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014-08-15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实务师资天津市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高新技术产业更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2013年高新区快报,114家国家高新区营业总收入达20.3万亿元,实现增加值5.8万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达10%以上。天津市滨海高新区核心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预计830亿元,实现了两年翻一番,继续保持了在全市各区县、功能区排名第三位的优势。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只有制定实施有效的知识产权战略,严格保护知识产权,才能有效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激励科技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2010年,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指导框架下,天津市人民政府颁布了《天津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树立了“到2020年……建立知识产权强市和环渤海知识产权中心城市”的远期目标。

要实现知识产权战略目标,需要大量的知识产权专门人才。然而,社会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还有很大缺口。以专利代理为例,根据天津市知识产权局的年度总结,天津的专利申请量以每年30%到40%的速度增长,2013年达到60915件,获得授权的专利24856件。然而,天津目前大概只300人持有专利代理人资格证书,其中真正从业的人数不超过220人。

高校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其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是推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保障。天津市高校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知识产权教育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将会影响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和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一、天津市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高校中招收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的约有52所,招收知识产权研究生的高校约有23所,而天津市仅有1所(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18所高校中,除天津科技大学设有知识产权管理硕士点之外,仅有5所高校在法学二级学科下设立知识产权方向。没有高校在知识产权专业设立博士学位授予点。从整体上看,天津市高校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足,普及性不足

天津市大部分高校没有开展知识产权相关学历、学位教育,而天津科技大学自2010年设立知识产权专业以来,仅在2012年招收本科生63名,招收硕士生的6所高校也只是在法学专业下设立了知识产权方向,大部分高校没有把大学生接受知识产权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知识产权没有成为独立的二级学科,接受知识产权教育的学生仅限于法学院的部分学生,对普及知识产权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二)知识产权师资队伍规模较小,师资结构不合理

据统计,天津市开展知识产权学历学位教育的6所高校中,专门从事知识产权教学的专职教师仅十几名,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规模需求。在可获得简历信息的10名专职教师中,仅有1名具有理工科背景(生物与化学学士),1名具有经济学背景(经济学博士),大部分专职教师不具备复合背景,不能满足多层次、多类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需求。

知识产权是一门交叉学科,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知识产权法相关法律问题,还涉及“电子商务、生物科技、光电、航天、医药等研发成果之商品化、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之经营、管理策略与授权谈判及创业投资等问题”,[1]这就要求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也应有多元化、跨学科的教学团队与之相适应。

(三)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目标单一

高校对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应当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然而,天津市各高校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目标比较单一,层次性不分明。

天津市开展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6所高校中,有5所高校仅有研究生教育,且都是在二级法学学科下(如民商法,金融法,经济法等)设置知识产权方向,考试内容也是法学知识。这种方式培养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只具备法学背景的硕士,不能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目前天津各高校中,本科专业教育和双学位教育的开展程度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社会对知识产权实务型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

二、提高天津市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水平的对策

上述问题不是单独存在的,为了提高天津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水平,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一)重视知识产权的学科建设,明确其专业定位

当今世界,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受各国重视。相应地,知识产权法的重要性也日益提升。随着中国加入WTO后知识产权法律争端事件的增加,我国需要大量知识产权人才从事相关法律工作。因此,建设完善知识产权学科成为当务之急。[2]

知识产权是一门交叉学科,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应当积极建立独立的知识产权学院或知识产权系所。成立独立学院或系所可以更好地根据自身特点设置适合社会需要的课程,满足社会需求。目前天津各高校的知识产权教育受制于法学专业,课程仅限于知识产权法以及一般法律知识。成立独立学院后,可以开设知识产权专业英语,理工科基础课程,以及知识产权经营管理等课程。[3]另外,成立独立学院或系所可以扩大知识产权学科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知识产权教育。

天津市各高校应当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制定灵活务实的知识产权教育。经济、管理、外语、医学等专业与知识产权有交叉,相关院校应当积极开展本科双学位教育及研究生教育。其他院校也应当开展本科生知识产权公共课,提升在校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了解当今社会知识产权保护的形势。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

目前天津高校知识产权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因此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知识产权教学水平,以便支撑高校组织进行的各项知识产权教育。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制定引进师资的计划,加强从国内外引进具备理工科背景的知识产权博士;对校内理工科的青年教师进行知识产权培训;与具备学科优势的高校加强合作,开展联合培养;聘请实务单位、行政机构的优秀人才到高校兼任,进一步提升高校知识产权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

社会对知识产权人才的背景需求具有复合化的特点。比如,知识产权法律实务人才除了具备扎实的法学与知识产权法学的基础,还应当具备知识产权相关的、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才能成为理想的合格人才。[4]要想培养出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高校的师资团队也应当是多元化的。高校应注重引进具备复合背景的师资力量,以改变目前单一法律背景的师资结构。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设立知识产权学院,整合各相关院所的资源,同时开展校际师资合作,提高知识产权的教学水平。同时,还应注意团队成员的学科跨度,坚持师资力量的多元化,以便实现跨学科整合,组建高水平的知识产权教学团队。

(三)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注重理论与实务相结合

知识产权专门人才分为研究型人才和实务型人才。研究型人才社会需求小,毕业后主要从事大学的教学工作和某些研究机构的研究工作。实务型人才社会需求大,毕业后主要从事知识产权法律实务工作。[4]这两种人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互通的。高校知识产权教育体系包括大学本科教育,双学位学士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只有明确各个层次教育的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知识产权本科教育分为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基础教育的培养对象是所有在校大学生,培养目标是提高本科生的知识产权意识,使其了解当前社会知识产权保护的形势。专业教育主要面向知识产权专业的本科生,培养目标是掌握知识产权法律知识,能从事知识产权法律实务、司法审判等工作的专门人才。知识产权辅修双学位教育的培养对象是理工科、管理、外语等专业的本科生,培养目标是掌握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和知识产权管理知识,能从事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涉外事务等需要交叉背景工作的人才。知识产权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对象是已取得本科学位的优秀毕业生。其中,出于知识产权学科的交叉性,应当重点招收理工科专业的本科生。培养目标是掌握法学和知识产权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胜任知识产权相关领域工作及研究的高级人才。[5]知识产权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对象是具备综合教育背景的优秀硕士生,培养目标是掌握全面系统的法学知识和知识产权知识,把握法学和知识产权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法律实务能力,能够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规划中发挥学科骨干作用的领航人才。加快知识产权博士的培养能够更快地普及知识产权学科的建设与完善。

由于知识产权学科的交叉性,具备复合学科背景的双学位毕业生和硕士研究生能够满足社会对实务型高级人才的需求。另外,可以通过引进师资、联合培养等方式,开展知识产权博士研究生教育,反过来促进知识产权师资队伍的发展和知识产权学科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三、总论

知识产权保护关系到科技创新的激励程度,关系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关系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离不开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高校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则是知识产权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目前,天津市高校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存在种种问题。比如,对知识产权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师资力量较弱、师资结构不合理、培养层次不分明、培养模式单一等。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将可能成为阻碍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天津市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实施。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对策。首先,应重视知识产权教育,提高知识产权的学科地位;其次,应加强知识产权师资队伍建设,组建高水平知识产权教学团队;最后,应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做到分层次、分类别培养,以适应社会对知识产权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同时,还应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知识产权人才。各高校应制定合适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战略,既要注重知识产权的普及性教育,又要注重适合自身专业特长的知识产权学位教育。综合类院校应积极筹建知识产权学院,提升知识产权学科的独立性,完善知识产权教育体系。医学类院校可以开展以医药学为基础背景的知识产权硕士研究生教育,外语类院校可以开展涉外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

[1]郑辉,苗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知识产权,2012(11):82-94.

[2]陈美章.中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思考[J].知识产权,2006(1):3-10.

[3]谭华苓.构建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体系[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339-342.

[4]田文英,纪梦然.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及其结构探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4):35-39.

[5]孟祥娟.谈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5-77.

猜你喜欢

实务师资天津市
有趣的云
如果画笔会说话?
天津市津农果树研究所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ODI实务
F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