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工作探析

2014-08-15杨广志董大威梁双杰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毕业生大学生

◆杨广志 董大威 梁双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是未来高素质人才的核心,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自1998年以来,高校扩招给越来越多的学生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然而,不断地扩招也给越来越多的学生造成了就业难的问题。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人们最关切的话题之一。

大学生就业不仅仅是他们个人或家庭内部的事,它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关系到个人生存和尊严、社会和谐与稳定、经济健康与发展,涉及千家万户的生计与发展,对这个问题如果不加以认真对待和很好处理,将可能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工作研究,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对于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2002年毕业生人数为145万人,2003年为212万人,2004年的毕业生达到了大学生就业的历史高峰,人数达到了280万人,比2003年净增了68万,增幅为32%,到2005年毕业生将达到340万人。2013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在699万左右,比2012年的680万人数增加19万左右。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已经成为近年来需要解决就业岗位的首要考虑因素。

同时,在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下,2013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2007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一方面我国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另一方面企业萎缩明显,企业校园招聘也相应畏缩。往年10月,各大企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由于遭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很多大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同时很多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务订单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这给学生就业客观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据统计,2014年全国毕业生总数在700万以上,压力巨大。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当代大学生就业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就业总量压力巨大,结构性矛盾更加复杂。一方面,用人单位找不到适合的员工,招工难依然存在。另一方面,求职者却呈现就业难的情况。

(二)国企和事业单位成为追逐的热点

据统计,毕业生选择在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学校、科研单位、三资企业就业五项加在一起占79.6%,而愿意到集体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就业的三项加在一起仅占13.8%。物价上涨导致生活成本增加,在企业竞争激烈、压力巨大,相比较而言,近几年公务员和垄断性国企的福利待遇却在不断地改善。福利好、待遇高又有稳定性,这些诱惑当然会促使大学生改变择业方向。

(三)就业地域趋于合理

大学生就业趋于理性,和多年来“奔向北上广”趋势不同,2013年很多大学生不再盲目的选择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主动选择去二、三线城市就业。在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生活压力持续增长的情况下,选择二、三线城市也是比较务实、比较理性的选择。

(四)就业不公平问题仍存在

“宁要本科男,不要研究女”“就算学历高,女也不敌男”,如今找工作已经成了不少女生的心病。另外,据调查,54.05%的大学生表示在应聘中受到过不公平待遇,包括性别、户籍、政治面貌、身高、长相、年龄、婚育等歧视。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原因、高校原因、家庭原因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这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社会原因

1.社会地域发展不均衡

根据经济学相关理论,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将会创造100万个就业空间,我国近年GDP增长一直都保持在8%以上。可实际情况是地区发展差距明显。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的择业意愿是大城市,基层和相对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较少有人愿意去。

2.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一些私营企业用人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或只有而无一金。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无法接受。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

3.不规范、不健全的人才市场机制,加重了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从人才就业市场机制看,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完全自主择业的社会环境条件还很不成熟,缺乏及时准确的人才供求信息收集、发布和交流的权威机构和通道,稳定规范的人才劳务市场还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网络体系,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权利社会保障、法律保障体系也不健全,这大大削弱了大学生供求信息和自主择业的时效性和可靠性。从人才市场管理机制看,不规范、不健全的人才市场管理机制缺乏对用人单位的激励、保障、限制机制,也削弱了用人单位吸纳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

4.存在性别及生源地域不公平

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

(二)高校原因

1.高校扩招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失衡

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式严峻的主要原因,而高校扩招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失衡的一个原因。由于扩招的速度过快,超过了社会经济增长速度和市场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增长速度,致使近几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2.教育产业结构与人才社会需求结构的错位,导致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过剩

随着市场需求结构急剧变迁,生产结构的调整日益加快,部分传统生产领域日渐萎缩,新兴部门和企业则迅速崛起。新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必然要求人才结构和质量进而要求教育结构和质量做出积极的相应变化。然而,由于教育本身的滞后性等复杂原因,我国的高等教育未能及时有效地调整专业结构,与行业需求相符合,这就造成了大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的错位,从而导致大学毕业生结构性过剩。

3.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个性化服务不到位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再加上课程设置和社会需求脱节,国家机构改革和国企改制等原因,就业难问题开始凸现。为满足学生迫切需求,各高校才相继探索建立了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但由于该体系运行时间短,仍处于摸索阶段,对就业服务内容和形式缺乏全面的认识,在运行机制上还不够健全,各项服务还不够完善。

(三)家庭原因

现在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太高,总觉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还要稳定。很多家长认为孩子选择就业区域时,最好选择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父母的干预无形缩小了孩子的就业范围,给毕业生很多的心理压力。

(四)大学生自身原因

1.大学生就业期望过高

一方面,追求安逸舒适的工作环境,不愿去老少边穷地区、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等;另一方面,过分看中单位的医疗、养老保障制度等,只把目标锁定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外企上。择业期望值普遍偏高,不肯放下架子,缺乏脚踏实地从基层开始干起的精神。

2.自身素质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

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与社会需求的差距较大,部分毕业生“心比天高”,过高估计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但综合能力又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当多的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要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差,缺乏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较差,缺乏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有些学生在为人处事方面还存在种种缺陷。

3.缺乏创业意识

传统的就业择业观制约了大学生成功就业,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等”“靠”“要”等思想,缺乏创业精神和自主创业意识。在面对当今市场巨大的创业平台,高校毕业生宁愿成为现有就业市场廉价的替代者与竞争者,也不愿意实现对自我的突破,不愿意走上创业之路。

三、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社会、学校和自身三方面共同努力。

(一)社会方面

1.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增加就业机会

政府要采取更加积极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为毕业生就业营造良好的制度性、政策性环境;大力深化户籍、人事和用工制度的改革,切实加强政策之间的协调性和配套性;要通过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增加就业岗位,积极开发和创造适合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公益性岗位;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杠杆”,使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成为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蓄水池”。

2.政府要加强创业教育,提升创业能力

大学生自主创业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条重要的途径,但是,自主创业对大学生来说也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所以各级政府要把鼓励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创业,从各个方面加强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政府可以大力培育发展专业化公司,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指导性、技能性、专业化的服务。

3.整合就业信息资源,保证就业发布渠道畅通

政府要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就业信息统一开放,就业指导科学合理,区域性就业信息与全国就业信息互动,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定期由专门机构发布大学生就业资源和相关政策,在公益性和公共化服务中把大学生就业工作做细、做深、做好。

(二)高校方面

1.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同时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发挥往届毕业生的作用,建立毕业生去向档案,与接受单位和毕业生保持联系,做到毕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主动联系用人单位举办专场招聘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完善实习就业制度,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学生的实习力度,争取通过实习渠道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解决就业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拓宽服务的工作平台

目前毕业生就业困境中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信息闭塞、信息缺失或信息不对称。在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扩大和就业难的新形势下,迫切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就业指导工作中来,例如飞信、QQ等互联网工具。只有保证了就业信息的畅通,让同学们可以及时的了解就业信息,抓住机会,才能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3.重点关注就业困难学生群体

了解就业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鼓励他们正确对待当前就业困难,实时跟踪与帮助,并对不同学生的意向,分类别、分层次进行定向推荐,重点关注,重点服务,实现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个性化辅导,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环境适应、求职择业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和压力。

4.加强毕业生就业观教育,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

推进基层就业工作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我们的目标,更是突破制约毕业生就业瓶颈的关键。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教育部就业工作会议精神,着重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三支一扶”、大学生预征入伍等基层就业的宣传教育组织工作,积极教育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投身基层。

三、个人方面

(一)认清就业形势,合理自我定位

毕业生对当前就业形势、就业市场、专业需求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对自我有明确的定位。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犹在,国内经济形势稳中有变,国内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多,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广大毕业生应充分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合理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在自我评估和社会需求之间确立一个与自身能力、要求相符并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作岗位。

(二)大学毕业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举措。企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要不断的完善自己,不仅仅要学习专业知识,也要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等。要认清企业的用人需求,培养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三)大学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就业

在就业过程中,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找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同学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一而再再而三的失利。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往往急于求成,一旦就业遇到挫折,就悲观泄气,一蹶不振。大学生要认清就业形势,正确面对就业逆境中的困惑和压力,调整心态,变压力为动力。特别是在就业的逆境中,要他们积极就业。

(四)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大学生要认清当前形势,转变“先择业后就业”的就业观,要明确求职择业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五)大学生要培养良好的创业精神

自主创业既是解决就业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又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之一。大学生要利用在校园的时间,多参加学校举办的创业讲座、创业大赛、社团活动等,丰富自身的创业知识和创业体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高自己的创业素质。同时,积极了解各项扶持政策,为自主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关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广大青年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伴随着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压力普遍增大,成为大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要集合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及学生个人的力量,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

[1]孙自盛,窦余仁.关于辅导员参与就业指导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3).

[2]盂庆鹤,陈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解决思路[J].科技信息,2010,(12):82-83.

[3]林超.浅谈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5).

猜你喜欢

毕业生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201名新大中专毕业生入职昌飞
毕业生上演现实版“欢乐颂”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