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族音乐在校园的传承与发展

2014-08-15◆于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18期
关键词:满族校园文化民族

◆于 薇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体卫艺部)

一、满族音乐

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种类繁多,其中满族音乐就是少数民族音乐当中少有的既起源于东北地区,又与东北地区汉族音乐相融合的音乐文化。随着历史的不断变迁,社会的逐步发展以及民族的大融合,使满族音乐由最初的“渤海乐”原始部落文化,逐步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成为东北大鼓、单鼓、二人转等东北地区特有的表演艺术组成因素。

满族祖先最初是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的东北地区北部,当时一是受到蒙古族的冲击,二是受到恶劣生活环境的影响,被迫地选择迁徙。当时满族祖先的生活环境天气寒冷,冬季时间较长。为了改变生活环境,他们选择到具有先进民族物资文化比较丰富的南方生活,为此满族人民长期处在民族大迁徙、战争、掠夺、民族分化、融合之中。在这种背井离乡、动荡的生活环境下,致使满族音乐的旋律线条呈现出一种贴近于日常生活的曲调,歌曲内容直白古朴,以此来解除劳动的疲劳和长期不安定的疲惫身心,以达到自娱效果。在此期间,满族先世进入由狩猎民族向农业民族发展的过渡期。由于南迁导致满族与朝鲜族、蒙古族和汉族杂居,以及通婚的影响,民族间开始了民族文化的大融合。满族不同程度地吸收汉文化,致使满族民间音乐的形态以及音乐风格发生转变。以满族音乐为主体,吸收汉族音乐的新鲜血液,将自己的民族文化引向一个独立发展的新时期。正因为满族及其先世的不断迁徙,社会环境的变化作用到文化上,二者相互作用,使得满族民间音乐在不同文化领域中发生了不同变化。这种音乐的“变”并不是根本性的转变,而是在大的文化生态系统中,人类转变其思维模式或行为方式,与人类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至此让我们看到了满族音乐文化不断繁衍和自身转变。

进入21世纪,快速发展的高科技文明似乎在迅速消解和弱化人类的民族性与地域性。满族音乐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曾面临传统文化濒临灭绝的局面。在满文化与汉文化融合时,形成了民族内部发展的极端不平衡,曾造成了满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停滞甚至断裂,这也是满族音乐文化不像其他少数民族音乐那样具有鲜明特色的原因之一。那么满族音乐的传承将从何做起呢?

二、校园文化

总体来说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既有人文特征,又有教育特征,它是一个学校长期传承下来的思想观念、学术精神、价值观、思维习惯、人文传统、制度建设等精神素质和校园各项物质建设素质的总和。

校园文化是具有导向性的社会文化。在现当代社会,社会文化的参加者大多源自于校园;校园文化较之于社会其它领域文化更具有超前性质或说理想化性质,这种性质决定了校园文化建构的探索性本质。校园文化的创造者既是社会文化的实践者和创造者,又是生产文化和生产文化生产者的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尤其在高等院校,这种文化的主导性功能则表现得非常充分。校园文化主体在创造自己的文化过程中,往往不以既定的传统的文化形式的挪移为手段,而是以形式的高度综合又高度地集约为追求。所以,他们所创造的文化表现为一种高度的凝炼性。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现代学校己一改以往与社会隔绝的状况,其计划、内容、目的、理念都表现出与社会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到了二十世纪末,随着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进,文化多元化和文化一体化的进程大大冲击了教育领域。

三、满族音乐在校园中的再生产

在满族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发现,满族音乐从起初的形式已经逐渐产生了演变,许多的学者认为少数民族的文化随着全球化逐渐被同化,逐渐被汉文化侵蚀。笔者看来其实不然,文化的再生产其实是不同文化之间的转化的结果。满族音乐的传承,其实也是通过其他形式的转化而再生产。

在校园中,尤其在东北的校园中,满族的学生较多,这为满族音乐的再生产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语言是文化传承载体,同样也是音乐的载体,也是满族音乐的一种重要特征。那么语言的学习是满族音乐的传承的基础。在东北的许多学校都有满语的学习,老师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以及教学方法,将满语教给下一代。

在语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音乐加入到其中,这需要学校的老师们把孩子带入到满族的文化中。体会满族人的生活习俗,了解满族的起源与发展。只有对这些背景的了解,才能使得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满族音乐的特点,才能从本质上区别于其他的音乐。

音乐教学,这是满族音乐传承的重要一步。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的形式已经变得多种多样,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教学方式。针对满族音乐,笔者认为其发展必须要适应当今的社会现实。音乐的传承首先需要接受者感兴趣。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接触新鲜事物的渠道越来越多,传统的形式已经越来越吸引不了现在的学生。那么教师需要在音乐的承载形式上有所突破。

少数民族音乐作为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当中,由人类创造出来的文明。这种音乐文化的创造并非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而是体现了人类对于文明的不断追寻、创造发展的结果。不同音乐之间的交流也是在传承中需要做到的。不同音乐之间的碰撞时创造新音乐的契机。而满族音乐的发展就必须要将满族音乐推向前线,然后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到满族音乐。那么学校在满族音乐的推广中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音乐工作者来说,要意识到满族音乐文化并非是“化石”,而是有生命力的,并且真真实实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内涵丰富、种类繁多的民族音乐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多元化发展的创造性的巨大贡献。它不是静态的沉积、封存,而是需要动态地存活。民族音乐文化是世世代代人们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是关系到一个民族意识、民族兴旺的重要因素。它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性格和精神,体现着一个民族真、善、美的价值。

在多元化的背景下,满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和自主地进行调适,是动态性存在的根本,并得以存活。每一种文化都是有生命力的,而不是仅仅传统意义上的“遗存”,只有人的参与,才能给满族音乐文化带来鲜活的生命力。如果我们尽早地将满族音乐进行保存或封存起来的话,或许它会得到一定的保存。但今天在中国民间音乐的舞台上,绝不会看到满族音乐所带来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失去的将是文化生态平衡甚至是自然生态平衡,同时也将威胁人类“生存”的意义,将使人类失去“存在”意义的精神家园。

猜你喜欢

满族校园文化民族
传承满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的民族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满族服饰元素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