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炼语意”题答题典型错误分析

2014-08-15陈亚飞

中学语文 2014年15期
关键词:时代背景原材料人物形象

陈亚飞

2014年江苏语文高考说明将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修改为“提炼语意”,这一变化体现了高考命题对不同语体语言的理解能力以及概括和转换能力的重视,为策应这一变化,南通市一模考试命制了该类型试题。试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看《红楼梦》,从文字上推见了林黛玉这一个人,但须排除了梅博士的《黛玉葬花》照相的先入之见,另外想一个,那么,恐怕会想到剪头发,穿印度绸衫,清瘦、寂寞的摩登女郎;或者别的什么模样,我不能断定。但试去和三四十年前出版的《红楼梦图咏》之类里面的画像比一比吧,一定是截然两样的,那上面所画的,是那时的读者心目中的林黛玉。”

鲁迅先生的话,形象地告诉我们,在文学阅读活动中,当读者根据特定文本“还原”人物或其它有关形象时,会出现某些倾向。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述这些倾向,不超过50个字。

从调测结果看,得分很不理想(满分4分,全市均分为1.9分),现将答题典型错误分析如下,以期引起师生注意。

1.答非所问

题干要求“表述”“阅读活动中”“读者”“推见”某一人物形象时出现的某些“倾向”,可见,答题必须围绕“倾向”二字展开,说明这种倾向“是什么”,但不少考生脱离该核心而胡说,如:

每个人心中的形象都不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心中的形象有多元化倾向。(对作品中形象特点的介绍,非“推见”时的“倾向”。)

这些倾向是因社会背景个人想法而产生的,会随着时代而不断改变。(变成对“倾向”产生原因的分析。)

根据对文字的理解,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言行举止、神态动作,人们推见出一个自己喜爱的充满幻想与美好的并切近现代生活的人物。(只是“推见”这一动作的依据和特点,无“倾向”。)

从文字上推见一个人,从想象中推见一个人。(讲“推见”的依据,非“倾向”。 )

2.缺少概括性,停留于对材料中所举事例的列举和分析。

“倾向”,不应表现在对某一具体作品的解读上,应是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取向,不少同学拘泥于对材料中所举事例的分析,缺少对规律性内容的概括。如:

当阅读红楼时,会根据原著揣测出一个人的形象,但和其他人相比会有不同的样子。(仅仅停留在读《红楼梦》这本书的感受上。)

书中人物的照相,以前出版的名著里的画像,名人的评论,时代背景。(未能表达“倾向”,只是对原材料所讲现象的摘录,无概括。)

出现想到摩登女郎或读者当时心中人物形象的倾向。(材料中“摩登女郎”只是举例,拘泥于原材料,少概括。)

倾向于已有的照片或与时代相符的主流人物形象,倾向于自己的想象、忠爱。(“已有的照片”只是个例,不能代表“倾向”本身。“想象”说法笼统,“忠爱”生造词。)

因为梅博士的先入之见而很难想象会有其他的林黛玉,现在和四十年前的画像也不一样。(就所举事例分析,少概括提升。)

由文字进行联想,由照片进行推见,年代产生影响,画像进行推论。(琐碎的过程,无“倾向”的概括。)

3.无中生有

材料中本无此信息,不少考生抓只言片语,胡乱引申,导致无中生有。

还可能由当事人心态而决定。(材料中未提及 “心态”。)

读者推见人物受当时社会风俗、制度法令、服饰习惯、生活状态影响,呈时代性、社会历史性。(“风俗”“法令”“习惯”“生活状态”均系无中生有。)

4.错解材料

部分同学未能读懂原材料,作出偏离基本含义甚至相反的解读。

不考虑时代背景,仅凭现代元素先入为主或是受与时代不相符合的其他书籍的影响。(“不考虑时代背景”之说与原材料相悖。)

想象出前卫的形象。(材料中的“摩登女郎”并非突出其前卫。)

根据自己内心进行想象,所想的人物形象与书本内的人物形象截然相反。(“截然相反”之说与原材料含义完全相反)。

个人心中的形象,这种形象是理想化的。(脑海中出现的林黛玉等形象可以说是内心已有的,但并非理想化的。)

推见人物形象需排除先入之见。(根据原材料,“先入之见”是客观存在,不可排除。)

5.表述不当

部分同学能就材料根据题干进行概括,但因为表述不清或语言不通而造成失分。如:

根据所处环境把形象向自己心中靠拢。(向自己“心中”的什么靠拢,表述不明确。)

这些倾向是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不同而根据当时鲜明的形象而推见文本人物所出现的。(句子累赘,表述不明。)

根据当时代背景对人物添油加醋,赋予时代潮流。(“添油加醋”、“赋予”等用词不当。)

读者在不同时代及不同社会环境中对某一人物形象会出现不同倾向。(理解错误,用词不当,并非“倾向”,应为“解读”之类。)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在以后学习过程中对于该题型的训练注意以下几点:

1.强化对该题型解题规范意识的训练,做到“答其所问”;

2.学会一些“化深奥为平易”“化含蓄为直白”的基本技巧;

3.强化对材料仔细审读意识的培养,整体着眼,局部着手,保证对材料的正确解读;

4.增强语言表述规范的训练。

附答案:

评价人物形象总要把自己熟悉的人物附着到形象上;总要根据自己所处时代及思想、情感等对形象进行个人加工。

猜你喜欢

时代背景原材料人物形象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水利工程原材料质量检测控制探讨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管理之我见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观点
新时代背景下棊江区政协建设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知识无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