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景相融 情意共生——小学语文情境阅读教学探究

2014-08-15

语文天地 2014年21期
关键词:阿炳相融意蕴

汤 云

“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因此,阅读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更准确地理解文本意蕴,才能与文本达成“心理相融、情意共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朗读过程的创造性、有效性。

一、换位阅读:以情激情,情韵相融

换位式阅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充分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内心出发的阅读方法。因此,阅读教学中应以“爱”为主线,抓住情感的脉络,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研读语言,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变化,进而激起情感的共鸣。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月光启蒙》一文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作者回忆了童年夏夜的月光下,母亲给“我”唱民谣、童谣和讲故事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在教学时,我抓住一个“读”字,引导学生在想象夏夜月光下母亲歌谣里那”最美的时辰”进行多维度的阅读,引导学生“有意”把自己“换位”成文中的小主人公,在融融母爱中,在如水月光下,透过想象,仿佛把自己又拉回到童年夏夜,自己仿佛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里,伴着母亲的童谣渐渐进入梦乡的情景,在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中,仿佛又在跟着母亲轻轻地吟诵起那熟悉的一曲曲童谣,混杂着泥土芬芳与思念的味道。通过这样“换位”吟唱,学生能在细细品析中,深入地感受夏夜的美妙和母爱的美好,由此真正解读了题目“月光启蒙”深藏的意蕴。

二、互动阅读:以意激情,情意相合

互动阅读,建立在互动质疑的基础之上。而质疑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疑难问题。想别人之未想,思别人之未思,问别人之未问。因此,在一切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质疑地位独特,不仅是积极思维的表现,而且是好奇、探究欲望的显露,教师应呵护有加,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关键词句的表情达意作用,才能激发对文本的个性体验。

苏教版第七册第九课《九寨沟》一文,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的浓墨谱写了九寨沟的神奇与美妙。为了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我采取了互动阅读法,通过引导学生听读、自读、互读,在互动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入境会文。首先,我以声情并茂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美的情境中,让学生在优美的倾听中充分升华情感共鸣,体验到文章蕴藏的美意。再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来读,在中间再穿插各种图片资料,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交流,整体意蕴。在充分的朗读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和方式呈现给大家。通过如上这样由“扶”到“放”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在读、说、记中,不断感受小动物的可爱,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三、延伸阅读:以境激情,情境共生

2011《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尝试以生活显示情境,盘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将阅读过程向纵深延伸,从而将学生导入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阅读教学中,如果遇到“跌宕起伏”的文章,可顺势引导学生作延伸阅读,在延伸中激发情感,体验意蕴。这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可以深刻理解中心思想。

苏教版教材第十册的《二泉映月》一文文质兼美、意蕴深远。课前,我通过播放《二泉映月》的曲子,设置了这样的悬念:这首曲子是谁创作的呢?悠扬的乐曲让学生很进入了情境,通过乐曲的几次聆听,学生渐渐走近了作者。然后抛出文章的主旨:阿炳是怎样进行创作的呢?学生通过查阅有关阿炳的资料,了解了阿炳的坎坷经历,这样,学生就很快地走进了阿柄的内心世界。在小结部分,我又出示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对《二泉映月》的高度赞誉,使学生对阿炳产生了由衷的敬意——阿炳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还能坚持创作,且创作出如此优美的曲子,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然后我又引出这个话题:“此时此刻,你想对已经离开我们的阿炳说点什么呢?”这个话题,引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从而将课堂推向了高潮。

在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永远是“情感”的心理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心心相印”,才能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课文情境。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才能真正将阅读课堂推向“心理相融、情意共生”的美好境界。

猜你喜欢

阿炳相融意蕴
张帮主
心相融
论《红楼梦》的“错位”叙述及意蕴
张帮主
尹延新:天人合一 物我相融
咏史诗的哲学意蕴(外三则)
瞎子阿炳
我能让水油相融哦
瞎子阿炳
行在柘荣,相融于神奇的山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