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绣像本《金瓶梅》回目字词特点浅析

2014-08-15○王

语文学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回目西门庆潘金莲

○王 森

(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

《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同时也被认为是中国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对后世的白话小说创作与文化思潮流变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我国的文学史、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金瓶梅》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版本,即词话本(万历本)、绣像本和张(竹坡)评本,本文研究的小说回目依照的版本为绣像本,也称“崇祯本”。绣像本处于《金瓶梅》版本演进的中间环节,它根据词话本改写而成,又是张竹坡进行点评依据的版本,它的回目较之词话本精美工整,更具文学性,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过去对《金瓶梅》的语词研究主要局限于正文的内容,对其回目的研究比较缺乏。回目对于章回体小说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对《金瓶梅》回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把握全书的语言特点。下面本文将对绣像本《金瓶梅》回目的字词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一、关于词类活用

在汉语中,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但是,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这便是词类的活用。《金瓶梅》的正文用古白话写成,但其回目大都近于文言,常常产生词类活用的现象。

(一)形容词用如名词

由于受到回目字数的限制,在遇到一些定中结构的双音节词语时,作者必须对其进行取舍,使其变为单音节形式,以便形成对仗。这时,作者便会舍弃虽有实义却无生命力的中心语,保留其定语,这样便形成形容词用如名词的现象。如第六回“何九受贿瞒天王婆帮闲遇雨”中的“闲”本是形容词,这里便活用为名词,表示“闲事”,又如第六十三回“韩画士传真作遗爱西门庆观戏动深悲”中的“真”本身也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名词,指“真容”,即李瓶儿的肖像画。

(二)形容词用如动词

与形容词用如名词相似,形容词用如动词是指在状中结构的双音节词语中,作者舍弃动词中心语,保留下状语这一单音词,用来表示整个状中结构。如第十二回“潘金莲私仆受辱刘理星魇胜求财”中的“私”本身是形容词,表示“私人的”,这里活用为动词,表示“私通”。

(三)名词用如动词

在绣像本《金瓶梅》中,还有多处名词活用为动词,这样的使用也是出于字数与对仗的考虑,在活用为动词时,必须使读者能够轻松领会其表示的动作,这样才不至于影响读者的正常阅读。如第二十五回“吴月娘春昼秋千来旺儿醉中谤仙”中的“秋千”本是名词,指一种娱乐玩具,这里活用为动词指“荡秋千”,又如第二十九回“吴神仙冰鉴定终身潘金莲兰汤邀午战”中的“兰汤”本是名词指“热的洗澡水”,这里活用为动词指“洗澡”。

(四)名词用做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用做状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很少见,但是在古代汉语中,很多普通名词可以用做状语,《金瓶梅》的回目也不例外。如第十九回“草里蛇逻打蒋竹山李瓶儿情感西门庆”中的“情”为名词指“真情”,这里用作“感”的状语,表示“感动”这个动作凭借的对象,又如第七十回“老太监引酌朝房二提刑庭参太尉”中的“庭”为名词指“庭院”,这里用作“参”的状语,表示“参拜”的地点处所。

(五)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一点在《金瓶梅》的回目中也有体现,如第六十九回“招宣府初调林太太丽春院惊走王三官”中的“走”本是不及物动词,表示“跑”,本来是不可以带宾语的,这里变为使动用法,便可以带宾语,表示“使王三官逃跑”。

二、单音节状语的炼字

在绣像本《金瓶梅》的回目中,最能体现作者语词运用能力的便是状语位置上的炼字,可以说一个字的恰当运用可以为整个回目添彩,单音节状语将行为动作限定起来,同时又使行为动作具有生动性。下面试举例说明。

(一)回目上下两句用反义词做状语,形成鲜明的对比

如第一回“西门庆热结十兄弟武二郎冷遇亲哥嫂”中的“热”、“冷”二字,简单明了地将西门庆与武松的经历进行对比,同时又暗示了二人后文的命运发展。又如第九十七回“假弟妹暗续鸾胶真夫妇明谐花烛”,“暗”、“明”二字配合着“假”、“真”二字,先写陈敬济和春梅偷情,后又写陈敬济明媒正娶了葛翠屏小姐,将陈敬济的荒淫无耻凸显出来。

(二)准确的状语可以对行为动词进行定性

如第九回“西门庆偷娶潘金莲武都头误打李皂隶”中的“偷”和“误”,用评论性的口吻表明了西门庆与潘金莲奸情的非正当性以及武松杀人的非故意性。又如第二十七回“李瓶儿私语翡翠轩潘金莲醉闹葡萄架”,“私”和“醉”不仅对行为动词进行了限定,更是对二人性格一动一静对比的定性。这种状语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物的种种主观评价,也可以使读者对小说人物有直观的认识。

(三)用不同的状语修饰相同的动词表示动作的细微差别

在《金瓶梅》回目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便是动词“打”字。在绣像本《金瓶梅》回目中,“打”这个动词共出现10次,其中6次使用了不同的单音节状语进行修饰,即第九回“西门庆偷娶潘金莲武都头误打李皂隶”中的“误打”、第十一回“潘金莲激打孙雪娥西门庆梳笼李桂姐”中的“激打”、第十九回“草里蛇逻打蒋竹山李瓶儿情感西门庆”中的“逻打”、第七十二回“潘金莲抠打如意儿王三官义拜西门庆”中的“抠打”、第八十六回“雪娥唆打陈敬济金莲解渴王潮儿”中的“唆打”、第九十一回“孟玉楼爱嫁李衙内李衙内怒打玉簪儿”中的“怒打”。这些单音节状语或是表示“打”的方式,或是表示动作发出者的情绪,都使“打”这个简单的动词变得形象生动。

三、人物称呼的多样性

在绣像本《金瓶梅》全书100条回目中,没有出现人物称呼的有5条,即第三十四回“献芳樽内室乞恩受私贿后庭说事”、第四十二回“逞豪华门前放烟火赏元宵楼上醉花灯”、第四十八回“弄私情戏赠一枝桃走捷径探归七件事”、第五十七回“开缘簿千金喜舍戏雕栏一笑回嗔”、第六十五回“愿同穴一时丧礼盛守孤灵半夜口脂香”,其余95条回目均有人物称呼出现。在这些人物称呼中,像对于西门庆、潘金莲等主要人物的称呼可谓是五花八门,现对其具体情况进行一些分析。

(一)人物称呼出现次数排名

按照出现次数进行排名,比较靠前的几个人物为:西门庆(28次)、潘金莲(27次)、李瓶儿(14次)、陈敬济(13次)、吴月娘(8次)、庞春梅(7次)、应伯爵(5次),这几个人物的称呼在回目中出现的次数与他们在小说正文中的地位相等。

(二)人物称呼的类型分析

下面将众多人物称呼根据类型进行分类整理(根据回目顺

序排列):

1.姓与名都出现:即姓名连用的完整称呼形式。

例如:西门庆、潘金莲、孙雪娥。

2.只有姓出现:即从称呼中只能得出姓氏的信息。

例如:潘娘(潘金莲)、王婆、冯妈妈。

3.只有名出现:即不出现姓,包括非正式的丫环小厮名等。

例如:迎春儿、(陈)敬济、惠莲儿(宋惠莲)。

4.姓加排行:即姓氏加上自身的出生排行。

例如:武二郎(武松)、孟三儿(孟玉楼)、武大(武大郎)。

5.姓加身份称谓:即姓氏加上自身的身份,包括职业、官职、亲属称谓等。

例如:薛媒婆、武都头、李皂隶。

6.模糊称呼:即用泛指的称呼表示特指。

例如:浪子(西门庆)、义士(武松)、娇娘(潘金莲)。

7.其他:包括诨号、乳名、别名等。

例如:郓哥、李瓶姐(李瓶儿)、草里蛇。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金瓶梅》中的人物称呼可谓十分丰富,在正文中出现的200多个人物,有70多个出现在了回目当中,并且从人物称呼的出现次数可以推测出人物在小说正文中的地位。可以说,在单纯地阅读回目的过程中,便可以从众多的人物称呼中对小说正文内容有一定的掌握。

四、俗词雅语的结合

在绣像本《金瓶梅》的回目中,还有一点十分值得注意,那便是俗与雅的鲜明对比及其融合,下面分别来谈一谈。

(一)关于俗

在俗语言方面,小说回目给我们最直接的刺激在于部分淫词秽语的低俗使人无法忍耐,其语言的大胆似乎并不逊色于其正文。但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小说回目在俗语言上的最大魅力在于日常口语和方言的使用,口语如“傻帮闲”、“糊涂”、“棒槌”,方言如“挨光”、“梳笼”、“逻打”,都使得小说回目的语言呈现一种接近平民的风貌,十分有利于普通市民读者的接受。

(二)关于雅

小说回目没有刻意使用很多华丽辞藻,作者在创作时,始终将回目的风格与正文风格紧密结合,不追求典雅的风格,但这不能说小说回目没有雅的方面,其中部分回目不管是用词还是境界都多多少少呈现出一些雅的特点,如“吴月娘扫雪烹茶”的轻盈姿态,“下象棋佳人消夜”的安详静谧,“西门庆书房赏雪”的悠闲自在,这些回目穿插在众多俗语回目之中,可以起调和的作用,增强回目安排的节奏感。

(三)关于俗雅的融合

《金瓶梅》回目中最富有特点的地方便是俗雅的融合,或者可以直接说是变俗为雅,最鲜明的例子便是对众多情色场面的讳饰,如“赴巫山潘氏幽欢”中的“赴巫山”、“觑藏春潘氏潜踪”中的“觑藏春”、“琴童潜听燕莺欢”中的“燕莺欢”。同时,小说回目对于一些平凡俗事的雅化,又似乎透露出作者的讽刺意味,如“书童私挂一帆风”将书童逃离西门家的狼狈事件故意写得十分潇洒,“春梅姐游旧家池馆”将物是人非的情感写得十分悠闲惬意。

总之,小说的回目与正文一样,具有鲜明的特色,我们在重视分析正文语言特色的同时,也应关注回目的语言艺术,这样对我们全面把握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绣像本《金瓶梅》的回目在小说回目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分析它的字词特点,对于我们研究章回体小说的发展很有必要。通过研究它,我们可以触类旁通,从章回体小说的回目当中发掘更多的艺术宝藏。

[1]兰陵笑笑生.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M].王汝梅会校,齐鲁书社,1989.

[2]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M].商务印书馆,1999.

[3]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修订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董定一.绣像本与词话本〈金瓶梅〉回目名称比较谈[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6]徐志明.程甲本〈红楼梦〉回目之人物称呼统计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1).

[7]刘永良.〈红楼梦〉回目语言探美[J].红楼梦学刊,1998(3).

[8]杜丽荣.〈三国演义〉回目分析[J].汉字文化,2006(2).

[9]谢明.生动别致 精彩美妙——〈红楼梦〉回目的修辞技巧[J].修辞学习,2002(6).

猜你喜欢

回目西门庆潘金莲
《红楼梦》泰译本回目翻译美学研究
谈如何通过“回目名”提升名著阅读效果
如果武大郎没有错过潘金莲的排卵期
《红楼梦》与《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读
西门庆与冬至饺子
试从西门庆的人生际遇分析应伯爵的帮闲形象
《水浒传》中潘金莲形象的深层思考
论庚辰定本时第十九回之回目已经完备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