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实训体系”的思考——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4-08-15江运芳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18期
关键词:实训高职专业

◆江运芳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院)

高职教育的根本,必须要贯穿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专业综合业务实训以适应社会实际需要,而国际商务专业属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如何为学生构建涉外商务的国际贸易平台,使学生成为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环境的实用型人才,一直是专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实训体系”的建设内容

“实训体系”建设内容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我们主要是引入“商贸型企业经营管理沙盘”(ERP),让学生在游戏般的训练中体验完整的商贸企业经营过程,感悟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

第二阶段——主要是在学习每门课程中,运用相关的教学软件,着重强调对完成某项或某几项任务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基础技能的训练。该类实训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单一知识点的掌握或进行单一方法、技能的训练。

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实训内容分两块,即开设综合实训课程及“就业顶岗实训(实习)”,后面还会详细说明。

二、实训课程包的具体实施

1.第一阶段:实践导入阶段

我们在学生入校以后,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前,开设了一门“商贸型企业经营管理沙盘”(ERP)课程,学习时间为两周。具体的做法是:将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团队,每个团队成立公司,分任CEO、财务总监、市场经理、生产经理和采购经理等管理角色,一起经营一个拥有销售良好、资金充裕的虚拟外贸公司,连续从事数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活动,通过直观的外贸企业沙盘,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包括企业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市场、销售、财务管理、团队协作、绩效考核等多个方面,初步体验、感性认知企业经营与管理活动。

这样,一方面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个外贸企业的组织架构是怎样构成的,各个部门的职能、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以及相互之间是怎样配合和协作的,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另一方面是教师在后续的课程教学中,可以以学生做过的沙盘的企业经营与管理活动为背景、素材和案例,进行应用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教学,由于学生有了模拟体验的经验基础、有了对所学内容的感性印象,他们就会把老师讲的理论和知识与它们建立起影射关系,带着出现(发现)的问题去学习。

2.第二阶段:软件贯穿阶段

在学生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中,都融入了相关的教学单证、货代、营销等软件实训,例如在“进出口业务”的教学中,我们引入的是出口模拟操作系统软件,这个软件的实训以出口交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要求学生以一个独立业务员的身份完成出口贸易中业务中从贸易磋商到签订合同、到履约的若干实践环节的内容,通过生动的实例以及大量的操作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了实际业务。我们将这套软件的实训内容贯穿在进出口业务课程的整个教学中,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商品出口交易的全过程,从而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各个业务环节的主要操作技能,并通过谈判、签约、履约、结算等独立过程,初步达到了培养和锻炼其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的分析、组织以及业务管理的能力。

3.第三阶段:对接企业阶段

(1)“国际商务综合业务实训课程”

在学生学完了所有的专业课程以后,我们在第五学期的最后四周开设了这门“国际商务综合业务实训课程”。实训的目的是使学生大学期间所学的各专业课程知识(包括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物、市场营销等)融合贯穿在整个综合实训体系中,使学生基本技能与专项技能熟练,综合技能应用能力强,真正做到上手快、业务熟、职业素养高,形成较好的“问题解决”的业务操作与管理能力,为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综合实训课程采用的是全国若干学校使用的一个动态在线的国际贸易从业技能综合实训平台,学生都将扮演一个独立的进出口企业,这些企业分布在全球包括中国、美国等在内的10个国家,他们的任务是通过相互之间的进出口业务为所在企业创造利润。在这个环境中,包括了银行、海关、外管局、商检、税务、货运公司、保险公司等14个相关机构,动态模拟了汇率、进出口税率、退税率、产品成本等业务信息。学员们通过企业黄页、广告信息发布、产品信息发布等方式寻找贸易伙伴,并互为交易对手直至达成最后的交易。在具体的做法中,我们与开发方联系,尽量联系更多的采用该软件的高校同时间段开设该门课程,这样学生在开放的平台能找到更多的贸易伙伴(一般有几百人),真正做到了将“企业搬进课堂”的教学。

(2)“就业顶岗实训(实习)”

在学生大学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即第六学期,学生以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到企事业单位专业对口的岗位顶岗实习,全面进行实践。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老师都全程进行监督、指导,同时学生要结合顶岗实习撰写企业调查报告,或岗位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等作为毕业论文,完成从学生身份向员工身份的转换,实现理论、技能与管理能力的全面升华,为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实训体系的实施效果

首先,真正实现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解决了国际商务专业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做到理论知识“必要、够用”,实践内容“专业、适用”。

其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专业教学中融入了实训,使学生在放性的、竞争性的、高仿真性的实训中学习,极大吸引了学生,很多学生在最后阶段的综合实训课程中到了“忘我”的境地。

最后,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通过我们三个阶段的实训体系的训练,学生的岗位适应性提高了,逐步树立了正确的职场竞争观念和良好的职场合作意识,掌握了一些职场礼仪和处事方法,为顺利融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陈健.从企业实战的角度看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训教学的模式创新[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2]汪治.高职管理类专业“四阶段”实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市场,2008,(9).

[3]汪治,高职经管类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方式与创新[J].黑龙江高教究,2006.

[4]陈继元,龙伟.高职国际贸易实实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7,(4).

猜你喜欢

实训高职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