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声像教学为语文殿堂的构建添砖加瓦

2014-08-15陈璐璐

语文天地 2014年24期
关键词:紫丁香感情情感

陈璐璐

教学离不开声音,教师的声音,学生的声音,书本上的声音,看起来是独立的个体,在各自的空间中发挥作用,但实际上三者紧密联系。

一、语文教学中声音的“独奏”

语文课本由叙事、议论、抒情的文章组成,每篇文章都是作者精心写成的,感慨人生际遇或其他情感。感慨是书本发出的声音,换句话说,也就是作者的声音。由于人皆有情,听到作者从内心发出的真挚声音,我们常常会反观自己,想到自己的人生际遇,听到自己心灵发出的呐喊和召唤。当然,有些时候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作者借助文字所发出的声音,还需要教师的声音牵线搭桥,实现学生和作者的心灵交流。

声音类似一支将彼事物和此事物划线连接的笔,让看起来不相干的东西建立关系,汇聚力量。所以在教学中更应该拿起这支笔,让教师、学生、书本的声音熔炼成一束使课堂燃烧的火。以《一株紫丁香》这首轻快、感情丰富细腻的诗歌为例。“踮起脚尖,我们将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的窗前——那些盛开满树美丽的小紫花就像我们的笑脸,还有那花香,飘进你的睡梦里,让那梦又香又甜。”这是书本上的声音,它饱含情感地召唤学生,但学生对借紫丁香传递对教师的情怀的诗句还很懵懂,所以对文本中的声音不能产生共鸣,因此需要教师的声音登场做学生与课本之间的牵线,让学生的声音有归属感。教师可以提问:“世界的景物如此之多,小作者为什么以紫丁香为感情传输媒介?作者浓浓的情意与紫丁香有怎样的契合之处?”这样,学生就会深入挖掘丁香花骨髓的象征意义,从而消除与文本的情感阻隔,实现内心情感声音的融通。

二、语文教学中影像的“独唱”

远古时代,人们通过图像来记事,图像将一些抽象的东西具象化,使人更容易捕捉。虽然后来人们都通过语言来交流,但图像仍是我们大脑中不变的图腾,我们习惯通过语言的描述在脑海中勾勒图景。可以说图像塑造了语言的立体效果,在强烈的画面感的冲击下,我们更容易理解具象化的抽象内容。但有些教师似乎忽视了影像在教学中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逐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语文课本中的每个单元都有主题,围绕这一主题的各个篇章都包含作者的遐思、憧憬,还有浓烈的感情。但是作者熟知为文技巧,他们并没有直截了当地去写自己心中所想,只是通过一系列的事件作为“盛”文章主题的瓶子,这一系列事件仿佛又是拼图,我们跟随自己的理解总能勾勒出一幅图景。这图景有利于我们对文章进行深刻的理解。所以教师要将影像利用起来,为学生放一些和文章相匹配的影像资料,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影就是像,像便是影,它们同出一辙,都能随同视觉抵达内心,给人以极大的冲击力,这种冲击力没有设定性。所以教师要利用影像的这一特点,帮助学生有效学习。例如《一株紫丁香》这首诗,它借助紫丁香来说浓浓的师生情。但从另一方面,也反衬出教师的德行。教师在帮学生理解这篇小诗的时候,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将教师的德行作为这种浓浓师生之情建立的依据。由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教师的纪录片,让具有穿透力的影像挖掘学生内心的情感,进而更直观地体会诗中一言一语所包含的真挚感情。

三、语文教学中声像的“二重奏”

有声不一定会有影,有影不一定会有声。当两者联袂,语文教学会如虎添翼。基于以上论述,我们了解了声和影各有千秋,都对有效教学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如果过于偏向一方都会使教学缺“钙”,教师要适当将两者联系起来,使得学生的视觉、听觉都得到锻炼,都享受到盛宴;使得学生的视觉、听觉共同在声影的操控下支配大脑;使得学生更容易去理解课本上的知识。在这里,我们还以语文教学为例,有些文章富含饱满感情,当我们把这些感情用声音兼影像的状态传递出来时,那些隐匿在文字中的感情就会跳跃出来,容易被我们所感知。那么,怎样实现声音和影像二者的联袂呢?

还以《一株紫丁香》为例,当进行篇章分析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找一些紫丁香盛开的影像,然后再配上合适的音乐,找同学进行有感情的朗读。随着音乐的此起彼伏,影像的情节推移,朗读者的情感被牵引出,其他同学在这种情境下也会感受到语文的乐趣,也会更好地理解篇章内容。

教学需要教法,一种容易被学生接受,有利于教学的教法。声影教学就是这样一种教法,它将抽象的东西具象化,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去捕捉内容,进而有效地对课本知识进行理解。不仅如此,声影教学还为课堂增添了光彩,吸引学生投入到教学中。

猜你喜欢

紫丁香感情情感
紫丁香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带着感情
紫丁香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紫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