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几个误区

2014-08-15

图书馆 2014年3期
关键词:读书图书馆评估

(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 北京 100124)

1 引言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许多国家也以此为契机,以图书馆为中心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以期在全社会形成读书的风尚,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从2004 年起,中国图书馆学会带动行业积极参与“世界读书日”的宣传,此后,国内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先后开始开展大规模的阅读推广活动。

2006年前后,国内高校图书馆先后开始开展年度性的以“图书馆服务宣传月”活动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吸引学生广泛关注并参与,在高校引起强烈的反响。但目前,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理论研究相对薄弱,活动实践基本上也是借鉴公共图书馆,没有结合高校图书馆读者群的特点,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推广活动,也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研究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2 国内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开展情况

不少高校在每年4月到5月,借世界读书日的契机,举行为期大约1个月左右的图书馆宣传活动,也有一部分高校在寒暑假以外的月份,组织时间不等的阅读推广活动。〔1〕活动内容主要是通过组织与读书有关的活动,来宣传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倡导读书的风尚,并展示图书馆的形象。笔者通过访问图书馆主页,实地走访或电话交谈的方式获知,目前国内80%以上的211院校图书馆都在开展主题各异,形式与内容相似的阅读推广活动。

从实践来看,各校的阅读推广活动虽然名称与主题各异,但活动内容大体相似,主要包括以下项目:专家讲座、书库寻宝、资源利用讲座、征文大赛、书评比赛、搜索知识竞赛、摄影大赛(展)、经典影片展播、书展、图书漂流、图书馆服务项目宣传等。〔2〕

3 宣传月活动的几个误区

国内高校图书馆以“图书馆服务宣传月”为主的阅读推广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然而其中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3.1 误区一:缺乏理论支撑

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是在公共图书馆相关活动的感召下开展起来的,没有去深入思考它的合理性、实效性等问题。经过几年的实践,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仍然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的理论,没有深入研究相关问题,比如该活动是不是真正促进高校教育与科研的发展?相关活动是不是符合高校图书馆的职责与职能?逻辑合理性体现在哪里?依据是什么?如何开展才能提高其效果?

国内公共图书馆已经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与《公共图书馆法》(讨论稿)对公共图书馆的职责与服务范围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公共图书馆法》(讨论稿)的第3章第17条“公共图书馆的职能”中规定了公共图书馆要“开展各类阅读活动,为全民终身教育提供条件和支持”。而到目前为止,高校图书馆只有《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该规程制定于1987年,2002年修订,并且对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没有具体的规定。此外,检索国内外文献,也没有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相关的权威论述。理论的薄弱使活动实践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3.2 误区二:群体定位不够准确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本质的差别有两点,一是读者群体不同,二是职责不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群体为广大市民,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全社会广大民众服务、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水平。而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在校大学生、研究生以及教师,为他们的学习、教学与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与相关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群体定位应该是高校学生与教师,所以活动内容应该与公共图书馆的项目有所不同。

高校图书馆担负着育人的功能,首先体现在辅助学生完成学业,然后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文化的积累与展示,促成他们精神品位的形成。因此,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情况,并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关注他们的生活、理想与追求,以此为切入点,开展活动,才能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并对他们的精神追求、价值观等形成积极的影响。

由于群体定位不准确,导致阅读推广活动的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重人文,轻科技。纵观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如:书评、好书推荐、专家讲座等,内容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而缺乏自然科学或各专业的内容,学生的书评内容也大多是文学历史等方面的书籍,甚至是畅销书、通俗读物等,专家讲座也往往是人文艺术偏多,科技偏少。以笔者所在的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从2007年至今连续举办7届图书馆月活动,先后举办的专家讲座有:“感悟创造”、“古典音乐”、“读书与成才”、“中国梦与文化产业”、“亲历叙利亚”。作为以理工为主的院校,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固然重要,但是注重专业,开阔学生的视野,引领科技前沿等,促进学生对未知的探索精神,提高其科学素养更加重要,这样高校图书馆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高校图书馆应该以高校的教学科研为中心,其服务对象是高校师生,属于高知识圈层。因此,活动内容不能停留在浅层次的“读书”层面,而应该具有科研的因素,尤其是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图书馆,需要探索开展与学生的专业学习、教师的科研相适应的推广活动。

3.3 误区三:前期调研与后期效果评估不到位

从目前高校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情况来看,普遍缺少前期调研与后期效果评估环节,或者调研与评估不到位,没有深入研究读者的阅读心理与阅读行为,认真分析活动的成败与原因。

前期调研主要是对读者状况的调研,调研他们的需求与期望,调研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鸿沟所在,例如:到馆人数下降的原因,电子资源与纸质资源使用的比例,读者的课余时间在做什么?教师为什么不到图书馆,新生需要阅读哪一类图书,他们喜欢什么书,而又需要读什么书?为什么不知道读什么书等问题。这样的调研能使活动具有针对性,提高活动的效果。笔者通过网络与实地走访或电话等方式,了解到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缺少这一环节。

活动结束后的效果评估环节同样重要。效果评估环节是对活动成功与否或活动效果的判断,可以是整体的判断,也可以是对活动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判断。通过评估,可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对以后的相关活动形成指导。效果评估能够促进活动健康发展,促进高校的教学与科研,而不是流于形式。

效果评估主要从读者层面考虑,需要定量与定性结合,定量评估如:活动后的来馆人数,借阅量的增减情况,借阅书籍种类的变化,电子文献使用量,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科研情况,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图书馆系统的统计来获得。定性评价是一种模糊的判断,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征求读者对活动的意见。 调查发现部分高校图书馆以问卷的方式了解读者对活动的定性评价较多,定量的评价较少,还有不少高校缺少效果评估这一环节。

4 国外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情况

在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大规模的阅读推广活动主要是公共图书馆,甚至是国家与政府的事情,例如:1997年克林顿总统掀起“阅读挑战”运动;1998 年美国国会通过《阅读卓越法》;美国国会图书馆1998年发起的“一城一书活动”(One Book ,One Community),提出将美国建成“读者之国”的4年计划;2000 年又推出“一出生就阅读”计划。1998年英国政府提出“打造举国都是读书人”的口号,确定当年9月到次年8月为“读书年”。〔3-5〕其他发达国家如法国、日本等都有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悠久历史。

西方国家的高校图书馆似乎并不热心去搞集中的、声势浩大的阅读推广活动,不刻意彰显自己,而是默默无闻,又无所不在。当你需要图书馆的时候,它满足你的所有需求。中外文献中很少有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集中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相关报导,他们也有阅读推广活动,但方式与方法与我国不同,例如: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University)图书馆从1983年开始为本科生,尤其是新生列出年度书单;东伊利诺斯州立大学(Eastern Illinois University)举办图书展示(displays),Gtwynedd-Mercy College创立“大学生在读什么”活动,并且给大学生应该读的书贴上内容如“pick me” “curl up with me”的便签;〔6〕哈佛大学图书馆陆续推出借阅直通服务、一对一咨询服务和移动阅读服务等多种阅读服务模式,但不是如国内大张声势的阅读推广活动。〔7〕

东方一些发达国家也搞阅读推广,但形式与内容与国内差异很大。例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鼓励读者对教学科研资料进行深层次阅读,并启动了学科屋(Subject Rooms)、学科图书馆博客(Subject Library Blogs)等服务。推行“口袋图书馆”(Library-in-yourpocket)理念,开展了移动阅读服务。图书馆充分利用博客、Facebook 等社交工具推广阅读,以吸引读者 。韩国江原大学图书馆推出了毕业资格读书认证制度,具体内容是学生从外语认证、计算机认证、读书认证三项中任选两项,修满学分才能毕业。如果选择了读书认证,要求大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阅读数量,或参加读书活动达到规定的积分,并在读书认证计算机评价室(Computer-Based Reading Test,简称CBRT)通过评价考试,获得认证后才能毕业。〔8〕

国外图书馆工作很重视质量评估,并有一系列科学系统的评估体系,如关于图书馆的全面质量管理有ISO9000评估体系,对外了解读者满意度有LIBQUAL+ 评估体系,对内了解图书馆工作氛围和内部文化有Climate-QUAL(TM)评估体系。〔9〕除此之外,各项活动的效果评估都比较细致到位,例如:通过考察活动后来馆人数,学生的作业参考文献是来源于Google,还是专业文献,以及教师的科研产出等来评判一项宣传推广活动的绩效。

5 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建议

5.1 加强阅读推广活动的前期工作

由于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差异,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不能简单的以到馆人数,人均阅读数量来衡量,而是要搞清楚学生应该阅读什么书?哪些书有助于他们的学业,哪些书有助于他们心智的发展,哪些书支撑他们的知识结构?哪些书是高校学生的必读书?这些工作需要借助高校教师的帮助。

另一方面需要充分调研师生的阅读需求与兴趣趋向。调研对象的需求与兴趣趋向是开展活动的依据与基础。可以通过问卷、院系走访、以往活动相关数据记录等方式,充分并深入了解读者的需求与兴趣,使活动开展具有针对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

对读者的调研是一项连续、细致的工作,只有获得准确的信息,才能使活动达到应有的效果。

5.2 建立并完善有效的评价机制

科学的评价机制是促进活动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评价机制是严谨、科学的,可以是系统的研究,也可以是针对某一项活动深入分析研究。评价机制的建立要考虑用户与图书馆两个维度,多个指标。

评价体系不仅要考虑活动的短期效应,更重要的是要考虑高校教育结果的影响。教育结果主要指学生的学业以及事业发展情况,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与教育结果的正相关系才能有效证明活动开展的必要性。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很薄弱,期待有关专家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

5.3 建立长效机制,而非短期突击宣传推广

集中的阅读推广活动虽然必要,但以节日这种短期的形式搞宣传推广活动有悖于读书与治学的规律,应该建立长效的阅读推广机制,吸引学生到图书馆来,寻找并提供他们需要的知识。

1.吴高,韦楠华.我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图书情报工作,2013(3):47-51

2.郑伟青.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现状调查与分析——以“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为例.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8):108-112

3.王波.图书馆阅读推广亟待研究的若干问题.图书与情报,2011(5):32-35,45

4.窦瑞洋.浅议国外图书阅读推广——英国、美国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介绍及启示.科技创新导报,2012(8):207-208

5.郎杰斌,吴蜀红.美国国会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考察分析.图书与情报,2011(5): 40-45

6.Barry Trott, Julie Elliott. Academic Libraries and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Promotion.Reference & User Services Quarterly,2007(3): 34-43

7, 8.程文艳,张军亮,郑洪兰. 国外高校图书馆推广阅读文化的实例及启示.图书馆建设,2012(5):47-50,54

9. J.R. Hufford. Can the Library Contribute Value to the Campus Culture for Learning?.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2013(39):288–296

猜你喜欢

读书图书馆评估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图书馆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评估依据
读书为了什么
去图书馆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