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课时特定主题统摄阅读教学

2014-08-15冯观梅

中学语文 2014年15期
关键词:笔者文本人生

冯观梅

课堂老师教授新课时,尤其是上公开课、示范课时,无一例外的都要板书课题。那么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不板书听课者就不知道吗?笔者认为这是画蛇添足,毫无实际价值。但是一堂课不能没有授课的主题,如同一个人不能没有生命一样。

一、概念厘清

本文所谈到的 “主题”既区别于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探究文章灵魂的“主题”,也区别于“主题式阅读”的“主题”(因为它仍然属于文本自身的主题),而是特定的主题,笔者将其称之为“课时特定主题”。

1.课时特定主题 即提点授课内容、体现授课重点、落实课程目标、具有针对性、符合学科特点、适合某一课或课时的教与学的中心。假如将课堂活动比作一篇流动的、随机生成的文章的话,那么这个中心就是课时特定主题,课堂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不枝不蔓。

2.课时特定主题式阅读教学 即运用课时特定主题的思想生成阅读教与学的活动。它具有针对性、明确性、目标性和实用性等特点,约束师生活动的语文性,彰显阅读教学的课时目标和价值,便于引领学生走向原生态的阅读活动。

很显然,课时特定主题式阅读教学要求老师能高屋建瓴,精准把握阅读规律,确立恰当的教学策略,设计务实的教学措施,具备良好的驾驭规律和文本的能力。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外国诗两首》一课,笔者即提炼出“为人生而写诗”的授课主题。《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普希金流放期间安慰邻居家的小女孩而写的,也是他乐观处世态度的最好体现,读来使人振奋;《未选择的路》是一首超然的人生之歌,面对人生的选择,诗人陷入沉思,深深觉得自然之路可以回头,但人生之路不可重复,选择必须慎重,并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这两首均是诗人为人生而书写心声之作。“为人生而写诗”这个题目则整合了两首诗的内核,意境高远渲染上了阅读的色彩,体现了利用教材引领享受阅读、学会表达的思想。它告诉学生授课的目的就是让他们继续体会读诗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诗,师生活动即围绕这个目标展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这句话揭示了正确的教材观、教学观,告诉我们决不能固守教材雷池,一定要超越教材,玩转教材,举一反三,习得语文能力。为每一个例子拟出一个恰切的主题就能使教学活动纲举目张,单纯地板书教材课题的做法实在是毫无意义。

二、教学机制及实施

理论永远都是灰色的,唯有实践之树常青。再好的思想,如果不具有实用价值,也就成了空中楼阁。课时特定主题式阅读教学也必须服务于学生。

首先要做到的是全面审视教材,明确阶段、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这是总纲,偏离了这个总纲,语文教学就走样。有的课堂老师沉湎于教材的人文价值,却忽略了教材的技巧价值,即怎么样。袁卫星作为当今小有名气的语文教学名师,曾经有一段时期教学课堂过于感性,少了语文味,不是也受到有识之士的诟病吗?所以,牢牢把握住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提炼教学主题是课时特定主题式阅读教学的先决前提条件。“为人生而写诗”这个题目就是基于这个思想而提炼出来的,既体现人文性,又体现工具性。

其次,用主题思维统摄教学流程。课时特定主题式阅读教学讲究的是兼容审美阅读和实用阅读,即一方面要求学生能适度地感受文本的美学价值,一方面还要求学生体会文本的技巧价值。笔者教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时,先让学生抓住“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句话,结合运用社会历史评价的方法,探察作品内核。这个环节学生即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之后,笔者提出课堂练笔小活动,投影出题目:用“假如生活辜负了我……不要……不要……相信吧……”的形式写一首属于自己的小诗。不过,笔者没有马上让学生创作,而是话锋一转,问道:“大家看打算怎样写呢?”随机抽取几名学生询问,火候已够,便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普希金这首诗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点。这样,这首诗随即转化为学生创作的例子和发端。在讲授第二首诗时,则引导学生与之比较,不同内容以及不同风格、不同艺术特点的创作形式就被凸现出来。整个课堂超越了教材,把阅读的有效习得留存于学生的心灵之中了。

再者,激发延伸阅读。有限的教学资源不能满足实际之需,但有了大主题,学生就会视为灯塔,继续前进,进一步探知作者人生,阅读其他作品,从而为读深、读厚提供可能。

如此,课时特定主题式阅读教学的教学流程可以归纳为:确立主题→品读文本→借读书写→延续阅读→发展主题。

课时特定主题应该是对作品的再审视,是赋予作品庄重的教学使命,来自于作品而又区别于作品;课时特定主题式阅读教学应该是链接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纽带,是课堂活动的指挥棒。积极尝试也许更有利于体现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猜你喜欢

笔者文本人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老师,别走……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独一无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