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4-08-15徐新国

中学语文 2014年15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创新能力情境

徐新国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创新能力成为信息时代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创新能力在中学的语文教材中有很明显的体现,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对此重视程度却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到刻不容缓的时候了,语文教师要把创新能力教学作为语文课堂重要的内容之一。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前提条件,是能创设能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多向思维的情境。语文课堂是发挥教师创造性思维的阵地,是学生感受新知的殿堂,更是提高创新能力的依托。语文教师要很好地利用教材这一有效的方式,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服务。在创设的新环境中,能让学生的思想产生碰撞,开拓新思路,这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而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能力贯穿于每个课堂教学环节中。

一、创设课堂情境

教学设计中确定教学方法,是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兴趣和启迪思维。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的最活跃因素。在语文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认知系统处于兴奋状态,让全身心参与投入。创设情境主要通过设问。设问能使学生和原有知识经验产生矛盾,激发思考的欲望,这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较好地掌握新知识,还能从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在语文课堂进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创新能力教学情境活动应当尽量贴近中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身临其境,因此情绪会变得高涨,创新能力的主动性容易被激发,学习的动机也会增强,学生就会积极地、能动地参与课堂,凝聚在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有效地转化成为学生个体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预习和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学生会尝试独立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合,进而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解决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知识是学生创新能力质的飞跃的表征。

二、提高探究意识

探究学习是学生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概念、规律和科学结论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亦称“发现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与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学生有话可说,单凭教材内容锻炼机会太少,还需在安排学生的口语活动来培育探究精神。创新能力只有在一定目的和条件下,学生才可能产生出的新颖、独特的见解。在课堂上的师生的语言交流中,学生主动参与对话,发现问题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结合。在对已经确立话题的探究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步骤、有深度、有广度地展开。话题的设置上要能反映学生课堂实践交流的需要和兴趣,选择的话题要利于激发学生说的情趣,有趣味,有现实意义,有教育意义,能让他们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得到有益的启示,陶冶情操。

探究的本质是开放性和人本性,探究意识的形成就是要使学生得以广泛深刻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尽情展现个性,情感体验得到极大丰富。在语文课上适当地暴露、激化学生在知识结构,主观理解上的矛盾,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语文课堂的创造性新思维是指有美感参与的、综合运用多种思维形式,具有创新色彩的思维活动。这种独特的个性、丰富的情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不竭源泉。从而提高学生与同学、老师的交往的能力、生存能力、适应能力、选择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培养辩证思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不是孤立的、单方面的培养,而是要和其他的能力培养紧密连在一起的,形成一个立体的培养模式。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的能力又是从外界众多的信息源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博大精深,在课堂上,存在着大量复杂的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去鉴别创造性的理念,这是很必要的。同样,辩证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在语文课堂上运用辩证思维来引导中学生运用矛盾的分析方法,从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让语文课教学内容中蕴含丰富的哲理,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语文学习的实践中,要求学生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课堂问题的解决或对自身实践活动的指导上。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创新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这里培养的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具体的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其实就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培养。思想支配行动。实践上的创新,先要思想上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与思维方法的训练相结合,尤其要重视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的,在语文课堂上突破定势思考、发散求异、放胆猜测思考法、追奇创新思考法等的指导与训练,只有充分对各种能力综合培养,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做到奇思妙计有如泉涌,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并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有所突破。

四、富于冒险精神

教师对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冒险言语和行为绝不能一棍子打死,不应否定学生的提问,而恰恰相反,应鼓励这种钻研精神和灵活的思维方式。应灵活地引导学生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得要有创新意识,一方面,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教师能灵活运用教学机制,在教学中敢于提出种种“假设”,敢于“冒险”,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地会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就有效地启发学生研究课文,学生不仅很快掌握了教学内容,而且从教师这一富有创新意识的教法中领悟到许多有益的成分,萌发了创新的欲望。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更契合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努力增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用语文的审美精神来健全学生的个性特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创新能力情境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