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境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2014-08-15张玉华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20期
关键词:二嫂角色扮演语境

◆张玉华

(河北省滦平县第二中学)

语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恰如其分的语境是建立学生情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让学生与文本的灵魂“跳舞”,使两者的情感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简化了学生对语文的理解,使学生理解得更准确、更通俗,实现学生阅读效率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种资源来建立不同的语境,以适应文本的内涵和学生的发展,在语境理论的指导下,带领学生向享受语境中的乐趣,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联系生活,进入语境,激发兴趣

生活是个大舞台,时时刻刻发生着不同的事。而我们所学的知识大部分取自生活,是不同时期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们可以让生活进入学科,让学生进入特定的环境,使其身临其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其中。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文中的需要,再结合学生看到的或亲身经历过的经验,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如在《致女儿的信》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认知语境知识,构建文中环境,联系生活。我们都是父母的宝贝,当我们有自己想不明白的事情发生时,我们该怎么办,是选择逃避,是弄清楚之后勇敢的面对?由于我们的年龄有限,使得许多经验不足,弄不明白有问题该怎么办?首先想到的是我们最亲的人——父母。你是否也与你的父母进行过问题?你的父母是怎么回答你的?而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怎么回答女儿的问题的?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样联系学生的生活,激起学生阅读的期盼。学生有自己的生活阅历,而课本知识又是对生活某一个角度的描写。在教材编写上也是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对要学知识的渴望,既然内容接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会愿意加入其中,为教学营造比较活跃的气氛,不仅可以调动学生交流的欲望,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二、了解背景,建立认知,激活思维

任何事情发生都有其特定的背景,了解背景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语文中文章的材料来源于生活,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生活也在改变,那么文章所含中心思想就有所不同。只有在熟悉文章背景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了解知识背景,可以使学生更多的了解过去的文化以及生活情况,才能使得学生更好地把握现在,珍惜现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文中故事发生的背景解释给学生,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或展开自己的想象力,让学生“动”起来,对文章进一步理解。例如,鲁迅在《社戏》最后一句话是这么写的:“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句话触动了学生的内心深处,让学生联想起自己失去的美好童年,不由得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童年的往事有着相似或类似的经历,而那些童年的趣事,又让人非常怀念,让人难以忘怀。在紧张的生活中,更是怀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一旦看到或阅读到同龄人童年的种种事迹,会不由自主在联想中捕捉自己童年的记忆。这句话使学生的内心与作者的情感擦出了火花,产生了共鸣,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的理解,而且也可以激活学生的认知,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角色扮演,以生为本,积极体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所需要的事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也一样,现在的大多数学生希望能够在合适的场合展现自己,使自己的长处得到表扬。而角色扮演给学生展示自己提供了舞台,在角色扮演中,学生不仅要灵活,而且要根据文章的角色注入自己的情感,使自己扮演的角色更受欢迎。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学的主题,使课本上的知识通过学生的活动展示出来,这样学生在实践中能更快、更准确地掌握教学内容。例如,《威尼斯商人》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此时的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情境中的体验是最深刻,最易给人启示,通过角色的扮演,学生体验典型角色的心理活动,模仿其行为,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角色扮演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角色扮演能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教学内容。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不仅可以使得生生之间的情感、师生之间情感互动,角色扮演的热烈情绪会感染整个学习情境,不仅是角色扮演者,而且是全体学生都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角色,最深切、最生动地经历了角色的心理活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四、补充材料,多元理解,渗透情感

对于同一件事,由于每个人知识结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使得不同的人考虑思路或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有着不同的想法。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听取每个学生的想法,主张个性发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语文本身就是开放性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如《故乡》中的“杨二嫂”,讲完文章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来进行分析。有的认为杨二嫂爱贪小便宜(从文章杨二嫂拿走了“我”母亲的手套和“我”家的“狗气煞”),有的认为杨二嫂在开豆腐店时,就只坐着招揽顾客,养成懒惰的生活习惯,落魄之后,杨二嫂不但不愿意参加劳动,而且看见别人有的自己有想要就直接占为己有(即贪小便宜)。文中写杨二嫂是对好逸恶劳坏习惯的批判;还有的认为刻画杨二嫂这个人物,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过去的农村生活的悲惨景象……生活是个百科全书,它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每个人的阅读内容和读后的感受都可能不一样。这每一个不一样就是自己的个性,在教学中,关心每个个性的成长,让每个学生学会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生活,拥有自己的个性。

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灵魂相统一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教学不是教师单一的说教,而是要建立在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动力;使学生能够不知不觉地被文本吸引,并真正地爱上阅读,接受阅读所带来的熏陶。

[1]郑爱峰.以读为本——有效课堂的主旋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4).

[2]陈剑峰.中学语文语境教学管窥[J].语文教学通讯,2011.

[3]余映潮.走进充满美感的新课堂[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4,(7-8).

猜你喜欢

二嫂角色扮演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老伴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闻香抢钱
店里不知身是客
跟踪导练(三)2