求。以反对传统否定艺术,反对一切艺术运动和形式的达达主义,使西方现代艺术打破了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进而创造出一种崭新的艺术风格。在早期的达达主义作品中,艺术家融合了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的几何造型,注重以重复、叠加的视觉形象表达速度与运动,但这种绘画手法并不是对物体的简单剖析,而是对运动中的物体给予主观想象的分解,同时也包含了观众视觉心理的参与。作品运用了“视觉暂留”的原理,把运动过程中多个时间段上的不同状态同时表达出来,从而形成运动状态的连续性。杜尚《下楼梯的裸女》运用了立体主义的原理,呈现了一个裸女下楼的全过程,而人体则有别于一般性的人体绘画,每一个细节都以一个平面的几何构成,像是一个个木偶,人体显得机械且没有血肉感。画家把裸女从楼梯上下来的多个片段组合在一起,表现了下楼的过程,造成一种强烈的动感。随着达达主义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当达达艺术家对速度、运动的追求与表现不再满足时,杜尚便宣称要对传统绘画进行彻底革命,他强调绘画题材应该更宽泛而且要具“现代感”。因此达达艺术家便打破人们正常的行为准则和艺术的传统美学原则,直接把生活中我们熟悉的现成品直接搬入展厅,成为艺术作品,把普通的生活用品赋予它新的思想与意义,使人们从新的角度来审视它,以新的内容取代原有的实用功能,进而把生活用品提高到审美的高度,打破生活与艺术的界限,倡导生活就是艺术。杜尚的艺术和理论是对传统体系的彻底否定和主张创造的绝对自由,他的《泉》直接把男用小便器搬入展厅,取材于生活,使本身只具实用功能的生活用品成为艺术品。但是我们把杜尚的现成品仅仅理解为对传统美学的突破是不够的,他无意建立新的艺术体系,他只想通过自己滑稽、幽默的行为方式,有意无意地带给观众一种惊奇。他的作品及思维方式也进一步说明,艺术就是人在其思想观念的支配下,通过一个行为,一定的表现形式,对空间进行有意义但又不局限于传统的审美艺术的占领。与此同时,另一位达达主义大师比卡毕业的《李树》以羽毛与其他材料综合拼贴的形式构成新的视觉形象,同样取之于生活中的现成品。达达主义运动旨在证明,生活中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件物品都有可能具有艺术的魅力。

达达艺术之后,波普艺术也以新的面貌呈现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该派艺术家以大众传媒和商业文化作为艺术创作的切入点,把艺术创作与商业广告融为一体,运用现成品拼贴的方法制造新的艺术形式。如可口可乐、汽车、汉堡包、名人头像等广告图像都是波普艺术热衷的题材内容,在波普艺术家的眼里,一切日用品都具有成为作品材料的可能性,艺术家通过对一些材料的拼贴、组合形成一定的视觉图式,它不强调个人感情的抒发与表达,而是对传统绘画材料及艺术的否定与批判。在英国波普艺术家汉密尔顿《是什么使今天的家庭如此非凡迷人》、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系列作品中,艺术家把这些商业广告图像直接拼贴或采用丝网印刷的方式重新选择与制作,通过大众媒介的方式展示时代生活,以此表达新的含义。

四、强调艺术的行为过程

受康定斯基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一批美国青年画家借鉴中国书法的写意精神,结合表演艺术中肢体语言的表现技巧,把作画中身体的行为过程也纳入绘画表现的范畴。这种特殊的人体动作代表着画家对传统绘画变革以实际行动来展示的决心,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绘画的行为方式,从而使绘画成为能表达人类思想和情感的最大容量的方式之一。波洛克是行为艺术的创造者,他的作品结合中国书法的表现力,运用喷、洒、滴、泼、倒等手法,创作出曲折、优美的线性绘画,他突破传统的绘画手法,抛弃了画架、调色板、画笔等传统绘画工具,借用木棒、刮刀、流体颜料和其它材料的混合物作画,把画布平铺于地面之上,以一种奔放、随意的抽象形式制作绘画。如《拉文德尔的迷雾》一画没有明确的视觉中心,只有满篇幅的错乱的线条和色点呈网状形态交织在一起。画中没有清晰可辨的客观形象,而只有强烈奔放的情感宣泄,画家舍弃了对于形的描绘、空间的表现、体积的表达,观众欣赏到的是一种虚幻的、不具体的空间与图形的存在,但观众仍然能够体会到画面中有点、线、面所表达的层次关系,通过画面表现及行为过程的展示展现其绘画的本质内涵。

除此之外,偶发艺术与行为艺术一样强调艺术的行为过程,这一艺术形态以表现偶发事件或让观众参与其中为其表现形式。如克莱因的作品中把一些女模特的身体上涂上颜料,让其在画布上随意滚动,以此留下痕迹,以模特与画布接触所产生的视觉图像与行为过程为我们展示了另一种“绘画形式”的可能性。

五、融自然于一体,打破传统的艺术博物馆体系

现代艺术较之传统艺术更具开放性,更以艺术家个人主观为中心。一部分艺术家厌倦了现代都市生活与工业文明,主张回归自然,强调艺术与自然的结合,从而产生了大地艺术,这可以说西方画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实践的结果。大地艺术家把古埃及的金字塔、英国的巨石圈、中国的万里长城作为他们创造的依据,强调作品的现场感,旨在改变自然的地形、面貌,使作品与环境融为一体,从而引导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自然。大地艺术家罗伯特·斯密森的《螺旋形防波堤》是在犹他州的盐湖上用砂石筑起一个巨大的螺旋形防波堤,场面宏伟壮观。而另一位大地艺术家克里斯托则是把科罗拉多福尔山用尼龙布掩盖起来,使人们能从新的视角审视艺术与环境的关系,把人们之前从未见过的、关注过的事物用新的形式展示出来。艺术作品与环境的有机结合是现代艺术又一新的表现形式,这样巨型的作品不能像传统艺术一样陈列于博物馆内,而更多地表达出艺术家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环境方面的关注,由此也打破了传统的艺术博物馆体系。

西方现代绘画纷繁复杂、多元并存的局面是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同形式的艺术表现是不同视觉方式的反映。艺术观念的变更和视觉方式的改变促使艺术家不断创造新的表现形式以适应艺术发展的需要,他们求新、求异的态度推动了艺术向着更高层次迈进。一个接一个的艺术运动和流派的相继出现,映射出现代绘画在形式语言、表达理念、艺术形态与本质认识不断变化的过程。

[1]吕澎.现代绘画:新的形象语言[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

[2]常宁生.反叛与超越:现代西方绘画艺术[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0.

[3]山姆·亨特尔.现代美国绘画和雕塑[M].蒂尔出版公司,1969.

猜你喜欢

画家艺术家绘画
酷炫小画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